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巅峰时期实力有多强?真的有望恢复汉室天下吗?

lienlien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天下大乱,很多英雄都纷纷出山,其中最出名的英雄应该是刘备,刘备他以一己布衣之力,披荆斩棘,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最终创开了蜀汉政权。蜀汉政权以克复中原为念,以恢复汉家河山为目标。

始终秉承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原则,持之以恒的对曹魏政权发动进攻,从不屈服。而这个过程让我们无数的读者看到之后,都非常的感动和震撼,那么如果蜀汉实力在巅峰状态下,是否真的有可能重新恢复汉家河山?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蜀汉实力最为巅峰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有很多人认为蜀汉势力最为巅峰的时候应该是蜀汉实力最强的状态应该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但其实笔者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笔者认为应该是二爷他威震华夏的时候,众所周知,二爷威震华夏水淹七军的时候,虽然距离东吴的背刺已经很接近了,可那个时候,二爷几乎以偏师之力,就像曹魏打得几乎就要迁都避祸了。

关二爷那个时候已经是身经百战了,战争经验丰富的不得了,不管是指挥骑兵步兵还是水军,他都有所精通。而刘备那边一大帮人才梯队非常完善,只要关羽那边不那么快翻车,曹魏必然崩溃。

而胜负的关键点就在于东吴那边试想一下,如果以蜀汉在二爷威震华夏的综合国力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如果东吴不搞幺蛾子,按照蜀汉的账面实力,蜀汉是绝对可以推平曹魏的。

因为那个时候的蜀汉要人有人、要将有将、要人才有人才、要钱粮有钱粮,真的是什么都有,就连人心民望也是站在他们那边的。先说人,我们讲,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其实就是拼的人口,那个时候荆州作为进攻中原跳板,上前握在蜀汉政权手上,且有大量军队驻守在那里,二爷威震华夏之后又活捉了将近4万曹军押送在那里。这些人口只需要被蜀汉进行整合,并以此为跳板,就可以迅速拉出去开疆拓土。

说完了人口优势,我们再来说一说将军们。在那个时候蜀汉可以拿出来用的将军实在是太多了,什么魏延、赵云、马超、张飞、黄忠哪个单拿出来不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更不要说已经有军事方面上、战略方面上都已经趋于成熟的关二爷了,如此多的将星云集,按照巡查汇报,配合人口优势,可以迅速荡平天下,几乎就是刘邦自蜀入关中的那条大道。

我们聊一聊钱粮的事情,当时由于荆州在蜀汉手上,荆襄之地向来是产粮重地,他们可以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粮草,况且由于蜀汉政权有大量的荆州派士人,就很容易能拿到荆襄之地的大量资源。

人心方面就更不要说了,我们直接参照历史上本来的诸葛亮第1次北伐,天水陇西之地几乎就是传檄而定。而在诸葛亮第1次北伐之前的二爷威震华夏之际,那个时候,还是人心思汉的时候,可以是想那个时候如果集中兵力去支援二爷,天下大势必然改写。

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蜀汉政权当中出现了叛徒,而叛徒居然是国舅爷,他们这些叛徒的投降使得大好局面功亏一篑,蜀汉后备军团也没有及时的接管和对二爷进行支援,这样做的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就是个二爷败走麦城,败走麦城之后,二爷被被背盟的无耻东吴给杀了,义愤填膺的刘备掀起了一轮大战,结果将蜀汉的人才梯队全数毁灭,蜀汉实力也大大受损,大量青壮年的死亡和大量人才的凋零使得蜀汉再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了。


无笔


蜀汉最巅峰的时期,也绝对没有统一天下的希望,建安24年,刘备称王,此时的蜀汉拥有益州,汉中,上庸和荆州三郡,控制的人口约130~140万人,其中,汉中,上庸和荆州南部都是荒僻落后,人烟稀少的地区,而且多是山川丘陵地带,交通极为落后,有经济价值的仅有成都平原和荆州的南郡地区,蜀汉政权巅峰时期的总兵力约13~14万人,勉强可以跟孙权持平,但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远远达不到江东的富庶和政局稳定,总体实力比江东稍逊一筹。

曹魏方面的实力之强大,远远超过了蜀吴两家的总和,拥有近500万人口,40万军队,天下十三州,曹魏占了九州半,而且都是适合农耕的富庶的平原地区,加上自曹操开始就广泛的推行屯田,使得曹魏的农业生产水平远远高于蜀吴两国,而且由于曹魏跟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接壤,并且多次击败少数民族的军队,占领了大片的马匹产地,所以,曹魏的骑兵规模和水平远远高于蜀吴,导致蜀吴两国只能凭借“山川之险和江河之固”防御曹魏,如果想进攻曹魏,只要一进入平原地区就必败。以巅峰时期的蜀汉加上孙权都无法撼动曹魏分毫,何况诸葛亮这样的撮尔小丑,以区区一州之地就行此“蚍蜉撼树”一样的北伐,不过是劳师糜饷的挣扎而已。


狼的影子716


蜀汉巅峰在其他时期确实是具备坐天下的实力,但是在三国时期却不太可能,这个主要原因就是你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而且别人的家底明显比你强得多,这种情况下就是谁活得命长谁更有机会。

巅峰蜀汉拥有人口170万人,总兵力14.6万人,其中骑兵3000人,水军30000人,两栖部队20000人,战船600多艘,商船1100艘。这个军事实力除了水军战船等略逊于东吴外,陆军力量甚至已经超过东吴了,而且蜀汉对东吴占据地势上的居高临下。所以可想而知,东吴为何要那么迫切讨回荆州,甚至不惜跟曹魏结盟,因为一旦刘备羽翼丰满,那对东吴就是致命的威胁。

但是呢,曹魏方面则比蜀汉强得多,甚至比蜀汉加上东吴以后依然强上一些。当时的曹魏有500多万人口,总兵力60万,而且在进入陇西之后全是平坦的草原,曹魏在骑兵方面有优势,蜀汉能够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想要攻占曹魏就很难了。

其次,比内政。整体来说,蜀汉的政治环境不如东吴或者曹魏。蜀汉由于刘备的天下是哭来的,这使得他不得不大量透支未来,许诺给权臣太多特权,比如小小的蜀汉政权里竟然分出了原从派,荆州派,川蜀派,李严竟然给诸葛亮的北伐军切断粮草,这足以证明问题有多大了。

而东吴曹魏的内政就比蜀汉好得多,东吴政权本来是经三代继承过来的,而孙权又自己经营了20多年,这使得东吴的政权安稳得紧。曹魏方面,曹丕本身也是权谋专家,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也就是短了点命,否则是轮不到司马懿当政的),这些人都比刘禅好,蜀汉凭什么去消灭对手?


优己


刘备在夺取四川之后,又和曹操争夺汉中,并取得的胜利,此时的蜀汉达到了自己巅峰。

此时刘备占据蜀地、荆州、汉中并且进封为汉中王,已经有了与曹魏争夺中原实力。而刘备能否进军中原的关键点在于关中,如果此时刘备与孙权巩固联盟,在荆州采取守势进行策应,同时由汉中出兵北伐直抵关中,才有机会重新夺取天下,恢复汉室。

刘备夺取汉中,占据汉中、蜀地和荆州之地,实力达到顶峰

然而此时刘备做的却是由项羽在荆州进行北伐,但是此时刘备与孙权关系也不牢固,结果是关羽主力北伐后,荆州空虚,导致荆州呗孙权袭击,不仅关于战死,荆州也丢失,此后刘备彻底改变了先曹后孙的战略,转而集中全力发动了旨在先弱后强的先对东吴开战的战略,而这样的战略也不成功,夷陵一战后,刘备惨败,攻灭东吴的计划彻底流产。

关羽北伐没有得到策应

而如果刘备主力从汉中到关中的进行北伐,可能的结局会大不相同,要知道刘备的老祖宗刘邦击败项羽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就是汉中的陈仓北上夺取关中,而后以关中为基地,最终才击败项羽的,所以关中的至关重要。而更早的西周王朝就是从关中东出灭掉商朝;秦国统一天下也是依靠关中为基地。

而在刘备之后历史,氐人苻坚的前秦也是以关中为基础,统一了整个北方,占据了关中的北周也是依靠关中而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威名赫赫的李唐王朝更是通过在晋阳起兵后,突袭占领关中,才奠定了李唐王朝300年的基业,所以关中至关重要。

夷陵之战之战不久后刘备去世

所以显然刘备没有认识到关中的重要性,在对外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而刘备去世以后,此时蜀国已经夷陵之战后收到重创,且曹魏显然没有了蜀汉多路出击的顾忌,而此时认识到关中重要性的诸葛亮已经为时已晚,而且中国王朝历代的通病就是第一代的开拓者如果没有利用积极开拓的时机进行开创,第二代、第三代的继任者就更没有更大的进取心,能守住成果就已经相当不错。


大东北的小豆包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是它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差距。

很多人说如果关羽要不死、刘备不打东吴、张飞不死,蜀国就可能统一天下。这就是《三国演义》看多了。武将并非神仙,真正的战争不会是武将先拼武力,决出胜负士兵再打。关羽再神,真正的战争中,三五个小兵就能将他杀死。

军师的谋略、武将的武力,可能会决定某个战役的胜负,但是,两国的战争,不是你一个军师、或者一个武将决定的。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对于人类的战争来说,其本质是进行国力的比拼。

这种比拼,并不是说你把钱包来掏出来给我看一眼,说:"你看,我这有一百块钱“。然后,我也掏出我的钱包来,给你看一眼,说:“你不行,我这有二百块钱”。然后就当场宣布是我赢了,咱们两个再都把钱包合上,各自揣回去。

现实中真正的战争是:你从钱包中掏出一百元来,当场用打火机点了,大声地问:“你服不服?”我看见后二话不说,立刻从钱包中拿出二百块钱,也用火点了,问你:“我特么不服,咋地?”然后就这样你来我往地烧钱,烧到有一个或者两边都服软了,觉得再这么烧下去都得玩儿完的时候,大家再坐下来和谈,战争结束。

所以,真正的战争,是一场互相烧资源的战略游戏,一旦失败了,资源也就没了。因此,只要上了场,就必须得玩命。战争比较的是综合国力,在中国古代,综合国力就体现在人口数量、经济体量、人才数量上。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下魏、蜀、吴三国的国力。


一、人口比较

东汉十三州,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建安二十四年是刘备最鼎盛的时期(公元219年),只有益州和荆州,2个州,孙权有扬州和交州两个周,曹操手中却有9个州。

刘备手中的两个周虽然大,熟悉中国地理特征就会知道,只有成都地区有平原。

建安二十四年,当时益州和荆州人口无从统计,史料上的各种人口数据也存在很大争议。

在刘备丢失荆州后的统计是:

曹魏人口570万;孙权人口230万;刘备90万。曹魏、孙吴、蜀汉各种人口数据说法,总体大概应该是6:3:1,蜀汉人口是最少的。

二、经济比较

中国古代主要是农耕形式的自然经济,魏蜀吴三个国家都一样,靠种地。

从耕地面积来看,曹魏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平原地区,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孙吴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积也不小;蜀汉仅有成都平原,是三国中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

在东汉末年,南方地区的耕地很多还未开发,北方的关中平原、以及洛阳地区是全国的两大经济中心。无一例外,这些都是曹操的地盘儿。

据统计,蜀汉与曹魏的军事实力对比为1:6,但要将背后的经济实力算上去看,蜀汉的实力可能更差。

也许你还会说,国力不行,人治来凑。

三、蜀国真的的人才济济吗

如果你相信《三国演义》的叙述,显然蜀国的人才最多,数一数二的文武人才基本都跑刘备那儿去了。

可是,需要明确的是,《三国演义》是小说并不是历史实事。实际上恰恰相反,人才层面上也是曹魏政权占绝对优势。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贤令,为魏国培养了至少两代人才,何况魏国的领土,中原和华北,本是人才汇聚之地。吴国地处江南,文采风流,所出产的鲁肃、周瑜、陆逊等,都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物,问题在于缺乏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

人才最少的还是蜀国,且不说五虎将都是被神化的人物,但是看一点,刘关张的年纪,比诸葛亮大了近一代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时,关羽、张飞都已经年过四十,虽然他们在这之后也都有过出色表现,比如张飞在汉中争夺战中的功绩,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别的事迹很多都是演义里虚构的,但水淹七军是真的),但毕竟他们年龄摆在那呢,巅峰时期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刘备以“鸠占鹊巢”的方式得了益州后,天下人唾弃刘备的不义,不肯相投,蜀地士族人才又不甘心为刘备所用。这些因素加重了刘备集团的人才匮乏问题,也为诸葛亮治蜀增加了内部组织动员的难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刘备集团最巅峰的时候(那时候还没称帝,所以暂不称为蜀汉),无论从人口、经济、人才,各个方面都是最弱的一家。所以,刘备想一统天下,恢复汉室,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曹、孙两家同时玩火自焚。

可惜,政治和军事博弈不是游戏,三国时期的斗争是持续的整体战,远不是一人的智谋、或一次战役的胜利能够决定的。人口、经济、组织动员能力,决定着整体战争的胜负。


达文有话说


蜀汉巅峰时刻是汉中之战以后,刘备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占荆州三郡,益州全境(蜀六郡,巴五郡,汉中七郡,南中本四郡后又划为七郡)。汉中之战刘备达到了其战略目的,拿下了汉中,守住了益州门户,而曹操将民众户口北迁,也算收获颇丰,刘备于曹丕篡汉之后,宣称汉献帝被害,于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此时曹操统一北方多年,已得天下三分之二,于外征少数民族安定边疆,于内派兵屯田,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九品中正制招揽人才,修《魏律》等,国富民强,孙刘联合才能与之抗衡,纵然有赤壁之败,但其国力依然远胜孙刘,而刘备在后来夷陵一败后,蜀汉精锐消耗殆尽,一蹶不振,这就是差距。就人才而论,刘备手下的人多是最早跟随他的或者是他从荆州带过去的,而巴蜀世族未曾归附,后人才断层严重,诸葛亮勉强为之,终于五丈原累死,而又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之语;曹魏手下有当时最有名的颖川世族效力,又收河北燕赵故地之民,多慷慨之士,有谋士如云,将士如雨之说,可见刘备集团差曹魏集团远矣。由上观之,纵蜀汉巅峰时刻,北上兴复汉室的机会也是渺茫,若无大的变数,曹魏政权将统一天下。



渭河源梦魇怪说


蜀汉最巅峰的时期就是公元219年,当时黄忠夺下了汉中,关羽夺下了襄阳,蜀汉还拥有荆州、益州等领土。当时的蜀汉不仅有五虎将,还有马良和诸葛亮等文臣谋士。不过就算是在蜀汉的鼎盛时期,想要匡扶汉室,可能性还是很低的。

主要原因是虽然蜀汉坐拥很多领地,但是资源和人力还是比不上中原地区。当时的蜀汉只有大概100多万的人口,士兵大概15万,但是曹魏却有500多万的人口和几十万的士兵。从人口差距上来看,蜀汉想恢复汉室的希望不大。

经济实力。在建安二十四年时,虽然已是汉中王,当时南中各郡的叛乱并未平息,直到225年,当时刘备已经去世两年,才由诸葛亮亲自率兵平定了南中(如今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一带),所以这部分地区的资源直到225年之后才被利用起来。就算这部分地区开发,但相比魏、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刘备生前当时蜀汉虽然拥有物质资源很丰富的荆州和益州,但是因为蜀地山川崎岖阻碍了这两地的发展。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盆地,在当时算是比较偏僻的地域,完全比不上交通发达的中原地区。

另外一个原因是蜀汉的名将比起曹魏和东吴,也是相距甚远。虽然张飞和关羽确实是实力超群,但是当时曹操那边的虎将数量更多,有夏侯惇等八虎骑、典韦和许褚,还有张辽等五良将。当时的东吴也有24虎臣和四大都督。

军师文臣方面,蜀汉有卧龙和凤雏,但是曹操有荀彧等五大谋士,东吴那边就有陆绩、顾雍、张昭、张纮、诸葛瑾等很有才华的谋士。曹吴的谋士大部分实力也不输给诸葛亮

在蜀汉的巅峰时期,同时期的曹魏和东吴实力同样十分强大,并且远胜蜀汉,所以蜀汉在当时很难实现恢复汉室的伟大理想的。








爱上历史故事Z


蜀汉巅峰时期是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刘备率领张飞、赵云、黄忠、法正等在汉中打败曹操,夺取汉中,并令刘封孟达攻取新城、上庸、魏兴三郡。同年刘备上表汉帝进位汉中王。此时的刘备拥有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益州的蜀郡、巴郡、及新得汉中七郡再加上南中地区,此时的刘备集团达到巅峰状态。

不过好景不长,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汉寿亭侯,假节钺。就在夺取汉中不久,关羽一方面为了响应刘备在汉中的胜利,再加上许都此时有叛乱,以此为时机,督荆州军北上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一时间响应者不少。刚刚败于汉中的曹操,派于禁和庞德支援樊城。关羽趁着雨季倔汉水水淹樊城,擒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许都周围盗贼也响应关羽,吓得曹操想迁都以避其锋芒。

可以看到此时的刘备集团完全可以进军中原的,如果抛开东吴偷袭荆州的因素,关羽攻下樊城是完全可以的。襄樊一旦被攻下,关羽就可以继续进军许昌,刘备也可以出汉中进军长安,可以实现隆中对策略。

然而不仅曹操容不下强盛的刘备,东吴也容不下强大的盟友。曹操联合孙权让其攻打关羽。同年孙权遣吕蒙攻打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攻取荆州,荆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孙权,关羽听到荆州被夺之后,败走麦城,在临沮被东吴斩杀。孟达叛蜀投魏,刘备又失去了上庸、新城、魏兴三郡。

可以看出蜀汉集团在这个巅峰时期,实际上是望进军中原恢复汉家天下的,虽然土地军队不及曹操和孙权,但是此时的刘备完全有能力与曹操争夺中原的。不然曹操也不可能想到迁都避开关羽,也不可能去联合孙权攻打关羽。


三国读史


可以说三国时期是大家都津津乐道谈到的一个时期,而备受人们关注和正义最多的就是蜀国了,因为较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蜀国是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个,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蜀汉巅峰时期真的有实力恢复汉室天下吗?

这个答案请听我慢慢谈来。


首先蜀汉的巅峰实力是在汉中之战之后,黄忠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刘备击败了曹操,关羽从荆州北伐,乘风破浪夺取襄阳,围困曹仁于樊城。

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实力上,可以说都是此时的蜀汉是大于曹操的,当时的蜀汉可谓是达到了最鼎盛的时代,并且此时的刘备拥有益州、汉中、南中、荆州大部核心区域,还有“

五虎上将”及诸葛亮、马良、法正等文臣武将。但是就算是这样,蜀汉想要恢复汉室天下其实还是很有难度的,

首先是在经济实力上,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拥有很大面积的土地了,但是由于南中各郡的叛乱并未平息,直到225年,当时刘备已经去世两年,才由诸葛亮亲自率兵平定了南中。那时候起才开始利用起来了这些地方资源,其次就是蜀地多丘陵盆地为主,在粮食农作物上不及北方的曹操,这些因素加起来就导致在经济实力上就远远落后于曹操。

其次在人才上,蜀汉在武将上有着“五虎上将”他们个个都是实力超群,可是在去除掉他们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突出人才,而在文臣方面也仅有军师诸葛亮;在反观曹操这边,曹操是出来名的接纳贤才,虎将数量更多,有夏侯惇等八虎骑、典韦和许褚,还有张辽等五良将他们个个都是能够统兵布阵的将军,文臣有着荀彧等五大谋士;而且当时东吴也有着有24虎臣和四大都督。

再者就是蜀汉内部矛盾,蜀汉内部矛盾主要就集中在荆州和蜀地士族之间的争斗。由于刘备在起家时主要是以荆州派系的人才为主进行的“打斗”就导致在占领下蜀地之后仅重要荆州的将士与文臣,绝多数的蜀汉官员没有获得重用,就导致双面派别常常发生争斗。

在分析了内部原因之后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若是蜀汉要想要恢复汉室天下,就不单单是要打败曹操,而且还要击败东吴。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东吴结盟之后,就凭着这个时候的蜀汉是完全抵挡不下来的。

所以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以当时蜀汉巅峰的实力情况下并不能恢复汉室天下。

后记:俗话说物极必反,一旦事物走到了最鼎盛的高度,那么接下来就一定是走下坡路了。在汉中之战后不久,蜀汉痛失“五虎大将”之首关羽,并且还同时丢掉了重要根据地荆州;紧接着不久张飞被部下杀死;讨伐东吴黄忠阵亡;东吴讨伐失败。等这些事件在发生之后蜀汉的实力一下就掉到了最后甚至比东吴还差得远。


谈谈历史中的那些事


蜀汉巅峰时期,应该是攻下汉中后,关羽没有发动襄樊战之前的那个短暂时期。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经过两年的拉锯战,终于占领了汉中,并在汉中称王。至此。益州全部归于刘备的掌控之中。此时,刘备占领益州全部,和部分荆州,是蜀汉史上版图最大的时刻。

这一年,刘备手下的将领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有马岱、魏延、严颜、孟达、李严、黄权,有吴兰、吴懿、雷铜、刘封、关平、关兴、张苞、廖化、张翼、张嶷等,老中青三代人才济济。

但这也仅仅是蜀汉所谓的巅峰时期,但在三国中,依然是实力最弱的。

于版图来看,虽然刘备占领了益州全部和荆州部分,但汉朝十三州,孙权占据着扬州、交州、荆州部分,曹操占据着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十州以及荆州部分,在版图上来说,刘备势力最小。

版图小,意味着人口少。刘禅投降的时候,蜀国仅有120万人口,当时东吴大约有250万人口,魏国约500万人口,所以,就算刘备巅峰时期,人口也不会超过200万。

人口少,就意味着综合国力弱,因为在那个时期,人口多少就代表着劳动力多少,劳动力多少,就代表着国力多少。

最关键的,兵种相克十分严重,蜀汉、东吴没有骑兵是硬伤。

三国时期,产战马的地方只有两处,一是凉州、而是幽州,这两处都在曹操的统治之下,所以曹操拥有当时最强的骑兵“虎豹骑”,而蜀汉、东吴由于买不到战略物资战马,因此没有自己的骑兵队,在益州,没有骑兵的劣势并不明显,因为益州多山,并不适合骑兵行军,可一旦到了平原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北的曹操势力范围,没有骑兵就没有办法快速实现战略意图,不能辗转腾挪,前后驰骋。

综合起来,刘备虽然处于自己的巅峰时刻,但综合实力依旧最弱,光复汉室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