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今日頭條能拼得過騰訊新聞嗎?

9003246394712


很多人都有看新聞資訊的習慣,在這個領域裡,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無疑是行業的佼佼者。騰訊新聞依靠QQ龐大的用戶和資源,在過去長期霸佔著資訊類APP第一名,直到今日頭條的出現才讓騰訊感受到威脅的氣息,頭條精準的算法推薦確實吸引了太多用戶。



今日頭條拼得過騰訊新聞嗎?在用戶數量上頭條暫時還是不如騰訊的。畢竟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有著微信跟QQ這樣龐大的用戶基礎,本身就是個非常大的流量池。而騰訊新聞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的新聞資訊比較專業、嚴謹,內容質量相對更高。

頭條就不一樣了,今日頭條APP裡面啥都有。除了最基礎的新聞資訊功能,還有短視頻、問答、微頭條、放映廳,可以說頭條把很多東西都整合在了裡面。所以,刷頭條沒有那麼枯燥,反而會讓人上癮。加上頭條牛逼的推薦機制和評論系統,很多用戶都評價頭條:這個軟件有毒,根本停不下來。



今日頭條的優勢就是根據用戶平時的閱讀喜好推送內容,在內容類軟件裡算法推薦應該是給力的了,這就意味著頭條的用戶黏性很強。但是頭條也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作者的整體質量不高,導致很多內容其實都是比較水的,或者說垃圾新聞很多,魚龍混雜,不過這恰恰也是很多人喜歡頭條的原因吧。

個人更好看今日頭條的未來。
字節跳動完成750億美元到融資超過京東和百度,旗下產品包括今日頭條、抖音 、西瓜視頻、悟空問答、懂車帝、皮皮蝦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整個頭條系的用戶也有好幾億了,雖然不指望今日頭條超過騰訊,但是這家公司給人的印象還是比較好的,起碼作風比騰訊、百度好太多了。


iT科技菌


我每天會花兩個小時小時來看頭條,騰訊新聞我也下載有,但是基本上不看,因為微信裡面有時候會分享一些新聞,感興趣的時候我才打開一下,所以說是可以忽略不計,頭條上新聞比較精闢,而且內容也很豐富,所以我支持頭條


四葉草九月天


就憑這個就比騰訊強。



近看祖國大好河山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搜了一個我的手機app,當我搜“新聞”後,第一頁居然沒有出現“騰訊新聞”,這讓我騰訊老用戶有些失望。

說說我用兩個APP的感受吧。

今日頭條:在我沒成為今日頭條的創作者之前,我不大願意安裝頭條。因為於新聞來說,他的消息沒那麼靈通。如果說到創作,感覺很多文章內容低質,還容易找到錯字。但它的優點是容易吸引創作者們,於是APP的使用者有好大一部分就是創作者們。

騰訊新聞:做為一個新聞,消息來得很快,這是今日頭條暫時無法比擬的。但新聞必須嚴謹,而它越來越多的錯字,和文章也越來越口水化,我不得不把看新聞的APP換成了更嚴謹的“人民日報”APP。

騰訊做為老牌新聞推廣APP,粉絲量比較多。比如我,如果騰訊做相關的改革,我願意再安裝它,並且我相信只要它改革,它仍有機會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是我認為企鵝單位,最近把重心全都放在了最賺錢的其它四個方向:

一、兩個溝通APP的攻城掠地。下一步該是乘著西風去歐美吧。

二、支付和理財相關功能的拓展。理財和投資做好了,是在賺快錢。

三、遊戲產業。遊戲產業及相關影視廣告收益,在哪個發達國家都是不可小覷的。

四、閱文傳媒及相關影視劇製作。這年頭,只要搭上了“娛樂產業”,錢都比較好賺。

若企鵝公司真是此策略,那麼騰訊新聞肯定會涼!


桔公子的聽風閣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騰訊新聞能拼得過今日頭條嗎?記得我接觸今日頭條的時候還是2015年,當時網易、騰訊雖然都有自己的新聞客戶端,但所採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報道方式,很多新聞千篇一律,大多都是轉載的內容,沒有任何特色。而今日頭條則完全不一樣,它可以說是開創了自媒體的內容方式,並且利用雲數據和人工智能,來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推送他可能感興趣的新聞。這樣一來,今日頭條就對讀者產生了極大的粘性,同時也吸引了無數創作者投入到自媒體的行業當中。

可以說“自媒體”這一行業的興起完全是今日頭條帶動起來了,而且隨著智能手機和4G網絡的普及,也隨即產生抖音短視頻、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視頻創作平臺。將創作內容由文字轉向視頻。

至於騰訊新聞雖然做的比較早,但一直都只能跟在今日頭條的後面,像是“企鵝號”這樣的自媒體平臺也是在頭條的啟發下才做的。抖音火了之後,騰訊又撿起了很多年前就放棄的“微視”,但是做了一兩年之後還是沒有做起來。現在騰訊又把小視頻功能整合到了微信當中,目的仍然是想要挑戰微信。

騰訊還有一點比不上今日頭條的就是包容性太差了。比如前不久36氪、IT之家等媒體報道了微信封殺飛書的新聞,騰訊當天就把36氪和IT之家的微信公眾號禁言了,到現在IT之家的公眾號都沒有恢復更新。騰訊的這一霸道做法就引起了很多媒體人的不滿。相比之下今日頭條對自媒體內容的管控就要寬鬆得多,只要合理是合法,且真實不虛假的內容,都可以在今日頭條的平臺上看到。

而在傳統的媒體報道上,今日頭條也引入了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權威媒體入住,從而保證了時事新聞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最近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正規電視臺的主播們在抖音中播報新聞。可見今日頭條和抖音等頭條系APP,已經成為了全國大多數用戶獲取資訊內容的主要方式,也是官方發佈新聞是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由於早年的自媒體行業魚龍混雜,各種標題黨、誇張甚至虛假新聞氾濫,今日頭條也是第一個站出來對標題黨、誇張內容進行嚴厲整治的平臺。經過幾輪的治理之後,今日頭條上的內容質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讓讀者能夠看到更多符合個人口味的優質內容。

通過華為應用商店的應用介紹也可以看到,今日頭條的安裝數量為48億次,綜合評分4.9分。騰訊新聞只有39億次,綜合評分3.8分。顯然今日頭條比騰訊視頻更受歡迎。有網友評價說:“頭條的廣告極少,基本上看不到,來到頭條第一個感覺就是乾淨。頭條基本上看不到標題黨,如果看到吸引自己的標題,點進去就會看到豐富的內容。”可見在新聞內容的質量方面,今日頭條也是更勝一籌的。

因此我認為,今日頭條已經遠遠地把騰訊新聞甩到後面了,現在不是今日頭條能否拼得過騰訊新聞問題,而是今日頭條已經把騰訊新聞越甩越遠了。


貓眼看數碼


熊二科技說

不可否認,就目前來看,我個人覺得今日頭條是已經超越了騰訊新聞的,我們也不說什麼天花亂墜的使用數據,我們只聊聊自己身邊的人對於這兩款app的認知程度

拿我自己來說,看看我的app耗電情況排名,今天到目前為止是12%,也側面反映了我使用它的頻率,而騰訊新聞嘛,不好意思,自從NBA延期以後,它已經很少能讓我記起它了,這就是區別,當今日頭條一發不可收拾以後,每天閒暇時間打開它已經成為必要課程,包含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並不是說騰訊新聞內容就過於單一,只是這樣的競爭總是要有一馬當先的人,而為什麼更多用戶選擇今日頭條,也並不是空穴來風,肯定有比它出色的地方

當然了,我自己不足以說明問題,再給你舉個例子吧,就前不久,跟一個親戚在一起泡茶,他們這輩人對於手機來說,我大部分的認知是停留在微信,抖音上而已,沒想到它居然主動問我有沒有今日頭條,要跟我互相關注,好傢伙,有點驚訝,畢竟他們這被人玩這個的還是比較少的,它其實玩的不溜,很多方面也不懂,但是它就是覺得這款app不錯,這就是區別

當然了,身邊還有很多使用者,而且是兩個app同時擁有,但從大部分情況來看,更多人對於騰訊新聞的使用,還是出於觀看NBA的比賽直播,使用頻率也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所以說,今日頭條就目前來看,我覺得還是比騰訊新聞更加出色的


熊二科技說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如果您的問題改成字節跳動能否拼得過騰訊那還更有爭議點,但僅僅是今日頭條和騰訊新聞對比的話,毫無疑問今日頭條甩騰訊新聞幾條街......

下面列舉一下今日頭條的幾大優勢:

其一:超高的用戶粘性

在19年後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數量就明顯超越騰訊新聞。

今日頭日頭條極速版用戶日均啟動次數8.1次,普通版日均啟動5.9次,兩者重合用戶僅為4%,反觀騰訊新聞,更多的是隨著QQ、微信引流到騰訊新聞,其自身的影響力甚微。

其二:市場佔有

市場佔有率上今日頭條也已經超越騰訊新聞,位居第一位。

其三:內容上今日頭條更平易近人,容易被普通人接受

除了頭條本身的內容上,抖音和頭條的合併,更是豐富了今日頭條的生態,給其帶來巨大的流量。

其四:領域劃分,差異化推薦

頭條上的內容,劃分為多個領域,內容上的推薦會根據用戶的閱讀習慣,採用智能推薦算法,精準地向用戶投遞其感興趣的內容,同時今日頭條在內容創作上,鼓勵創作者專門針對其垂直領域發力,這樣從源頭上保證內容質量。

總結

頭條的迅速崛起並非偶然,這與優秀的產品分不開,但也與對手“太菜”不無關係。騰訊手握十幾億用戶數據,只知道封殺、借鑑等手段武裝自己,但從不知道創新為何物,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這才有了字節跳動的崛起。不僅僅是今日頭條超越騰訊新聞,將來字節跳動超越騰訊那也是時間問題。



碼龍之光


我認為今日頭條超越騰訊新聞的概率很大,不過這個時間估計還需要2年左右,現在的今日頭條日活跟騰訊新聞的日活用戶不相上下,都在1-1.3億之間波動。特別在微信加入了騰訊看點後,騰訊資訊類的服務超過了1.8億日活。而頭條在2019年9月左右的時候,日活用戶還有點下降。

不過我仍然看好今日頭條的發展,這並不是盲目自信,也不是因為我在今日頭條長期耕耘。其實在用今日頭條之前,我是好幾年騰訊新聞的用戶。

一、騰訊新聞是追隨者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騰訊的現象,就是優秀的產品,騰訊都喜歡抄襲模仿。但是基本都是一直採用跟隨模式,並不會主動創新,然後通過自己的產品進行導流。現在騰訊新聞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流量,基本上有一半以上都是通過QQ、微信、QQ瀏覽器導流的。這種導流方式雖然可以確定可觀的用戶數,但是也會掩蓋很多問題,可能會形成虛假的繁榮。

那麼騰訊自己不知道嗎?他們當然知道,只不過一個公司的精力總歸有限,騰訊一個部門對抗別人一個公司的核心,有心無力啊。他們跟隨抄襲,更多是為了阻擊對手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徹底戰勝。

今日頭條的發家是依靠著智能推送,騰訊新聞最早的模式只是根據時間和分類。後來有了今日頭條以後,騰訊新聞也開始做智能推送。頭條做創作平臺,騰訊新聞也做。頭條一直在前面做模式創新,包括現在推出微頭條,對創作者扶持,而這些創新會逐漸佔領用戶的心智,騰訊新聞一直落後半個身位,實際上會很吃虧。

二、頭條的產品線在豐富

其實玩頭條的都會發現,頭條一直在給自己的抖音、西瓜、悟空問答導流。但是反過來,這些平臺並沒有給頭條導流。但是未來會不會進行反向導流呢,我覺得很有這個可能。西瓜視頻現在發展的也很快,西瓜和頭條的相互聯繫也非常緊了。

隨著西瓜等產品的獨立發展,一部分流量肯定會流到今日頭條,只是抖音這個最大的流量池還沒有對頭條進行流量輸送。

為什麼說騰訊新聞跟微信有衝突呢,因為目前兩者的信息流廣告是重疊的,在微信朋友圈打廣告了,就不需要在騰訊新聞上面打廣告。騰訊新聞只能作為一個抵禦今日頭條的工具,完全沒有盈利的目標,沒有盈利也就沒有動力去做過多的投入。

但是反觀頭條和抖音的關係就健康多了,抖音覆蓋更多的年輕人,頭條覆蓋更多中年人。兩者的廣告,大家也會發現有很大的差別。兩者用戶重疊度沒有微信和騰訊新聞那麼高,而且兩者的盈利都不衝突。


小漁的創業信條


我覺得今日頭條至少不會比騰訊新聞差,有可能會好。時至今日誰的手機上沒裝個今日頭條?過去我們迷戀於刷朋友圈,現在我們迷戀於刷頭條,今日頭條就是資訊界的朋友圈。



我覺得今日頭條不比騰訊差基於以下幾點原因吧:

  1. 深受用戶喜愛。今日頭條龐大的用戶群就說明了這一點。你發現沒有,閒暇時靜下來刷頭條本來就想刷個半小時的,誰知一刷就刷了個兩三小時,要不是有事情打斷還不知道要刷到什麼時候呢!這說明頭條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深深地吸引你,讓你刷的根本停不下來。
  2. 友好的瀑布式界面。刷頭條時你發現沒有,只要不停地往下拉總能給你不停地推薦更多內容,感覺就像皇帝在閱讀奏摺似的。這樣的設計就是想盡一切辦法留住你,不希望你退出。另外你還會注意到,當你按下返回鍵退出時,頭條並不會問你是否要退出,而是會再幫你刷新出幾條資訊出來。本來你要退出的,發現刷出的這幾條蠻有意思的,於是就不想退出了接著看。


  3. 與用戶共贏。其他的新聞類APP是給你展現新聞,你看過也就看過了,燕過無痕。而頭條上的資訊如果你是創作者,你創作了這篇資訊,只要看你創作的人多了,你會有收益的,這就是與用戶共贏。這也促成了更多人願意入駐頭條平臺,為頭條創作更多內容。我覺得未來與用戶共贏的模式會得到用戶的青睞。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不知看官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


數字視聽科普


今日頭條能拼得過騰訊新聞嗎?

單單從推薦引擎、或者信息流產品來講,在資訊領域今日頭條確實是行業老大,不過藉助QQ、微信、QQ瀏覽器的用戶基礎,騰訊打通整個生態鏈發展起來的“騰訊看點”,目前已經達到了1.85億日活,2020年騰訊看點業務補貼力度將達到30億,這對於今日頭條的威脅還是挺大的。

2018年底騰訊進行了業務調整,原來社交網絡事業群SN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三大事業群進行合併,合併組成新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根據馬化騰的內部郵件顯示,新的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將承擔起QQ、QQ空間,以及各大流量平臺、內容平臺。騰訊其實一直都在信息流領域做佈局,之前天天快報、微信看看、QQ看點,已經多次在信息流業務領域對今日頭條發起了衝擊,不過最終效果並不好,頭部產品天天快報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活躍用戶方面卻被今日頭條拉開。

微信“看一看”是張小龍藉助公眾號的影響力和微信10億用戶來發展信息流業務,不過效果非常一般,層級較深的“看一看”本身就不符合信息流產品的產品邏輯,不過張小龍“AI推薦+社交推薦”的方式卻成了騰訊看點業務發展的指導思想。

藉助新的指導思想,騰訊重新整合業務,看點快報、看點視頻兩款旗艦產品重新出發,騰訊看點業務已經獲得了1.85億日活,僅次於今日頭條和手手機百度。曾經達到2.4億日活的今日頭條即將面對兩大產品的挑戰,分別就是超過2億日活的手機百度,超過1.85億日活的騰訊看點。

字節跳動也在被迫迎接挑戰

毫無疑問,在過去的8年時間,字節跳動都擁有較大的優勢,信息流業務、短視頻業務,結合推薦引擎,在國內擁有極大的搶跑優勢,不過這並不是沒有危機。

上面說到的兩大企業騰訊看點和手機百度的直接挑戰,最新一季度財報顯示,百度已經完成了復甦,財報重新轉暖,而信息流業務依然保持著20%的高速增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字節跳動最大的危機即將來臨,這時候騰訊看點也在前面準備提槍上陣。

不管是今日頭條還是抖音,目前都擁有很好的發展態勢,一個活躍超過了2.4億,一個活躍用戶達到了4億,不過這兩個產品都有很強的快消屬性,都沒有形成穩固的商業護城河。字節跳動先後嘗試了電商、社交、搜索等眾多業務,一方面是被動應戰,更大的需求是建設自己的商業城牆,這才能保住字節跳動江山無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