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追憶0北梔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開元九年中進士。一度奉使出塞。官至尚書、右丞。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在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造詣很深。他的詩作描寫酒的詩句如下:

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臨湖亭》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少年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西安》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臨泛》

臨觴忽不御,惆張思運客。

——《春中田園作》。


語言文韻


王維與酒的故事比較有趣。王維酒癮不小,也常拖欠酒錢。後來酒肆派工人韓幹去要債,在王維取錢的時候,韓幹在地上畫馬玩的時候被王維發現,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畫畫技藝甚是高超。他看到韓幹在地上畫畫之後,決定免費教其畫畫,之後韓幹也成了一代大畫家,可算是文壇佳話。





中國書畫文化


王維(701~761年),字摩潔,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開元九年中進士。一度奉使公塞。官至尚書、左丞。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在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造詣很深。

王徒的詩作描寫酒的詩句一一

最有影響的《陽關三疊》,是根據詩人王維的七言語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著名的琴曲。

送元二使安西一一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敵人。

註釋一一使:出使。安西:在今新疆庫車縣。客舍:旅館。故:老朋友。

譯文一一渭城的早晨,剛下過小雨,塵土被雨水沾溼了。兩後的旅店更加顯得乾淨,路邊楊柳也更加青翠。朋友啊,再乾一杯酒吧,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老朋友了。

少 年 行 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

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逄意氣為君飲,

繫馬高樓垂柳邊。

註釋一一 鬥:酒器。遊俠:好郊遊、使氣性的人。意氣:意志和氣概。

譯文一一 一 鬥新豐美酒價值十千,京都長安有很多的遊俠少年。今日與你相逢,一見如故,為你開懷暢飲真是痛快。我們的馬就係在高樓下的垂柳邊。

夜 別 韋 司 士

高館張燈酒復清,夜鍾殘月雁歸聲。

只言啼鳥堪求侶,無那春風欲送行。

黃河曲裡沙為岸,白馬津邊柳向城。

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

註釋一一無那:即無奈。曲:河流彎曲的地方。逢迎:歡迎。

譯文一一旅館裡點著燈暢飲離別之酒,鐘聲夾雜著殘月下歸雁鳴叫的聲音,都說鳥兒叫是為了尋求伴侶,無奈那春風要送你遠行。黃河彎曲的地方積沙堆成了堤岸,白馬津邊的柳樹排成行一直通向城裡。不要怨恨去他鄉的暫時離別,我知道你到哪裡都會受歡迎的。


高山我行61845


王維很有些來頭,屬於C位出道,

他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

祖父是知名音樂人,曾創作《花兒為什麼那樣美》《整個月亮爬上來》《657年的第一場雪》等名曲。

當很多讀書人屢敗屢戰,一次又一次衝擊科舉的時候,王維就以22歲的低齡考中了進士,幾年後又成了狀元,

很快,他又成了大唐山水田園詩代言人,

但他的性格里,也有些小矛盾。

一方面,他遺傳了佛教徒母親的個性,性格溫和,

這是他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的原因,

摩詰為梵語,意為“淨名”或“無垢塵"。

囚徒認為,他內心深處是有潔癖的。

另一方面,他對某些人和事是抗拒的,他拉黑一個人。被拉黑的那個人,名字很陽光——李白。

他們都是文化圈的人,本來有很多機緣成為好友,如果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也有相似之處。

來看一下,

新豐美酒鬥十千。(王維《少年行》)

金樽清酒鬥十千。(李白《行路難》)

再看,

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

縱死俠骨香。(李白《俠客行》)

是誰在抄襲誰?(囚徒詭異臉)

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

古代文人一般會在作品中表達他們的人生態度,就像今天我們發微博和朋友圈一樣,

可是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

同年出生,幾乎同年死去,同樣炙手可熱,

他們都是音樂發燒友,

李白唱功一流,聲音有些像李宗盛;王維更是詩詞屆的方文山,吉他(那時候叫琵琶)彈起來,令人意亂情迷,

可惜,兩人竟一次都沒合作過。

但李白 被人稱作“酒中仙”:一葉舟,一個人,一壺酒,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斗酒詩百篇”,他一生與酒為伴,無酒不歡,李白好酒而且善飲,自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他的詩歌與酒是一體的,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仙”,他所寫的詩歌讀起來都有一種濃郁的酒香。

在酒的世界裡,李白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無拘無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就是王,在這裡他可以盡情地遊樂歡快,不受任何束縛,不向任何勢力低頭。借酒抒發自己豪放的人生抱負,喝著美酒,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他可以借酒興向權貴大聲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能趁著酒醉獨自闡發自己心中的寂寞,“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更能在酒醉的世界中活成人間帝王,讓天子都呼叫不得,“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何等的逍遙自在,是何等的光宗耀祖,他的真豪情、他的酒中詩就像一壺壺醇厚芳香的佳釀,讓人喝出了曠放激情,喝出了人生闊達。一葉舟,一個人,一壺酒,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道出酒入豪腸的酣暢,一行“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展現無窮豪情壯志,酒仙李白詩歌中那激盪山河的力量,清水芙蓉般的純粹,猶如一朵清逸飄灑的青蓮綻放水中,一位自信狂放的詩仙璀璨於盛唐!

王維與李白又偏偏都喜歡玉真公主 為了贏得美人心 李白為玉珍公主寫的詩 感覺已經到了中國文學史上為女性寫就的最好軟文

《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王維明顯不敵,天寶四年(745),因為種種原因,李白與王維先後離開長安。

玉真公主也放棄皇家待遇,出家做了道士,落腳於安徽敬亭山,

玉真公主死於762年。

不久,李白逝於敬亭山下的當塗縣。

他晚年寫了一首著名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詩裡,他又把敬亭山當成了玉真公主,

狂放了一輩子,這首作品卻極盡寂寞,內斂得讓人想哭。

我想王維讀到《獨坐敬亭山》的那一刻,他應該會懷念起了此生擦身而過的李白,“就這樣吧!”“這一世我們各自奪目,如果你願意,下輩子多喝幾杯!”



宏觀評論師賀蘭


王維詩歌現存不滿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這類作品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旗幟。王維的詩歌中,有許多作品與酒有關,並且是膾炙人口,堪稱詩壇上的千古佳作。下面介紹一下我喜歡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詩出自《渭城曲》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別友人去邊疆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古曲。“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不只屬於行者。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一杯有故事的水


王維的詩中豈止有酒,還有藥呢!哈哈。

在王維的名作《相思》一詩中,所描寫的紅豆產於南方,屬於藤本植物。在唐代《新修本草》中,將其稱為“相思子”,言其“性味辛、苦、平,有大毒”,治療疥癬和癰瘡等外科病疾。

《輞川集》是王維的一組田園詩,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第十八首《辛夷塢》中寫的“芙蓉花”,即為辛夷,《本草求真》中說:辛夷花辛溫氣浮,功專入肺,解散風熱。治風熱移腦,鼻多濁涕,風寒客於腦之鼻塞頭痛及目眩齒痛,九竅不利等。

另外,《鳥鳴澗》中的桂花,不僅是供人觀賞的名花,且藥食兼優,有健脾益胃、散寒、化痰、補氣等保健功效。

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王維買藥結良緣”的故事:王維趕考羈留京城,因病去藥鋪買藥,見抓藥少女美貌聰穎,頓生愛慕之心,有意結識,竊忖曰:“美則羨矣,其才若何?待予一試即知。”乃曰:“姑娘,小生遺處方於家,但憑記憶,可得為餘配藥否?”姑娘笑曰:“但說無妨。”王曰:“一買宴罷客何為。”答曰:“宴罷灑酣客‘當歸’。”王曰:“二買黑夜不迷途。”答曰:“夜不迷途是‘熟地’。”王曰:“三買豔陽牡丹妹。”答曰:“牡丹花妹‘芍藥’紅。”王曰:“四買赴徵萬里路。”答曰:“萬里戍疆有‘遠志’。”……王曰:“十買青藤纏古樹。”答曰:“青藤纏樹是‘寄生’。”王維心生敬意,連聲讚賞,道謝而去。後來,他中得進士,乃往聘姑娘,喜結良緣。

最令人稱奇的,當屬王維給秦觀治病。一個是唐代詩人,一個是宋代詞家,如何橫跨了幾百年的光陰呢?秦觀在河南汝陽任職時,由於處理政事勞累過度,加上脾胃不調,出現了厭食、胸悶、噁心、腹脹等症狀,雖請了當地名醫診治,吃了無數湯藥,仍未好轉。

這天,秦觀的一位朋友送來一幅古畫,對他說:“你是勞神過度所致,這是王維的《輞川圖》,你只要每天凝神細觀就能痊癒。”秦觀聽了不以為然,但打開畫一看,見畫中山青林秀,筆墨酣暢,充滿大家之氣,心想能否治病不要緊,這樣的名畫誰不想看?此後,秦現每天用心觀賞,細細揣摩,他想象自己進入畫中,清風陣陣,鳥語聲聲,頓感神清氣爽。過了一些時日,秦觀感覺胸膈寬鬆,胃口大開,腹脹噁心也消失,又重現了往日風采。



正人闊野


現存蘇軾酒詩在200首以上,所以說 蘇軾的詩中有關酒的故事。

1、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臺作》

翻譯: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2、床頭釀酒一年餘,氣味全非卓氏壚。送與幽人試嘗看,不應知是百花須。《以蜜酒送柳真公》

3、未出禁酒國,恥為甕間盜。一醉汁滓空,入腹誰復告。《家釀》

4、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蜜酒歌》

5、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行香子·秋與》

翻譯:早晨來到院子裡,感嘆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雖不吭聲,似乎有意讓我傷心。如今萬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換作千杯酒來飲。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觀雪煮茶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王維現存詩中以酒為主題的很多,難以一一吟誦。節選比較有名氣的2篇如下: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背景是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庫車縣境,同時代的王之渙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形容,何況安西更在玉門之外,其荒涼遙遠可想而知。

四句詩使臨行送別的一瞬間成為了永恆的經典。老友即將遠行,將赴大漠黃沙的邊疆,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詩的後兩句點明瞭主題是以酒餞別,詩人借分手時的勸酒,表達對友人深厚的情意。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的是王維送友人歸隱,具體是哪位友人,現在無從考證了。語句很平淡,但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意思是說,請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君去何方?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歸隱。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因為不得意,打算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但至於為什麼不得意,雖然沒說,但我們也能聯想到,應該是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繫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大碗功夫茶


王維的詩一般的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開創了文人畫的傳統),也就是說具有美好的畫面感和塑形感。因為詩和畫都具“禪意”,號稱“詩佛”。沒有聽過王維還有“詩中有酒”的評價。王維寫過與酒有關最為著名的是一下名句: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王維《酌酒與裴迪》


精衛填


詩“酒”王維

王維的詩,不是讓你一遍就讀到詩人內心的詩,詩歌如人,詩裡的王維就更不是一個能讓你一眼看透內心的詩人。

王維的詩歌講究藝術地描畫客觀世界,在文字的美圖裡遮掩自己的內心,只給你靜謐入禪的一個背影老人的詩人形象。而李白的詩歌,卻更願意介入自我的張揚形象,把筆力能及的宇宙自然變成自己內心情懷的標尺。這是我讀到的,這兩個詩人最顯著的不一樣。而這份不一樣,在“詩人酒態”這個話題裡,表現也是特別明顯的。

李白的“酒態”總是飄搖如仙,王維卻一直“樽前長者”地端著。李白獨酌也要邀月共舞;王維卻只在送別友人時候真誠勸酒。李白勸酒,對方未醉他先醉,呼兒裘馬換美酒;王維對飲,好友醉酒狂歌他端坐如老柳拂鬚……

讀李白的詩歌,王安石嫌棄說“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李白的詩歌,是“酒”氣十足。讀王維的的詩,蘇軾稱之“詩中有畫”。王維的詩歌用到“酒”這個意象的,找不到幾首,就是有“酒”字,詩文裡也“淡如無酒”更難見醉態真言。琴棋書畫一身才藝的王維,永遠端著一副貴族藝術家的形象。所以,也許,“無酒態’,就是王維的詩歌“酒態”罷。難怪他和無酒不詩的李白,完全就不能對話,不能謀面,不能共事,不會成為,知己朋友!

如此,向詩歌裡去尋王維的酒態,實在是一次艱難的探究。

一 人生軌跡波瀾起伏,世俗“酒態”始終淡淡

必須先整理一下王維一生的坎坷經歷。

1出生高貴,啟蒙教育起點高

王維的家族顯赫,父親是當時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從漢代起就世代為官,母親則出身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雖然家族在唐太宗時期已走向沒落,但王維血液裡那份與生俱來的高貴與才情不會改變。母親信奉佛教,將印度高僧“維摩詰”的名字拆開為王維起名——“維”是為王維的名,“摩詰”則是王維的字。“維摩詰”的名字翻譯過來是沒有汙垢,即“淨”。

貴族出生的母親不僅塑造了王維的性格,更是將她繪畫的基因傳給了王維,這為他水墨畫的“開宗立派”打下了基礎;爺爺王胄曾經擔任朝廷的樂官,兒時的王維隨便拿起一種樂器就能彈出旋律;父親王處廉則親自教授詩文...王維的詩文裡沒有“酒氣熏天”的市井風氣,應該跟他的出生有關。這樣的出生,顯然不太會沾染李白仗劍天涯的江湖氣。

2家道中落,年少貧困出名早

王維 9 歲父親去世,家庭遭遇變故,母親遣散了家奴,變賣了家產,帶著王維和他的 4 個弟弟 1 個妹妹,回到孃家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市)。母親篤信佛教,是當時著名高僧大照禪師的弟子,除了拜佛唸經之外,她每天刺繡售賣作為生活的經濟來源,而王維則每天在家門外擺攤賣畫。這樣的氣氛雖然讓王維感受到了生活的艱難,但是兒時高尚的審美情操薰陶已成,貧困生活倒讓王維體驗到了另一種佛家清教徒的平淡之美。這段少年生活,直接奠定了他詩文裡淡雅脫俗的意境。

15 歲時王維弟兄一起去京城,他的一首《少年行》嶄露頭角。

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這是我讀到的王維“酒氣”最甚的一首詩歌了,全詩就是一幅“少年豪飲”的畫面。只是這樣的少年,應該是王維進了京城所看見的“咸陽少年”,而並非他自己的身影寫照。他或許也有些許羨慕,可見無論怎樣的老成之人,都有過年輕豪邁的青春啊。

17 歲時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他名冠京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自異鄉思念遠方的親人,少年王維只借用“茱萸”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孤身在外,並未用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酒勁來放任自己的孤苦心緒。這就是王維的資深貴族式的“表達藝術”和“自我剋制”。

3 初涉仕途,青年才俊遭風雨

21 歲,他以一支自己創作的琵琶曲《鬱輪袍》成功打動岐王李範和玉真公主,得到他們的舉薦,成了長安城裡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狀元。這是王維最得意的一段風流日子。

然而少年才高氣盛就更會不諳世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他在彩排《五方獅子舞》的時候,私自看戲人舞黃獅子。“黃”與“皇”諧音,意味著至尊,黃獅子只有是皇帝到場的情況下才可以舞動。就這樣,初涉官場的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做了一個遠離都城的管糧庫的管理員。這期間一首《不遇詠》:

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百人會中身不預,五侯門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飲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復臨水,莫問春風動楊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說君應知。

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

詩人被貶濟州,此詩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詩人這一時期的生活情況和人生追求。

4而立之年,迴歸家園喪妻子

後來碰上唐玄宗泰山封禪,大赦天下。王維立刻請辭,一心迴歸家園,和妻子團聚。而立之年的王維將要做父親,怎奈由於妻子難產,妻兒全部喪命。王維此後三十年獨居,終身不娶。

這些變故改變了王維的詩歌創作的風格,他獨自遊歷江南,途中寫下了著名的《鳥鳴澗》和《山居秋暝》。也是從此時開始,王維的詩歌裡,“空”字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但是,基本沒有那種“借酒消愁”的詩歌。

5年近不惑,宦海沉淪遠出塞

公元 736 年張九齡出任宰相,王維給張九齡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願為國家效力的願望。被任命后王維從一個八品小官,做到正五品官員。仕途還算風順。這期間,王維在輞川山谷買了一所別墅,這所別墅原是詩人宋之問所有,那裡有山有湖,有林有谷。王維的生活似乎開始順風順水,然而此時卻再一次出現轉折。由於張九齡看出安祿山有篡權的野心,但唐玄宗卻認定張九齡陷害忠良,容不下驍勇善戰的安祿山,因此而被貶官。張九齡的離去,使王維對官場失望。他不顧形勢兇險,給被貶荊州的張九齡寫下了“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的文字。因此事,王維被派出使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馬車行駛至沙漠深處時,他將這“美景”寫成了一首詩《使至塞上》。在邊塞,王維遇見了老友岑參、崔顥和高適。生活清苦卻又恣意快活,他們一起打獵,一起騎馬出行,飽覽壯麗的邊塞風光,這樣的生活讓王維心間也迅猛地生長出了豪氣,寫下了《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勸酒歌的“酒態”是豪邁蓬勃的,跟李白勸酒的理由“古來萬事東流水”相比,王維勸酒的理由是最正氣十足的。王維似乎永遠都不會是那種不端架子的隨心所欲的酒客。永遠都不會在人前說出那些“負能量”的詩語。這是他的貴族家教,這是他的理性個性,這是他官場幾番沉落養成的一種表達習慣。

6中年失友,田園好道愛閒居

生命後一段,王維接連失去了三位朋友——崔希逸被副官陷害,抑鬱而死;孟浩然因背疽復發而死;張九齡也在家鄉韶關曲江與世長辭。調回京城的王維已對官場和政治完全失去信心,從此有事上朝,無事回家作畫,鑽研佛學,悉心經營他在終南山的輞川,一首《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7晚節不保,安史入獄終修佛

這樣的中年生活的平靜還是在王維 56 歲的時候被打破了。公元 756 年,王維在安史之亂中被俘,安祿山硬是將其任命為偽官,待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按理投效叛軍當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此時為官,對王維來說是一種煎熬,他不斷上書要求辭官出家,但未果。後來他把自己悉心經營多年的心靈棲息地——輞川別業捐給了寺院,從此下朝之後,專心修佛。

公元 761 年,60 歲的王維逝世。臨終時,他從容寫信和各位好友告別,然後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高貴出生,良好的教育,少年得志,這些讓王維從小的眼界心性就比較高貴。然而,從小就開始承受家庭中落的生活壓力,又培養了他堅韌的毅力和獨立的精神。因而每一次遭遇仕途摧殘,他都努力保持自己剛正高潔的美好形象,甚至不會流露一點點個人的那份,生命隨意生死感傷的消極情懷。即便是再遭家庭變故,妻子兒女離世的打擊,他也端著自己的悲傷,用佛家的“空靈”宗教來解釋人生的大悲。他對仕途渴望著又隱忍堅守著,他把他的詩人自我,都含蓄在佛家詩語一般的田園山水裡。

如果“酒”是世俗生活的一個象徵,那麼李白就是酒氣太盛飄飄若仙,而王維則給我避酒三分的人間清高感。

二田園詩歌美麗如畫,閒居山林全無“酒態”

田園詩酒一直是詩人們樂此不疲的詩歌意境。 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主要代表人物。然而從他的田園詩歌看,只是詩畫而非詩酒。找了幾首有詩人行蹤的山水田園詩作,來琢磨一下詩人“田園歸居”裡是一副怎樣的行狀。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裡,王維閒居竹林幽館,獨坐,彈琴,高歌。沒有酒。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這裡,王維躲進山居,關門,發呆看夕陽。也沒有酒。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這裡,王維住在渭川農家,走走看看,陡生羨慕吟詩悵然。沒有酒。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 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學無生。

註釋

黃金:道教煉丹術中一種仙藥的名字。

無生:佛教語。指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這首詩歌有點悲傷。然而,即便“獨坐悲雙鬢”他也沒有借酒消愁,跟李白“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消愁方式完全不同。王維寧可“獨坐”聽果落蟲鳴,也不“獨酌”“對飲”。山中寂寞的夜晚,王維無酒。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一首,原名為《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是已經身為尚書右臣時候,對自己未來晚年生活的一個設想。王維渴望南山別業歸老,行蹤也格外豐富,研究研究道學,一個人獨來獨往想去哪就去哪,沿著水聲探尋走到盡頭就坐下來看雲,碰到林中老頭,跟他說說笑笑不回去也沒啥就這麼聊唄。始終,沒有酒。

王維的田園詩歌,景色恬淡優美,生活樂趣豐富,難得有一點“酒意”,也是清淡如田園草香,沁人心脾卻不露痕跡。

1《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2《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3 田園樂七首·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4《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這四首總算“有酒”,然而前兩首似乎是應酬,待客所需。第3首似乎只是在講“田園生活”的標配:泉水配酒,長松伴琴。

第4首《春中田園作》的“酒意”很耐人尋味。原因出在這個“御”字上。“臨”是對著的意思。“御”到底是何意?

春天來了,鳥語花開,農人勞作,燕子歸來,對著酒杯就忽然想起遠離家鄉的朋友……先來搞清一個問題:到底是對著倒滿了酒的“觴”還是,那盞送別友人時候他喝過酒的,空空酒杯呢?讀懂了王維的“酒態”,我總感覺,《春中田園作》這一句的“臨觴”,最好還是對著一隻故友留下的空酒杯,更有意境。

“御”字有多種含義,在這裡可以搭配合理的詞義有這樣兩個:a控制;b使用。那麼,這句詩意是“對著朋友用過的酒杯忽然想起春天來了他在哪裡而一下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呢”,還是“倒滿了酒想起朋友還在遠方因為無法使用這杯酒來閒適山居”呢?

但無論哪一種解讀,都指向,此詩王維不沾酒。

三迎客送友情誼深沉,勸酒高歌“酒態”端莊

和所有詩人一樣,在迎客送友的時刻,王維也是要端起酒杯的,但王維是“勸酒”高人,並不灌醉自己。王維很是善解人意,他把每次送行當作一次聚首,定製出專屬的酒宴和詩句。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以。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李睢陽》

鸞聲噦噦魯侯旗。明年上計朝京師。

須憶今日斗酒別。慎忽富貴忘我為。

《送綦毋潛落弟還鄉》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掛棹,未及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釋。

最著名的,當屬《送元二使西安》: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勸酒,豪情萬丈,情誼綿綿。趕馬過來送行,也要禮節到位,請友人下馬喝一杯再走。送朋友落第還鄉,一定要長安街邊擺幾桌,告慰知音;送老李京城赴任,也可以一喝“斗酒”。但是無論怎麼也都是一副正氣凜然,酒態端莊的樣子,絲毫沒有流露,那類“人生苦短”“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湖世俗之人生觀。

四 孤獨一世鍾情山水,忘年小友方露酒態

史書記載,王維自妻子去世後,孤居30年。禁肉食,絕綵衣。居室中僅有茶檔、茶臼、經案、繩床,此外一無所有,完全過著禪僧的生活。雖然王維的朋友也是很多的,只是真心被他看作友誼的,在我看來,只有裴迪——一個小他十五歲的忘年小友。

有數字證明他們的詩友情誼。王維400餘首存詩中,與裴迪贈答與同詠的詩達30多首,他存世的唯一山水散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就是寫給裴迪的。從裴迪那個角度,也把王維視為兄長般的親朋的。《全唐詩》蒐集有裴迪詩30首,基本上都與王維有關。

有事實證明他們的友誼誠摯。安史之亂王維受牽連入獄,在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時候,裴迪拿著王維寫給他的詩救王維出獄。向朝廷證明王維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竭力為王維開脫。我一直很奇怪那首詩的題目如此細緻《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句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有39個字之多,似乎是早已經準備好的申述材料了,竭力在詩題裡就把事情說清楚。全詩與“酒”無關,記錄如下: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這對年紀相差十五歲的忘年之交,一起做了很多事情。

1 一起作詩:他們喜歡寫同題詩。有同寫一首律詩的同題一詩,也有同題異詩的。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與裴迪同作)

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王維將他和裴迪所作的詩詞編撰了一部《輞川集》,這本冊子一共四十首五絕,王維二十首,裴迪二十首。全部都是他倆的同題詩歌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王維)

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

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裴迪)

華子崗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崗,惆悵情何極。(王維)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裴迪)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王維)

迢迢文杏館,躋攀日已屢。

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裴迪)

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王維)

明流紆且直,綠筱密復深。

一徑通山路,行歌望舊岑。(裴迪)

木蘭柴

秋山斂餘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王維)

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

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裴迪)

茱萸沜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王維)

飄香亂椒桂,布葉間檀欒。

雲日雖回照,森沉猶自寒。(裴迪)

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王維)

門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來山雨多,落日無人掃。(裴迪)

鹿 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裴迪)

北垞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闌。

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王維)

南山北垞下,結宇臨欹湖。

每欲採樵去,扁舟出菰蒲。(裴迪)

南垞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王維)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裴迪)

欹湖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王維)

空闊湖水廣,青熒天色同。

艤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裴迪)

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王維)

當軒彌滉漾,孤月正裴回。

谷口猿聲發,風傳入戶來。(裴迪)

柳浪

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王維)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絲。

結陰既得地,何謝陶家時。(裴迪)

欒家瀨

颯颯秋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

瀨聲喧極浦,沿涉向南津。

泛泛鷗鳧渡,時時欲近人。(裴迪)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王維)

跂石復臨水,弄波情未極。

日下川上寒,浮雲澹無色。(裴迪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裴迪)

金屑泉

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餘歲。

翠鳳翊文螭,羽節朝玉帝。(王維)

縈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

迎晨含素華,獨往事朝汲。(裴迪)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

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裴迪)

漆 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王維)

好閒早成性,果此諧宿諾

今日漆園遊,還同莊叟樂。(裴迪)

椒 園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王維)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過客。

幸堪調鼎用,願君垂採摘。(裴迪)

然而在這二十首同題詩歌裡,幾乎很少看見這兩個詩友的“酒”意。可見他們的友誼不在酒肉,而在詩情。

2 一起訪客。他們興趣相投,喜歡做的事情經常一樣,喜歡認識的人也一樣。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3 一起閒居一起喝酒。為了方便在一起交流,他們房子買在一起,都在輞川。他們在這裡一起享受隱士生活,一起喝酒寫詩,相互欣賞。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歌,把喝酒少年裴迪寫成醉酒高歌的隱士“接輿”,把自己寫成陶淵明一樣的隱居田園的忠厚長者。這一對頑皮莊重的友人的酒態,應該是王維詩歌裡最為生動的一次。似乎只有在跟裴迪對飲的時候,王維才稍微放開一點自己。

《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心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是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在這首詩歌裡,王維的酒意濃厚,直到“高臥加餐”,喝完了再去添酒的醉意酒態。

如此的他倆,自然不見便想得厲害,這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可見情真意切,是王維少有直露的真心情感。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所以,他會有這樣毫不掩飾的友情詩歌《贈裴迪》也就不足為怪了:不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讀了不少王維的詩文,只在他寫給忘年小友裴迪的詩文裡,看見王維肺腑真言,彷彿就住在街巷深處鄰家老哥,是喜歡相聚牽手結伴飲酒,是有凡人心肝柔腸百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