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巔峰時期實力有多強?真的有望恢復漢室天下嗎?

lienlien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階段,這個歷史階段天下大亂,很多英雄都紛紛出山,其中最出名的英雄應該是劉備,劉備他以一己布衣之力,披荊斬棘,通過自己的不懈奮鬥和努力,最終創開了蜀漢政權。蜀漢政權以克復中原為念,以恢復漢家河山為目標。

始終秉承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原則,持之以恆的對曹魏政權發動進攻,從不屈服。而這個過程讓我們無數的讀者看到之後,都非常的感動和震撼,那麼如果蜀漢實力在巔峰狀態下,是否真的有可能重新恢復漢家河山?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蜀漢實力最為巔峰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有很多人認為蜀漢勢力最為巔峰的時候應該是蜀漢實力最強的狀態應該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但其實筆者並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筆者認為應該是二爺他威震華夏的時候,眾所周知,二爺威震華夏水淹七軍的時候,雖然距離東吳的背刺已經很接近了,可那個時候,二爺幾乎以偏師之力,就像曹魏打得幾乎就要遷都避禍了。

關二爺那個時候已經是身經百戰了,戰爭經驗豐富的不得了,不管是指揮騎兵步兵還是水軍,他都有所精通。而劉備那邊一大幫人才梯隊非常完善,只要關羽那邊不那麼快翻車,曹魏必然崩潰。

而勝負的關鍵點就在於東吳那邊試想一下,如果以蜀漢在二爺威震華夏的綜合國力來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那個時候如果東吳不搞么蛾子,按照蜀漢的賬面實力,蜀漢是絕對可以推平曹魏的。

因為那個時候的蜀漢要人有人、要將有將、要人才有人才、要錢糧有錢糧,真的是什麼都有,就連人心民望也是站在他們那邊的。先說人,我們講,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其實就是拼的人口,那個時候荊州作為進攻中原跳板,上前握在蜀漢政權手上,且有大量軍隊駐守在那裡,二爺威震華夏之後又活捉了將近4萬曹軍押送在那裡。這些人口只需要被蜀漢進行整合,並以此為跳板,就可以迅速拉出去開疆拓土。

說完了人口優勢,我們再來說一說將軍們。在那個時候蜀漢可以拿出來用的將軍實在是太多了,什麼魏延、趙雲、馬超、張飛、黃忠哪個單拿出來不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更不要說已經有軍事方面上、戰略方面上都已經趨於成熟的關二爺了,如此多的將星雲集,按照巡查彙報,配合人口優勢,可以迅速蕩平天下,幾乎就是劉邦自蜀入關中的那條大道。

我們聊一聊錢糧的事情,當時由於荊州在蜀漢手上,荊襄之地向來是產糧重地,他們可以擁有幾乎取之不盡的糧草,況且由於蜀漢政權有大量的荊州派士人,就很容易能拿到荊襄之地的大量資源。

人心方面就更不要說了,我們直接參照歷史上本來的諸葛亮第1次北伐,天水隴西之地幾乎就是傳檄而定。而在諸葛亮第1次北伐之前的二爺威震華夏之際,那個時候,還是人心思漢的時候,可以是想那個時候如果集中兵力去支援二爺,天下大勢必然改寫。

但是很遺憾的是,由於蜀漢政權當中出現了叛徒,而叛徒居然是國舅爺,他們這些叛徒的投降使得大好局面功虧一簣,蜀漢後備軍團也沒有及時的接管和對二爺進行支援,這樣做的一個非常惡劣的後果就是個二爺敗走麥城,敗走麥城之後,二爺被被背盟的無恥東吳給殺了,義憤填膺的劉備掀起了一輪大戰,結果將蜀漢的人才梯隊全數毀滅,蜀漢實力也大大受損,大量青壯年的死亡和大量人才的凋零使得蜀漢再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可能性了。


無筆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也絕對沒有統一天下的希望,建安24年,劉備稱王,此時的蜀漢擁有益州,漢中,上庸和荊州三郡,控制的人口約130~140萬人,其中,漢中,上庸和荊州南部都是荒僻落後,人煙稀少的地區,而且多是山川丘陵地帶,交通極為落後,有經濟價值的僅有成都平原和荊州的南郡地區,蜀漢政權巔峰時期的總兵力約13~14萬人,勉強可以跟孫權持平,但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遠遠達不到江東的富庶和政局穩定,總體實力比江東稍遜一籌。

曹魏方面的實力之強大,遠遠超過了蜀吳兩家的總和,擁有近500萬人口,40萬軍隊,天下十三州,曹魏佔了九州半,而且都是適合農耕的富庶的平原地區,加上自曹操開始就廣泛的推行屯田,使得曹魏的農業生產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兩國,而且由於曹魏跟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並且多次擊敗少數民族的軍隊,佔領了大片的馬匹產地,所以,曹魏的騎兵規模和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導致蜀吳兩國只能憑藉“山川之險和江河之固”防禦曹魏,如果想進攻曹魏,只要一進入平原地區就必敗。以巔峰時期的蜀漢加上孫權都無法撼動曹魏分毫,何況諸葛亮這樣的撮爾小丑,以區區一州之地就行此“蚍蜉撼樹”一樣的北伐,不過是勞師糜餉的掙扎而已。


狼的影子716


蜀漢巔峰在其他時期確實是具備坐天下的實力,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不太可能,這個主要原因就是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而且別人的家底明顯比你強得多,這種情況下就是誰活得命長誰更有機會。

巔峰蜀漢擁有人口170萬人,總兵力14.6萬人,其中騎兵3000人,水軍30000人,兩棲部隊20000人,戰船600多艘,商船1100艘。這個軍事實力除了水軍戰船等略遜於東吳外,陸軍力量甚至已經超過東吳了,而且蜀漢對東吳佔據地勢上的居高臨下。所以可想而知,東吳為何要那麼迫切討回荊州,甚至不惜跟曹魏結盟,因為一旦劉備羽翼豐滿,那對東吳就是致命的威脅。

但是呢,曹魏方面則比蜀漢強得多,甚至比蜀漢加上東吳以後依然強上一些。當時的曹魏有500多萬人口,總兵力60萬,而且在進入隴西之後全是平坦的草原,曹魏在騎兵方面有優勢,蜀漢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想要攻佔曹魏就很難了。

其次,比內政。整體來說,蜀漢的政治環境不如東吳或者曹魏。蜀漢由於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這使得他不得不大量透支未來,許諾給權臣太多特權,比如小小的蜀漢政權裡竟然分出了原從派,荊州派,川蜀派,李嚴竟然給諸葛亮的北伐軍切斷糧草,這足以證明問題有多大了。

而東吳曹魏的內政就比蜀漢好得多,東吳政權本來是經三代繼承過來的,而孫權又自己經營了20多年,這使得東吳的政權安穩得緊。曹魏方面,曹丕本身也是權謀專家,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也就是短了點命,否則是輪不到司馬懿當政的),這些人都比劉禪好,蜀漢憑什麼去消滅對手?


優己


劉備在奪取四川之後,又和曹操爭奪漢中,並取得的勝利,此時的蜀漢達到了自己巔峰。

此時劉備佔據蜀地、荊州、漢中並且進封為漢中王,已經有了與曹魏爭奪中原實力。而劉備能否進軍中原的關鍵點在於關中,如果此時劉備與孫權鞏固聯盟,在荊州採取守勢進行策應,同時由漢中出兵北伐直抵關中,才有機會重新奪取天下,恢復漢室。

劉備奪取漢中,佔據漢中、蜀地和荊州之地,實力達到頂峰

然而此時劉備做的卻是由項羽在荊州進行北伐,但是此時劉備與孫權關係也不牢固,結果是關羽主力北伐後,荊州空虛,導致荊州唄孫權襲擊,不僅關於戰死,荊州也丟失,此後劉備徹底改變了先曹後孫的戰略,轉而集中全力發動了旨在先弱後強的先對東吳開戰的戰略,而這樣的戰略也不成功,夷陵一戰後,劉備慘敗,攻滅東吳的計劃徹底流產。

關羽北伐沒有得到策應

而如果劉備主力從漢中到關中的進行北伐,可能的結局會大不相同,要知道劉備的老祖宗劉邦擊敗項羽贏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就是漢中的陳倉北上奪取關中,而後以關中為基地,最終才擊敗項羽的,所以關中的至關重要。而更早的西周王朝就是從關中東出滅掉商朝;秦國統一天下也是依靠關中為基地。

而在劉備之後歷史,氐人苻堅的前秦也是以關中為基礎,統一了整個北方,佔據了關中的北周也是依靠關中而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威名赫赫的李唐王朝更是通過在晉陽起兵後,突襲佔領關中,才奠定了李唐王朝300年的基業,所以關中至關重要。

夷陵之戰之戰不久後劉備去世

所以顯然劉備沒有認識到關中的重要性,在對外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失誤,而劉備去世以後,此時蜀國已經夷陵之戰後收到重創,且曹魏顯然沒有了蜀漢多路出擊的顧忌,而此時認識到關中重要性的諸葛亮已經為時已晚,而且中國王朝歷代的通病就是第一代的開拓者如果沒有利用積極開拓的時機進行開創,第二代、第三代的繼任者就更沒有更大的進取心,能守住成果就已經相當不錯。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優秀的小說,但是它和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差距。

很多人說如果關羽要不死、劉備不打東吳、張飛不死,蜀國就可能統一天下。這就是《三國演義》看多了。武將並非神仙,真正的戰爭不會是武將先拼武力,決出勝負士兵再打。關羽再神,真正的戰爭中,三五個小兵就能將他殺死。

軍師的謀略、武將的武力,可能會決定某個戰役的勝負,但是,兩國的戰爭,不是你一個軍師、或者一個武將決定的。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對於人類的戰爭來說,其本質是進行國力的比拼。

這種比拼,並不是說你把錢包來掏出來給我看一眼,說:"你看,我這有一百塊錢“。然後,我也掏出我的錢包來,給你看一眼,說:“你不行,我這有二百塊錢”。然後就當場宣佈是我贏了,咱們兩個再都把錢包合上,各自揣回去。

現實中真正的戰爭是:你從錢包中掏出一百元來,當場用打火機點了,大聲地問:“你服不服?”我看見後二話不說,立刻從錢包中拿出二百塊錢,也用火點了,問你:“我特麼不服,咋地?”然後就這樣你來我往地燒錢,燒到有一個或者兩邊都服軟了,覺得再這麼燒下去都得玩兒完的時候,大家再坐下來和談,戰爭結束。

所以,真正的戰爭,是一場互相燒資源的戰略遊戲,一旦失敗了,資源也就沒了。因此,只要上了場,就必須得玩命。戰爭比較的是綜合國力,在中國古代,綜合國力就體現在人口數量、經濟體量、人才數量上。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分析下魏、蜀、吳三國的國力。


一、人口比較

東漢十三州,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建安二十四年是劉備最鼎盛的時期(公元219年),只有益州和荊州,2個州,孫權有揚州和交州兩個周,曹操手中卻有9個州。

劉備手中的兩個周雖然大,熟悉中國地理特徵就會知道,只有成都地區有平原。

建安二十四年,當時益州和荊州人口無從統計,史料上的各種人口數據也存在很大爭議。

在劉備丟失荊州後的統計是:

曹魏人口570萬;孫權人口230萬;劉備90萬。曹魏、孫吳、蜀漢各種人口數據說法,總體大概應該是6:3:1,蜀漢人口是最少的。

二、經濟比較

中國古代主要是農耕形式的自然經濟,魏蜀吳三個國家都一樣,靠種地。

從耕地面積來看,曹魏佔據了中國大部分平原地區,關中平原、華北平原是當時中國的主要糧食產地;孫吳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積也不小;蜀漢僅有成都平原,是三國中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

在東漢末年,南方地區的耕地很多還未開發,北方的關中平原、以及洛陽地區是全國的兩大經濟中心。無一例外,這些都是曹操的地盤兒。

據統計,蜀漢與曹魏的軍事實力對比為1:6,但要將背後的經濟實力算上去看,蜀漢的實力可能更差。

也許你還會說,國力不行,人治來湊。

三、蜀國真的的人才濟濟嗎

如果你相信《三國演義》的敘述,顯然蜀國的人才最多,數一數二的文武人才基本都跑劉備那兒去了。

可是,需要明確的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並不是歷史實事。實際上恰恰相反,人才層面上也是曹魏政權佔絕對優勢。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何況魏國的領土,中原和華北,本是人才匯聚之地。吳國地處江南,文采風流,所出產的魯肅、周瑜、陸遜等,都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物,問題在於缺乏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戰將。

人才最少的還是蜀國,且不說五虎將都是被神化的人物,但是看一點,劉關張的年紀,比諸葛亮大了近一代人。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時,關羽、張飛都已經年過四十,雖然他們在這之後也都有過出色表現,比如張飛在漢中爭奪戰中的功績,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關羽別的事蹟很多都是演義裡虛構的,但水淹七軍是真的),但畢竟他們年齡擺在那呢,巔峰時期都已經所剩無幾了。

劉備以“鳩佔鵲巢”的方式得了益州後,天下人唾棄劉備的不義,不肯相投,蜀地士族人才又不甘心為劉備所用。這些因素加重了劉備集團的人才匱乏問題,也為諸葛亮治蜀增加了內部組織動員的難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劉備集團最巔峰的時候(那時候還沒稱帝,所以暫不稱為蜀漢),無論從人口、經濟、人才,各個方面都是最弱的一家。所以,劉備想一統天下,恢復漢室,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曹、孫兩家同時玩火自焚。

可惜,政治和軍事博弈不是遊戲,三國時期的鬥爭是持續的整體戰,遠不是一人的智謀、或一次戰役的勝利能夠決定的。人口、經濟、組織動員能力,決定著整體戰爭的勝負。


達文有話說


蜀漢巔峰時刻是漢中之戰以後,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佔荊州三郡,益州全境(蜀六郡,巴五郡,漢中七郡,南中本四郡後又劃為七郡)。漢中之戰劉備達到了其戰略目的,拿下了漢中,守住了益州門戶,而曹操將民眾戶口北遷,也算收穫頗豐,劉備於曹丕篡漢之後,宣稱漢獻帝被害,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此時曹操統一北方多年,已得天下三分之二,於外徵少數民族安定邊疆,於內派兵屯田,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九品中正制招攬人才,修《魏律》等,國富民強,孫劉聯合才能與之抗衡,縱然有赤壁之敗,但其國力依然遠勝孫劉,而劉備在後來夷陵一敗後,蜀漢精銳消耗殆盡,一蹶不振,這就是差距。就人才而論,劉備手下的人多是最早跟隨他的或者是他從荊州帶過去的,而巴蜀世族未曾歸附,後人才斷層嚴重,諸葛亮勉強為之,終於五丈原累死,而又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語;曹魏手下有當時最有名的穎川世族效力,又收河北燕趙故地之民,多慷慨之士,有謀士如雲,將士如雨之說,可見劉備集團差曹魏集團遠矣。由上觀之,縱蜀漢巔峰時刻,北上興復漢室的機會也是渺茫,若無大的變數,曹魏政權將統一天下。



渭河源夢魘怪說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就是公元219年,當時黃忠奪下了漢中,關羽奪下了襄陽,蜀漢還擁有荊州、益州等領土。當時的蜀漢不僅有五虎將,還有馬良和諸葛亮等文臣謀士。不過就算是在蜀漢的鼎盛時期,想要匡扶漢室,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主要原因是雖然蜀漢坐擁很多領地,但是資源和人力還是比不上中原地區。當時的蜀漢只有大概100多萬的人口,士兵大概15萬,但是曹魏卻有500多萬的人口和幾十萬的士兵。從人口差距上來看,蜀漢想恢復漢室的希望不大。

經濟實力。在建安二十四年時,雖然已是漢中王,當時南中各郡的叛亂並未平息,直到225年,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兩年,才由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了南中(如今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一帶),所以這部分地區的資源直到225年之後才被利用起來。就算這部分地區開發,但相比魏、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劉備生前當時蜀漢雖然擁有物質資源很豐富的荊州和益州,但是因為蜀地山川崎嶇阻礙了這兩地的發展。益州就是現在的四川盆地,在當時算是比較偏僻的地域,完全比不上交通發達的中原地區。

另外一個原因是蜀漢的名將比起曹魏和東吳,也是相距甚遠。雖然張飛和關羽確實是實力超群,但是當時曹操那邊的虎將數量更多,有夏侯惇等八虎騎、典韋和許褚,還有張遼等五良將。當時的東吳也有24虎臣和四大都督。

軍師文臣方面,蜀漢有臥龍和鳳雛,但是曹操有荀彧等五大謀士,東吳那邊就有陸績、顧雍、張昭、張紘、諸葛瑾等很有才華的謀士。曹吳的謀士大部分實力也不輸給諸葛亮

在蜀漢的巔峰時期,同時期的曹魏和東吳實力同樣十分強大,並且遠勝蜀漢,所以蜀漢在當時很難實現恢復漢室的偉大理想的。








愛上歷史故事Z


蜀漢巔峰時期是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劉備率領張飛、趙雲、黃忠、法正等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並令劉封孟達攻取新城、上庸、魏興三郡。同年劉備上表漢帝進位漢中王。此時的劉備擁有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益州的蜀郡、巴郡、及新得漢中七郡再加上南中地區,此時的劉備集團達到巔峰狀態。

不過好景不長,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漢壽亭侯,假節鉞。就在奪取漢中不久,關羽一方面為了響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再加上許都此時有叛亂,以此為時機,督荊州軍北上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一時間響應者不少。剛剛敗於漢中的曹操,派于禁和龐德支援樊城。關羽趁著雨季倔漢水水淹樊城,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許都周圍盜賊也響應關羽,嚇得曹操想遷都以避其鋒芒。

可以看到此時的劉備集團完全可以進軍中原的,如果拋開東吳偷襲荊州的因素,關羽攻下樊城是完全可以的。襄樊一旦被攻下,關羽就可以繼續進軍許昌,劉備也可以出漢中進軍長安,可以實現隆中對策略。

然而不僅曹操容不下強盛的劉備,東吳也容不下強大的盟友。曹操聯合孫權讓其攻打關羽。同年孫權遣呂蒙攻打荊州,呂蒙白衣渡江攻取荊州,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孫權,關羽聽到荊州被奪之後,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東吳斬殺。孟達叛蜀投魏,劉備又失去了上庸、新城、魏興三郡。

可以看出蜀漢集團在這個巔峰時期,實際上是望進軍中原恢復漢家天下的,雖然土地軍隊不及曹操和孫權,但是此時的劉備完全有能力與曹操爭奪中原的。不然曹操也不可能想到遷都避開關羽,也不可能去聯合孫權攻打關羽。


三國讀史


可以說三國時期是大家都津津樂道談到的一個時期,而備受人們關注和正義最多的就是蜀國了,因為較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蜀國是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個,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在蜀漢巔峰時期真的有實力恢復漢室天下嗎?

這個答案請聽我慢慢談來。


首先蜀漢的巔峰實力是在漢中之戰之後,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劉備擊敗了曹操,關羽從荊州北伐,乘風破浪奪取襄陽,圍困曹仁於樊城。

無論是從氣勢上,還是實力上,可以說都是此時的蜀漢是大於曹操的,當時的蜀漢可謂是達到了最鼎盛的時代,並且此時的劉備擁有益州、漢中、南中、荊州大部核心區域,還有“

五虎上將”及諸葛亮、馬良、法正等文臣武將。但是就算是這樣,蜀漢想要恢復漢室天下其實還是很有難度的,

首先是在經濟實力上,雖然當時的蜀漢已經擁有很大面積的土地了,但是由於南中各郡的叛亂並未平息,直到225年,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兩年,才由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了南中。那時候起才開始利用起來了這些地方資源,其次就是蜀地多丘陵盆地為主,在糧食農作物上不及北方的曹操,這些因素加起來就導致在經濟實力上就遠遠落後於曹操。

其次在人才上,蜀漢在武將上有著“五虎上將”他們個個都是實力超群,可是在去除掉他們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突出人才,而在文臣方面也僅有軍師諸葛亮;在反觀曹操這邊,曹操是出來名的接納賢才,虎將數量更多,有夏侯惇等八虎騎、典韋和許褚,還有張遼等五良將他們個個都是能夠統兵佈陣的將軍,文臣有著荀彧等五大謀士;而且當時東吳也有著有24虎臣和四大都督。

再者就是蜀漢內部矛盾,蜀漢內部矛盾主要就集中在荊州和蜀地士族之間的爭鬥。由於劉備在起家時主要是以荊州派系的人才為主進行的“打鬥”就導致在佔領下蜀地之後僅重要荊州的將士與文臣,絕多數的蜀漢官員沒有獲得重用,就導致雙面派別常常發生爭鬥。

在分析了內部原因之後我們還可以瞭解到,若是蜀漢要想要恢復漢室天下,就不單單是要打敗曹操,而且還要擊敗東吳。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和東吳結盟之後,就憑著這個時候的蜀漢是完全抵擋不下來的。

所以通過這些因素的分析之後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以當時蜀漢巔峰的實力情況下並不能恢復漢室天下。

後記:俗話說物極必反,一旦事物走到了最鼎盛的高度,那麼接下來就一定是走下坡路了。在漢中之戰後不久,蜀漢痛失“五虎大將”之首關羽,並且還同時丟掉了重要根據地荊州;緊接著不久張飛被部下殺死;討伐東吳黃忠陣亡;東吳討伐失敗。等這些事件在發生之後蜀漢的實力一下就掉到了最後甚至比東吳還差得遠。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蜀漢巔峰時期,應該是攻下漢中後,關羽沒有發動襄樊戰之前的那個短暫時期。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經過兩年的拉鋸戰,終於佔領了漢中,並在漢中稱王。至此。益州全部歸於劉備的掌控之中。此時,劉備佔領益州全部,和部分荊州,是蜀漢史上版圖最大的時刻。

這一年,劉備手下的將領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虎上將,有馬岱、魏延、嚴顏、孟達、李嚴、黃權,有吳蘭、吳懿、雷銅、劉封、關平、關興、張苞、廖化、張翼、張嶷等,老中青三代人才濟濟。

但這也僅僅是蜀漢所謂的巔峰時期,但在三國中,依然是實力最弱的。

於版圖來看,雖然劉備佔領了益州全部和荊州部分,但漢朝十三州,孫權佔據著揚州、交州、荊州部分,曹操佔據著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十州以及荊州部分,在版圖上來說,劉備勢力最小。

版圖小,意味著人口少。劉禪投降的時候,蜀國僅有120萬人口,當時東吳大約有250萬人口,魏國約500萬人口,所以,就算劉備巔峰時期,人口也不會超過200萬。

人口少,就意味著綜合國力弱,因為在那個時期,人口多少就代表著勞動力多少,勞動力多少,就代表著國力多少。

最關鍵的,兵種相剋十分嚴重,蜀漢、東吳沒有騎兵是硬傷。

三國時期,產戰馬的地方只有兩處,一是涼州、而是幽州,這兩處都在曹操的統治之下,所以曹操擁有當時最強的騎兵“虎豹騎”,而蜀漢、東吳由於買不到戰略物資戰馬,因此沒有自己的騎兵隊,在益州,沒有騎兵的劣勢並不明顯,因為益州多山,並不適合騎兵行軍,可一旦到了平原地區,特別是長江以北的曹操勢力範圍,沒有騎兵就沒有辦法快速實現戰略意圖,不能輾轉騰挪,前後馳騁。

綜合起來,劉備雖然處於自己的巔峰時刻,但綜合實力依舊最弱,光復漢室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