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眼力煉到這個程度才配稱高手

現今有所成就的收藏者都可算得上藏界的“得道者”,

所以收藏不但是一種職業,一種愛好,更像是一門修持。

要修持“得道”,必須要有眼力、財力、魄力,並要內外貫通,合理運用。


玩收藏:眼力煉到這個程度才配稱高手

三種“力”中最重要的是眼力,

尋寶靠眼力,鑑寶也靠眼力,品玩更需眼力,

古玩藝術品若沒有對眼力的考校,便真的索然無趣了。

眼力不是隨便糊弄的,除非你是豪門鉅富,

花個錢兒跟打水漂玩兒似的,真貨假貨無所謂,圖的就是高興。

眼力的修煉不是讀幾本書、看幾集《電視鑑寶節目》便可一蹴而就,

也不在學問高低,入行深淺,

關鍵是憑悟性,看造化,更需個人後天努力。

逛博物館、大型展覽、名家收藏才是正途。

玩收藏:眼力煉到這個程度才配稱高手

博物館大門天天開著,裡面寶貝分門別類,應有盡有,

經常觀摩比較,對照書本與實物,天長日久,

也便有了對古玩藝術品的基本修養。

名家收藏雖可遇不可求,

但可以多交朋友,古玩行每人手裡基本上都有幾件拿得出手的東西,

多請教,廣交友,喝茶聊天賞寶的當兒,

一些書上博物館裡學不到的感覺便汩汩而出匯入心田。

眼力,到了一定層次就是一種感覺。

玩收藏:眼力煉到這個程度才配稱高手

據清宮野史記載,

乾隆晚期,宮廷遵亁隆的旨意欲物色一位眼力頗好的古陶瓷掌眼人,

御旨一下,各地薦者如雲,經過層層篩選,送到京城的尙有百餘人,

而最後只要一人,怎麼辦?

說是亁隆帝早成竹在胸,

已悄悄命督窯官秘密仿製了一件宣德青花指日高升爐,

爐身上的龍紋和海水紋仿得和真品幾乎一樣,青花髮色也十分類似。

於是,亁隆又命下官在庫房裡挑選30件宣窯青花真品,將仿的一件混入其中。

隨後召集那百餘名各州府選送上來的鑑瓷“專家”逐一出列,

到現場鑑定,預先告知他們其中有贗品,讓他們從中找出來。

這些“專家”們表演各異,

有上手逐個撫摸的,有拿放大鏡湊近逐個細細辨識的,

唯有一姓柴的揚州籍老人,只在那堆瓷器面前站了片刻,

目光像秋風掃落葉地在那些瓷器上過了一遍,

隨後附身從那堆瓷器中揀出仿的指日高升爐遞到乾隆面前。

乾隆率先鼓起掌來,此人原來就是聲震江南的大收藏家,御承堂的創始人柴瓊!


玩收藏:眼力煉到這個程度才配稱高手

事後乾隆帝問他:“愛卿當時怎麼能掃一眼就知真假?”

他伏地奏道:“比如皇上不穿龍袍,有閱歷的人即使沒見過皇上,也能猜出八九分來!人有氣場,瓷器也各有氣場,到代的與仿的氣場不一樣啊!”

乾隆合掌大笑,讚道“真高手也”!

玩收藏:眼力煉到這個程度才配稱高手

外行人覺得類似的遊戲有些難度,可能是傳說中的故事,

但對經常在市場中下手的行家高手來說,這故事絕對可信,這是實戰中練就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