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在未入夥前都異彩紛呈,上梁山後,為什麼就平庸了呢?

五月的麥芒1018


《水滸傳》是一部講述男人打架的小說,總體來講,在梁山沒有宋江上來為主之前,是非常精彩的:有晁蓋一夥智劫生辰綱,有武松痛殺西門慶,有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有林沖屈辱掙扎……一幕一幕,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在沒有上梁山之前,他們分佈在各個地方,過著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他們在艱辛謀生、他們在恩快情仇、他們在行走江湖、他們在動刀弄棒……到這幫人上了梁山,就沒有那麼精彩了,為什麼?是因為有五條繩索把他們捆綁了起來:第一條是“被迫"。也就是逼上梁山,無路可走,再沒有以前自由行走的江湖了;第二條是“忠義”。上得山來,特別是晁蓋死後,宋江成了老大,山寨大廳由“聚義"變成了“忠義”,族幟打出“替天行道”,把忠於朝廷國家,替朝廷(天)行王道(大道、正道)放在首住了,直至後面“順天護國”,更加是向朝廷效忠,為朝廷賣力了,哪裡還有各人的自由行動。第三條是交椅。他們108條好漢,按排位各坐各的交椅,再不能越級,再不能互摸屁股了,兄弟,變成了大小頭領,兄弟之情,變成了各司其職,各遵寨規。第四條是招安。他們後來的主要工作就是怎樣得到朝廷招安,屬於他們的江湖沒有了,有的只剩一個再沒有激進、生氣的梁山,一個不起風波、死氣沉沉的水泊,這也是他們註定的一個人生歸宿!


文仰山人


這不是平庸了,而是梁山好漢由散到聚的必然結果,也是全書結構的需要。

梁山好漢在入夥前和入夥後,所處的生存環境不同。當梁山好漢分散在各地時,他們每個人在當地的表現那都是鶴立雞群,出類拔萃的。他們紛紛在各自的生存環境中創出了各自的精彩。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景陽崗武松打虎、武松鬥殺西門慶,等等吧,每個人在被逼上梁山前,都有一翻自己的精彩。但是,當梁山眾好漢上了梁山後,生活的環境都是一樣的,生活的設備道具條件都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施耐庵也只能挑表現最突出,才能最出色,成就最高大的人著筆了,至於其他表現平平,沒什麼突出表現和代表性的人和事,老施怎麼能顧得來,也只能省略不記了。同時呢,梁山好漢入夥前和入夥後,其生存方式不一樣,有個體和集體的差別。入夥前,他們都分散在各地,施耐庵也只能一個個地去書寫,以顯示他們一個個區別於常人的形象,但到了入夥後以致以後接受招安後,梁山眾好漢都是生活工作在一個統一的整體,雖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但施耐庵這時的著筆,也只能在突顯最能代表梁山好漢忠義方向和突出梁山好漢英勇無畏等方面著筆,在這方面突出的人和事就詳寫,其他的也就著筆了了了。

因此,梁山好漢入夥前和入夥後截然不同的表現,並不是他們變得平庸了,而是隨著生存環境和方式的改變,表現故事情節代表性的輕重變化差異,讓老施不得不在人物事蹟撰寫上有詳有略,只有這樣,才能更突出水滸所要表現的勇武忠義,才能讓讀者為水滸眾英雄產生更深的心靈震撼。


sunjin72976689


所謂異彩紛呈是相對的,所謂平庸也是相對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跟了宋江,你能讓這些人翻起什麼大浪來?

大部分好漢上山前,為了自己身也好,為了命運也罷,都做出了一些經天緯地的事情來,要說異常紛呈,也不為過。

但是,上了梁山後,受限於大環境,大家沒有太多出彩的表現機會,但是打祝家莊、打曾頭市、截高俅等,還是看出來一些人的能力的。

再後來,招安了,人心散了,大家也就再也沒有當年的鬥志了,最後由於指揮不利,加上朝廷的不作為,使得這些人都命喪黃泉了。


某日星冠


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上梁山之前,很多好漢都是沒有約束,不受世俗規則束縛,想打就放開打,也沒有來自集體的思想束縛。無論是個人仇殺快意江湖,還是個人尋怨,都是沒有顧慮。

2、縱觀梁山好漢,上梁山前所殺的大部分都是市井兇惡之徒,大多兇惡之徒,都是數量有限,要麼打鬥廝殺現場的對手,實力有限,要麼就是人數的量有限。這跟戰場上的集團與集團之間的對抗,佈陣,你死我活,陰狠手段策略,是不一樣的。平時的打鬥,好比在競技的拳擊賽場,只要點到為止,就可以憑藉自己實力而勝負。但是在戰場上,拼的是整體集團軍的實力,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有生力量的攻擊,即時你是高人,也不能排除意外死亡,例如背後捅一刀,放冷箭,機關。

3、梁山好漢後期,尤其是宋江想被朝廷詔安之後,很多英雄好漢都是跟他心裡有芥蒂,在戰場上,有些不願意為他賣命,明哲保身的,退出的,隱退的,大有人在。可以說,後期,宋江跟很多人離心離德,已經不是一條心了。戰場上,如果主將跟眾將士,沒有一條心,是沒有戰鬥力的。

4、上梁山後,由於種種束縛,很多好漢,不能我行我素,再者,梁山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他們也不能再我行我素了,梁山上的好漢,大家天天喝酒划拳,缺乏統一的鍛鍊,也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喝酒,這不是健康的生活態度,所以,功夫不如以前,也很正常。天天喝酒熬夜,天天廝混的,誰的體力不下降呢,大肚腩都起來了。


歷代名家書畫集錦


不是上梁山以後就平庸了,而是文學的寫作手法不同

108人可以分為幾類:

一、主要人物,包括武松、宋江、魯智深、吳用、李逵、三阮、林沖、石秀等,這些人基本都有獨立的篇目,這種寫法,金聖嘆稱之為列傳式的寫法,有點像《史記 XX列傳》的感覺

二、線索人物,主要作用是引出主要人物,比如史進引出魯智深,楊志引出三阮、劉唐、晁蓋,楊林、戴宗引出石秀,薛永引出穆弘、李俊、張橫,徐寧是為了引出呼延灼上山,蕭讓、金大堅假造書信,為了引出江州劫法場這個事件

三、龍套人物,曹正、王定六、湯隆、焦挺等,都是主要人物隨手收的小兄弟,湊數字的


你說入夥前精彩紛呈的,主要是第一類人物,施耐庵花大力氣描寫的也就是這類人物,這符合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

至於說上山以後變平庸了?並不是

一來是因為人多了以後要寫群戲,不能再突出某幾個人了

二來是因為宋江要招安,下山劫掠、殺人放火的事情就要少幹,你低調點,對招安有利,對梁山形象有好處


託尼不帶水的歷史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都很精彩,但所有獨一無二的人聚在一起,大家所有的精彩都會抵消,只留下平庸。

比如林沖,林教頭的故事,在沒有上山之前多牛逼啊,夜宿山神廟,火燒草糧場,一個人一條槍在江湖中殺出一條生路。可到了梁山呢,必須與眾人合在一起,不再是一個人的江湖,不能再任性為之,無論在外面牛頭再大,到梁山就有煮牛頭的鍋,所有隻能平庸的活著,到了梁山,突然會發現失去人生目標了,不知為誰而拼命,在企業上班也如此,曾經人五人六的,可在企業裡要靠工資活著,必須要受規章制度的約束,所以人只要在一起,就必須接受平庸。林沖,最後連高俅沒有殺成,中風了,一世英雄如此下場。

宋江也是如此,宋江在江湖人稱急時雨,仗義疏財,混社會的兄弟只要有困難就找宋江,許多人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在江湖中只要提宋江沒有不挑大拇指的,以認識宋江為榮,可到了梁山呢,當了呼風喚雨的老大,吃肉喝酒的生活可以說人生多牛逼啊,可宋江在梁山每天都想的招安,又想回體制內生活,羨慕起早九晚五的公務員,當個小領導,拿個小茶杯,看個小報紙,放著前途的老大,非為了退休有保障的上班而拼命招安,多庸俗。梁山把好漢們生生磨合成油膩的中年男人,看似一臉橫肉,其實心比誰都柔軟。呵呵!


孟墉


您好,我是詩詞小說交流匯,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梁山好漢在入夥後變得平庸?”

我覺得應該從梁山好漢的本身作為的降低以及讀者(觀眾)閱讀(觀看)主觀感性上降低兩個層次解答!

首先是解釋好漢們在書中的作為降低!

第一,梁山好漢在未入夥前都是個體自由,

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報自己想辦的仇,愛恨分明,是非分明,劇情跌宕起伏。但在入夥後,由於宋江的方向錯誤(投靠朝廷),導致了各位好漢在虛假的桎梏中被束縛,有本事的也不能隨便用!個性不鮮明,淪為平庸也很正常!(就像李逵一樣,替天行道險些被斬!後有被宋江的莫須有的罪名拉開墊背,著實憋屈!)

如果說好漢們一開始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入夥後就是助紂為虐是非不分了!在後期觀看者們似乎更願意同情被征討的“方臘”之流!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第二個原因,就像很多答友回答您的,梁山好漢入夥前在地方上是佼佼者,但在一堆佼佼者裡面就顯不出各自的本事了!這就淪為平庸!

再從小說(電視劇)觀看者的主觀感性降低,淪為平庸上分兩點解析!

第一,觀看者對好漢們的命運報不平!本來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巾幗)!可歌可泣的被逼上梁山,正準備看著他們幹出一番大事,替觀看者出一個口惡氣,哪知道是被投降招安,我想大家都會和林沖一樣氣得嘔血,然後恨不得也打死一匹馬!

第二,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每一位在入夥前都是我們在生活種能夠找到影子的人!我們捫心自問要是生活在那樣的亂世會怎樣做?直接把觀看者也拉入到了劇情中,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好漢們替觀看者們出氣,替觀看者們活出一番豪俠的氣概來,但是自從好漢們入夥後,就被宋江和朝廷束縛得畏手畏腳,變得不像以前那幫敢作敢當,愛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英雄!

最憋屈的是朝廷扔了兩個糖,好漢們就得拼了性命!隨著一個有一個的好漢殞命,觀看者們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極點!(爆米花都準備好了,你們就給我們看看這個?……)

所以不僅是好漢們本身作為淪為平庸,就連觀看者的主觀感性上也淪為平庸了!

好了,我的答案完畢,希望你能滿意!


詩詞小說交流匯


楊志是梁山上馬戰、步戰都首屈一指的好漢,曾經與林沖、魯智深、索超和呼延灼等多個高手打成平手。可以說,沒有上梁山前的楊志是一頭真正的青面獸,不僅武功高強,而且也足智多謀。楊志雖一直以來運氣不太好,但楊志從來不服輸,也曾做了許多轟轟烈烈的大事,得到了讀者的認可。上了梁山以後,楊志似乎湮沒在了梁山茫茫人海之中,開會不發表言論,戰爭不怎麼參與,甚至都有點平庸了。為什麼上梁山後,楊志的表現如此讓人不滿意呢?

一直以來,楊志都有一顆雄心,希望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滿身本事,博一個封妻廕子,為祖上爭口氣。但是造化弄人,楊志不論怎麼努力,換來的都是失敗,運送花石綱,遇上風浪,未能完成任務。押送生辰綱,本來是盡心盡力,已經拿到了梁中書寫給蔡京的舉薦信,卻還是功虧一簣了。

多次努力,楊志最終卻連個制使都沒能保住,被迫上了二龍山。上山之前楊志曾經與魯智深有過一次打鬥,兩人四五十合戰平。是魯智深喊了停,楊志才不再和魯智深打鬥準確地說,是魯智深輸了,至少是他先犯規,不按套路出牌停下來不打的。在二龍山,楊志和魯智深一直平起平坐,後來二龍山又來了個避難的武松,他們三人也一樣大事共同商議決定,沒有排個座次。

上了梁山之後,好漢們排了座次,原本平起平坐的魯智深和武松都排在了楊志的前面,包括和楊志戰平的林沖、呼延灼都排在了楊志之前。楊志應該是挺納悶,論出身,他是三代將門之後,楊家將的後人,難道呼延灼出身就比楊志更尊貴,竟然排名高過楊志那麼多。論武功,楊志也從未輸過啊,憑什麼一個個平手都在楊志前面。

關於排名,楊志不服,很多讀者恐怕也不服。所以,上梁山後,楊志是鬱悶不已,曾經王倫使勁挽留,自己不肯上梁山,溜達了一圈,人家沒挽留,自己倒跑去入夥了,欣賞自己的頭領王倫也被殺死了。更要命的是,改變自己命運,劫走生辰綱的人都成了梁山重量級人物,不是一把手就是軍師。一個個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戰友,和自己武功差不多的人都成了自己的領導,楊志還有什麼信心為梁山建功立業呢?


攀閱


個人愚見:梁山好漢,比如武松,替哥哥報仇,景陽岡打虎,做了很多快意恩仇的事。這些事都是他自己的事,需要他一個人獨立完成。所以,武松充滿英雄氣。到了梁山,不是大哥,就是兄弟,這時候,做的事,都是為了梁山大計,需要眾兄弟齊心協力,共謀大業,所以,到梁山後,就顯得個人不是很突出,突出的是梁山眾好漢的集體形象。



用戶2475713625326028


大家好!我是影視創作者博仔,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博仔覺得梁山好漢們不是上了梁山變得平庸了,而且梁山人才濟濟, 他們的才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甚至有的好漢才能無用武之地。

我們都知道梁山好漢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他們在入梁山之前,可謂在當地赫赫有名,放在當地都算得上一方人物。像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威名遠揚;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倒拔垂楊柳,遠近聞名;晁蓋、吳用等幾人智取生辰綱,大快人心;林沖風雪山神廟,報仇雪恨。這些英雄好漢們,每個人做的事,都可謂驚豔決絕。入夥梁山之後,再難見到他們驚豔表現,這是為什麼?

博仔認為,梁山眾好漢都是武藝高強,精彩絕倫之輩,進去梁山之後明顯受到限制多了,不在像之前那樣為所欲為。一是,進入梁山的好漢眾多,眾好漢齊聚一堂,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重視,再也不是當地赫赫有名的人物了,在此只是為了有一個安身之所。二是,梁山是什麼環境?梁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沒有陸路上去,全是水,易守難攻,山上有一座大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大家都是兄弟,因為都不在江湖,一身本事,一腔熱血更無發揮之地,何來驚豔決絕?三是,眾好漢雖然入梁山之前表現大放異彩,卻是犯罪行為在逃罪犯,一次“犯錯”付出的代價太大,都是犯罪之身不可能經常出現是州縣之中,所以不能隨意而為。

綜合分析,可以看出不是梁山好漢入梁山後變平庸了,而是有諸多限制無法發揮自身本事,不了隨心所欲。是否有網友有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