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鳴條之戰

約公元前1600年,夏朝末年,由商湯率領商軍與夏朝軍隊在鳴條一帶(山西夏縣之西)進行的一場大決戰,史稱夏、商鳴條之戰。

公元前16世紀,夏朝君主夏桀的不理朝政,驕奢淫逸,使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於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夏朝頓時間內憂外患。在夏朝逐漸衰落的過程中,在黃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漸強盛起來,農業和畝牧業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

夏、商鳴條之戰

為實現滅夏的戰略目的,商湯決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敵,攻滅與商鄰近的葛國。葛國君主葛伯以種種藉口不祭祀祖先,商湯派人去幫助耕種糧食。葛伯卻派人襲擊給耕者送飯的人,搶奪酒飯,甚至殘殺兒童,激起了商族民憤。商湯以此為藉口,乘機率領大軍進攻葛國,一舉將其軍隊擊敗,滅亡葛國,揭開了滅夏戰爭的序幕。

夏桀得知商湯一路討伐各諸侯,勢力逐漸擴大,便派使臣以召見為由誘騙商湯至夏王都,並將商湯囚禁在夏臺牢房中。後來伊尹以珍寶迷惑夏桀,商湯才得以釋放回商,夏桀囚禁商湯的事情更加讓各諸侯感到恐慌,於是加快了投奔商腳步,願共同助商滅夏。

夏、商鳴條之戰

最後,公元前1600年前後,商湯經過周密部署正式開啟討伐夏桀序幕。商湯選戰車70輛,領精兵6000人,和聯合大軍一道,先採取戰術上的大迂迴,繞道至夏都西面進行突襲,夏桀得知後倉促應戰,一開始在蒲州(今山西省運城)一帶與商軍作戰,由於無力招架迅速退至鳴條。

兩軍又在鳴條進行猛烈的交戰,正趕上下雷雨,商軍不避雷雨,越戰越勇,夏軍士氣不振節節敗退。夏桀見大勢已去,便帶領五百士兵向東撤退至三朡(今山東定陶北)。

夏、商鳴條之戰

商湯乘勝追擊,立即揮師東進,商軍在成耳(今山東汶上北)與三朡軍相遇,結果三朡軍不堪一擊。夏桀見形勢不妙三又帶了五百殘部向南逃竄。商湯率軍緊追不放,夏桀隨後逃到了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後病死。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結束。

商湯回師西亳(偃師市西),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