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鸣条之战

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末年,由商汤率领商军与夏朝军队在鸣条一带(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大决战,史称夏、商鸣条之战。

公元前16世纪,夏朝君主夏桀的不理朝政,骄奢淫逸,使得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夏朝顿时间内忧外患。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农业和亩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

夏、商鸣条之战

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葛国。葛国君主葛伯以种种借口不祭祀祖先,商汤派人去帮助耕种粮食。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进攻葛国,一举将其军队击败,灭亡葛国,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

夏桀得知商汤一路讨伐各诸侯,势力逐渐扩大,便派使臣以召见为由诱骗商汤至夏王都,并将商汤囚禁在夏台牢房中。后来伊尹以珍宝迷惑夏桀,商汤才得以释放回商,夏桀囚禁商汤的事情更加让各诸侯感到恐慌,于是加快了投奔商脚步,愿共同助商灭夏。

夏、商鸣条之战

最后,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经过周密部署正式开启讨伐夏桀序幕。商汤选战车70辆,领精兵6000人,和联合大军一道,先采取战术上的大迂回,绕道至夏都西面进行突袭,夏桀得知后仓促应战,一开始在蒲州(今山西省运城)一带与商军作战,由于无力招架迅速退至鸣条。

两军又在鸣条进行猛烈的交战,正赶上下雷雨,商军不避雷雨,越战越勇,夏军士气不振节节败退。夏桀见大势已去,便带领五百士兵向东撤退至三朡(今山东定陶北)。

夏、商鸣条之战

商汤乘胜追击,立即挥师东进,商军在成耳(今山东汶上北)与三朡军相遇,结果三朡军不堪一击。夏桀见形势不妙三又带了五百残部向南逃窜。商汤率军紧追不放,夏桀随后逃到了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后病死。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

商汤回师西亳(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