《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麵包店的女孩》是法國導演侯麥執導的《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短片中的第一部,該片於1963年在法國上映。

侯麥是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作品不追求奇觀化的鏡頭,也不追求極致的審美風格,而是通過講訴一個故事給觀眾提供思考。觀眾在觀看他的影片時,會發現侯麥對影片中的人物對白和內心刻畫極為講究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麵包店的女孩》主要講訴了一個法律系的大學生對希薇的美貌一見傾心,幾番掙扎,男主人公終於在路上刻意邂逅希薇,只是之後兩人再也沒有見過。為了找到女神,他每天都在兩人偶遇的街道來來回回地走,卻意外地發現一家麵包店,俘獲麵包店女孩傑克琳的芳心。他並不喜歡傑克琳,卻選擇與她曖昧相處。就在他約傑克琳共進晚餐的時候,消失已久的女神希薇出現,他放棄和傑克琳的約會,與希薇共進晚餐,兩人最後結婚。

在我看來,男主人公從對希薇一見傾心,到將目標轉向傑克琳,最後因為希薇的出現,放棄和傑克琳的約會,背後折射出的情感和人性,帶給了我們更為重要的思考和意義。

如果僅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我無法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將從“敘事策略、意象隱喻、主題呈現”這三個層面進行深度解讀。

敘事策略:採用內心獨白和情節省略的敘事策略,使得影片的表達更為精妙。

為了將影片中的故事表達的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影片採取了獨特的敘事策略,在短短的23分鐘內採用男主人公大量的內心獨白,刻意省略故事情節,讓平平淡淡的故事彰顯出它的獨特魅力,發人深省。

①採用大量內心獨白,控制故事發展節奏,表達人物細膩的內心情感。

獨白是短片中被大量採用的表現形式,它通過畫外音的形式引導每一個觀眾,雖然觀眾接收的信息是單一片面的,但也是豐富深入的。

首先,從《麵包店的女孩》情節上來說,通篇注重敘事,情節起伏大,因為受到時間的限制,故事的節奏明顯加快,觀眾需要在短時間內接受短片表達的大量內容。男主人公大篇幅的內心獨白為快速的情節轉換和短片內容進行補充說明。比如影片一開始是男主人公總是在街上走來走去,畫外音內心獨白說明了他想要偶遇希薇以及後面尋找希薇,避免了觀眾和影片內容的脫節。

其次,獨白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來訴說短片的故事,讓觀眾感覺自己是在傾聽親密朋友的故事。短片以男主人公內心獨白的方式,解釋了他為什麼在街上走來走去,為什麼會和麵包店的女孩曖昧相處,為什麼最後會選擇和希薇共進晚餐……從男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自卑又自負的內心,他不敢和希薇搭訕,卻對喜歡自己的麵包店女孩曖昧。

短片通過這種方式和觀眾分享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使得觀眾能夠切身體會到人物內心情感的細枝末節。

整部短片以獨白開始,以獨白結束。相對獨立的內心獨白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故事得到了正常的發展,讓短片內容清晰明瞭,便於理解,同時在短片和觀眾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樑,使觀眾更容易走進人物內心。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②短片中刻意被省略的情節,改變短片的節奏感。

情節省略是控制短片節奏感的關鍵,被導演別有用心省略的情節能夠使得影片的節奏更加鮮明,同時增強影片和觀眾的互動性。

首先,《麵包店的女人》僅有23分鐘,故事的時空被很大程度的壓縮,為了能夠清晰地呈現整個故事的發展,導演必須對情節進行省略,以加強故事的節奏,而這些被省略的故事情節,會被觀眾的生活經驗補充,進而去思考被省略情節背後的意義。

在短片中,男主人公和希薇重逢後,兩人共進晚餐。希薇告訴男主人公,自己通過家裡的窗戶知道男主人公和麵包店女孩的曖昧相處的事情。畫面一轉,兩人在半年後結婚,兩人一同進入麵包店,短片結束。導演省略了男主人公和希薇共進晚餐的下半場,省略了男主人公和希薇是如何步入婚姻殿堂的情節。被省略的部分,也是導演在向觀眾發問,即隱藏的“為什麼希薇知道男主人公的行為後還是決定和他在一起”,影片沒有解答,引起觀眾思考。

省略情節是短片獲得節奏感的方式之一,它也是在對觀眾的心理施加影響,讓觀眾更加註重對影片意義的理解。

在我看來,內心獨白和情節省略的結合,增加了短片故事的親切感和深刻感,讓觀眾沉浸在導演講訴的故事當中,這也是短片在很多人的心中印象深刻的原因。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意象隱喻:在多重意象下,將情感和人性刻畫得更為形象。

短片將麵包店中的餅乾和女孩作為意象,背後隱含著關於情感和人性的話語。

①餅乾意象:平凡的麵包店女孩

餅乾本是西式糕點中的品類,做法比其他點心更為簡單,也更為平凡。男主人公為了消磨時間,進入麵包店購買餅乾,麵包店女孩對男主人公一見傾心,男主人公接受了麵包店女孩的曖昧,對她大獻殷勤。關於原因,男主人公的內心獨白這樣解釋:“我一直想著希薇,我才接受了來自麵包店女孩的曖昧,感覺我好像沒有愛上另一個女孩。”他只是把麵包店女孩當成了愛情中的備胎,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我看來,男主人公沒有動心的最重要原因是麵包店女孩沒有希薇的美貌,她就像麵包店中的餅乾一樣平凡無奇。

餅乾沒有漂亮的外在和豐富的口感,正如麵包店女孩一樣普普通通。在男主人公心中,只能果腹的餅乾,始終成為不了他心中甜美可口的蛋糕。所以他在和心目中的女神重逢後,放棄了麵包店女孩的咖啡店之約,也放棄了這個被他當成備胎的餅乾女孩。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②麵包店女孩意象:愛情食物鏈

食物鏈反映自然界的生物之間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而兩性情感中也存在愛情食物鏈。傑克琳是男主人公的麵包店女孩,但是從男主人公和希薇的角度看,男主人公也是希薇的麵包店男孩。而短片中最大的懸念是希薇知道男主人公的全部行為,卻還是選擇跟他在一起。這一懸念的解讀可以是,希薇沒有遇到比男主人公更好的選擇。

男主人公在愛情中的選擇,暗示了一條短短的愛情食物鏈。在影片的開端,男主人公暗戀希薇,一開始希薇就掌握主動權。後來,因為腳意外受傷,兩人沒再見面。男主人公意外地遇到了愛慕他的麵包店女孩,他享受這種被人愛慕的虛榮感,在男主人公和麵包店女孩的曖昧中,男主人公掌握主動權。在三人組成的愛情食物鏈中,希薇站在最頂端,男主人公次之,麵包店女孩站在最底端。從更高的層面看,希薇又何嘗不是處於愛情食物鏈的下層。在愛情的選擇中,人人都是籠中鳥。

影片以餅乾和麵包店女孩的意象,將人性和情感以具象化的方式表達,讓觀眾從平凡的故事中品味出不平凡的味道,引起觀眾對人性和情感的探索。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主題呈現:撥開愛情故事的外殼,導演想表達的是對於情感選擇和人性複雜的雙重思考。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圍繞男主人公的追求愛情而展開。故事從男主人公可以邂逅希薇,希薇消失後尋找遇見面包店女孩再到男主人公放棄麵包店女孩選擇希薇,富有轉折性的劇情彰顯了電影隱藏的深刻含義。

①情感:在兩性情感中,愛情不單單是愛情。

男主人公接受麵包店女孩的曖昧,不是因為心動,而是想在自己的感情空窗期打發時間。麵包店女孩對男主人公的愛慕可以滿足他的虛榮心。

男主人公對美貌的希薇一見傾心,自導自演刻意邂逅。在尋找希薇無果時,通過和麵包店女孩的曖昧進行互動,兩人再次相遇後又放棄了和麵包店女孩的約定。在我看來,男主人公對希薇的情感,從始至終都不是愛情。雖然男主人公否認自己對面包店女孩的感情,但是他在希薇消失的三週內放棄了對希薇的尋找,而是將目標轉移到麵包店女孩的身上。和麵包店女孩在一起,他感覺自己很有魅力,和希薇在一起他感覺自己很有面子。與其說男主人公主追求的是愛情,不如說他追求的更可能是虛榮心。

愛情是兩人結合的充分不必要條件。《麵包店的女孩》告訴我們,當你遇到你認為的真愛時,不要因為一時的喜悅衝昏頭腦,而是應該冷靜思考,在令人興奮的情感中,有多少不光彩事情被“愛情”的名義掩蓋。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②人性:不要通過傷害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男主人公將課餘的時間都花在尋找希薇這件事上,但是卻依然沒有消息。他將吃完的餅乾包裝紙揉成一團,扔在路邊,這一系列的舉動表現出男主人公的空虛與焦躁,他需要尋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消磨時間。麵包店女孩的出現讓他空虛的內心開始活躍起來,他發現自己在面對傑克琳的時候,不像面對希薇一般手足無措,毫無自信。和傑克琳的相處完全滿足了男主人公的被追捧的精神需要。他開始對傑奎琳大獻殷勤,但傑克琳是個對待愛情認真且嚴肅的女孩。對於男主人公的邀約,總是猶豫再三,顧慮重重。

當傑克琳終於下定決心、滿懷期待地在咖啡店等待約會對象時,她怎麼也無法預料到,男主人公已經決定放棄這段曖昧的感情,在和他的女神約會。年僅18歲的傑奎琳就這樣被愛情的欺騙和背叛傷害。在男主人公和希薇去吃晚餐的路上,他心虛地害怕被傑克琳看見。即便男主人公和希薇最後成為夫妻,他和傑奎琳的過往也將成為難以消除的心結。

我們需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但是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底線和道德標準。一味地縱容自己會傷害別人,在察覺到滿足慾望會傷害別人時,應該及時止損,這也是影片給我們的啟示與意義。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對情感和人性的探究

總結

在我看來,這不單單是一部講訴愛情故事的電影,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短片中所折射出的關於情感和人性的思考直擊人心,給人啟示。

真摯純粹的愛情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當愛情降臨的時候,不要被衝昏頭腦,也要警醒自己那些愛情外衣下掩藏的不光彩,同時,對“愛”的慾望保持清醒度,不要讓它們成為傷害別人的兇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