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今年的春天来的是如此之晚,到出门时,即使是北方,公园里也已满是繁花,错过了情人节,早樱和油菜花依旧如期而至。
春天,从来不会辜负我们的期待。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兴奋地跟我说,年前她种下的草莓开花了,「很快我就有草莓吃了。」熬过冬天的等待,春季让一切原本沉睡的事物重新醒来。
但南国的春天有时也萧索,福州的大叶榕陆续落叶,空荡荡的树桠,空荡荡的街道,好似秋冬交接时的景致。难不住寂寞的人终于跑进了公园,说,这是一次秋游。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去年的春天格外冷,偏又遇到了福州蛮不讲理的漫长的夏日,很快我们就从瑟瑟发抖的冬天过度到燥热的夏天,猝不及防。


福州,有春天吗?这里的春确实短暂,所以你得更用心发现它的存在,欣赏它为人称道的美丽。
「三月,下起了大雨,四月,遍地蔷薇。」


【 独 处 】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或许在这个春天,你慢慢地习惯独处了,最初的躁动与不安,渐渐,被一天天的日常,转变成一种习惯。相比起曾经容易被风吹草动引开注意力,这个春天,有时也如禅定般静谧,宜独处。


特别是在一个雨天,微冷,更让人不愿动弹,慵懒地从床上睁开眼睛,打开朴朴买个菜,之后,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睡眼惺忪,头发蓬乱,翻个身,再睡个回笼觉,事如春梦了无痕,一个月,倏尔远去。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在这样相对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时间变慢,静到可以剥下草莓的籽,静到可以数清一天里窗外的鸟叫的次数,也可以让思绪穿梭在音乐或是文字里,把那些买了还没开封的书打开,把耳机带上,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唤醒这种欲望。


和自己相处,就像《小森林》里说的:「那些静得只能听见呼吸的日子里,你明白孤独即生活。」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可以听听《少女终末旅行》的原声带《雨だれの歌》。


两个在战后末世旅行求生的少女,在一个雨季,找出散乱在废墟里的罐头,滴滴答答罐头上的雨声,变成了一首旋律。这时,微濛的春雨濡湿了远方的城市,灰色的天气却不让人触目伤怀,反而有种发自内心的轻快。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也可以听听旺福乐队的《小春日和》,在他们同样轻快的歌声里,摇晃肩膀,或脚踩旋律,要是听得开心,也不妨起身蹦一段即兴的迪,抵达他们歌中的场景。


「微风轻轻地从脸庞吹过,阳光正热烈放送」。反正没人见到,随心就好。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但人不可能永远积极,悲伤的旋律会是放置悲伤的避难所。南京李先生的《春末的南方城市》,「这让人心慌」,「这让人心慌」,一遍遍地唱着,随着歌词一遍遍品味那些敏感的阴郁的情感。


春雨贵如油,这样的日子里,真实的悲伤远比那些虚伪的积极更加重要,雨跌入水洼,永远会荡起回音。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艳阳透过窗棂,跳动到书本上,白色的纸张被太阳闪得晃眼,一个个黑色的文字紧密又坚定地落在那里,突然发现,就这样漫无目的被书本牵着走,竟有这般舒缓身心的魔力。


最想读的还是《鼠疫》,相似的开端,紧凑的节奏,遥远的故事和当下碰撞,仿佛更容易理解剧中人的种种选择,以及他们自发承担责任动机,如果非要说提到英雄主义的话,这就是。


福楼拜说,「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于文学,如同无休止的纵欲。」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或许没有读完全本,那样也可以听听梁文道主讲的《八分》节目,你会记得这样的场景:认为没有人有资格以大义的名义处死对方的塔鲁,为了理解和同情弱势方,投身与鼠疫的战斗,他向主角里厄医生阐述自己的理由,和那个对犯人产生极大同情的童年经历。


在病人被污名和歧视的今天,更需要这种理解。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虽然塔鲁和里厄医生相处不多,但却成了好友。他们要从疲惫的状态中纪念自己的友谊,跳入城市的海边开始游泳。海水吸收了整个夏季阳光的能量,显得更加暖和。


在月色中,「二人齐头并进速度相当,力量相当,远离尘嚣,独自游荡,终于摆脱了这个城市和鼠疫......他们穿好衣服,一句话未讲离去了。然而,他们有了同样的心情,回忆起这个夜晚倍感温馨。他们远远望见鼠疫区的哨兵,里厄知道塔鲁像他一样,心里在念叨,疫病刚才把他们忘掉了,这样很好,现在他们必须重新开始。」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一字一句,构造成一个真实的幻境,故事中精妙的场景,垒成一个肃穆的纪念碑。突然发现,似乎有很久很久没能这样沉浸在故事里了,也发现自己,错过饭点也很久了。


直到读完故事的怅然若失,才唤醒了你迟到的饥肠辘辘。


该做饭了呀。


知 味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外卖占据了很多人闯荡城市的躯壳,便利、高效、却终究占据不了做饭所代表的静好,就像《海街日记》里说的:「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工夫的。」
省去奔波的今年春天,这些费工夫的事终于可以提上日程。虽然要买菜、思考菜单、洗、切、炒,最后还剩下一大堆要洗的碗,但你知道,你是幸福的,尤其是为在乎的人做饭的时候。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准备出门买菜,都会叫上我,菜单好像总是临时起意。看这条鱼挺新鲜,就问我要不要吃这个,哪怕我挑食讨厌青菜,都会整上一把,说吃青菜才健康。
在春季,我唯一喜欢的蔬菜就是春笋了。每一个食物,都有最佳赏味期,有些食物只有春天才有。春笋,在《尔雅》里被叫做「竹萌」,南方,最适合喜温怕冷的笋生长,鲜嫩清脆,煎炒煨炖,都是绝妙的美味。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母亲习惯在炒笋里加薄薄的五花肉,煎至焦香,放大蒜提味,加蚝油提鲜,自家熬的猪油,就是与餐馆和外卖区别最大的地方。她还爱吃空心菜,这种青菜在春天最嫩,咀嚼时沙沙作响。
这个特别的假期,给了我们这些奔波异地的人一个难得的机会,去品尝大学之后再难吃到的,母亲的味道。原本还不到初六,就要匆匆作别,难能吃到母亲做的这些时令菜。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陈晓卿说:「记忆在我胸腔里发酵,情感的菌丝也攀援在我的脑际:飘满奇异味道的校园,清贫寂寞的暑假,父母的操劳,少年对食物的渴望。」
做菜的动机和情绪,是一种重要的调味料,热爱美食的我们,收集美食攻略、探店,又怎会不珍惜这种最神奇的味道呢?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这里,想要援引小说《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的句子:

「真的,忧伤的时候,就到厨房去,对着菜谱仔仔细细做一道菜,看到食物在热汤里咕噜咕噜地翻滚,你会会心一笑。」
希望我们能找到那样一个人,想为对方做饭,并且因此感到快乐。


【 萌 动 】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动物世界》里的配音,依旧犹言在耳。
春天是感情的季节,是萌动的季节。这股年轻的热望,就像顾城诗里写的:「她十九岁,身后是四月和五月。」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萧杀的冬掩蔽了生机,在春天它们重新开始,由头来过。萌动的春天,印象里是从樱花开始的,离开家读大学的卯月,躺在新房间的榻榻米上,窗外,樱花如雨,搬家公司的货车载着她的行李经过,一队送葬的队伍纷纷撑起伞,为亡者引出一条路,上学的孩子适时的出现,在道旁跑动。


一切浸润在粉色的朦胧里,讲述着开始与消逝。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卯月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和邻居打交道,参加以前从未尝试过的钓鱼社团,去书店找她曾经暗恋的学长,在公园里捧着《武藏野》,发丝飞扬。故事像是温吞的糖水,指向了那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在春天,亲情也会萌芽,导演陆庆屹拍摄电影《四个春天》时,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他在同名书《四个春天》里,记下给母亲熬中药的神态。父亲不在房间里熬,怕味道大。在天井里,木铲子在锅里一圈圈地划,电磁炉滋滋的声音从门缝里钻进来,陆庆屹说,这样的景象安详得令人心颤。
于是心中一动,又架起了相机。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春天是个适合恋爱的季节,情人节拉开春天的幕布,520作为夏初给春天的收尾,现代人的感情里,林林总总都会找到这样一些纪念日。不过说到浪漫,印象最深的还是朱生豪的情书。


他在给宋清如的信里写道:「要是在暮春时节,看满山暴雨打落花,一定很热闹。可我总觉得不对,仿佛缺了点什么,噢,想起来了,要是在暮春时节,同你携手看满山暴雨打落花,一定很热闹,你看花,我看你。」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现在,在阳光的催化下,花开正艳,公园也陆续开放了,乌山的花翘首以盼了一些日月,终于见得人烟。
短暂的春天容易消逝,就像被岁月压缩的过往,只剩下珍贵的点滴,而这些,就是延续我们自己的动力。一种难以言喻的朝气,催促着我们相信可爱的明天,未来。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合上书,关闭手机,到街上去,清风拂面,像《小森林》的市子一样看见了春天,像《海街日记》里一样,骑车穿过春天的坂道。
你眼中的春天,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END-

她十九岁,身后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