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想要恢復的“漢室”?想恢復到什麼樣的漢室?

“興復漢室”這句口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這也是他畢生的政治理想。而類似的口號或者說是想法,並非諸葛亮所獨有。漢末三國的割據勢力(包括曹操),除袁術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開的旗號類似。儘管動機有別,這也證明了此一旗號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諸葛亮為什麼想要恢復的“漢室”?想恢復到什麼樣的漢室?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非得“興復漢室”,是要恢復到什麼樣的漢室?

每當王朝迭代更新的時候,都會有兩種對立的觀念出現,一姓當再興,一姓不再興。比如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時候,這種觀念就曾經激烈交鋒。最終劉秀中興漢朝,於是“一姓當再興”的觀點得到加強。這在東漢末年同樣存在。而在封建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權思想下,雖然天下的政治局勢在發生著劇烈動盪,但人們的思想觀念轉變還很滯後。所以,尤其是士大夫階層中仍然相信帝王應該要姓劉。


諸葛亮為什麼想要恢復的“漢室”?想恢復到什麼樣的漢室?

央視版《三國演義》荀彧劇照

提到“漢室復興”或者“復興漢室”,除了諸葛亮還有另外一個人不得不提——曹操陣營的荀彧。作為當時名門望族潁川荀氏出身,荀彧基本上幫助曹操攢出了完備的文官班底。但後來他和曹操的政治理念出現了分歧。曹操可能內心沒有想著要把漢室的威望和秩序重新建立起來(可能他一開始是有這個想法的,這又是一個另外的課題),這個想法和荀彧相左。

荀彧或者諸葛亮,他們所忠誠的漢室,或者說是希望復興的漢室,並非姓劉或劉姓這麼簡單。 央視版《三國演義》劉備稱帝劇照有種觀點認為,“興復漢室”所希望達到的是恢復大漢王朝延續四百年的秩序與和平。再具體說,指的是像光武帝劉秀那樣“中興”,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正統觀念、理想主義的一種表現。

回到劉備時期,劉備稱帝后,特別在蜀漢承認孫權稱帝后,對外已失去了號召力和實際的進取作用。其策略意義僅限於在內部統一和鼓舞朝野思想。(本文部分觀點摘自李伯勳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