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表達了詩人怎麼樣的情感?

張紫陽12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出自唐代韓翃的《寒食》詩。

寒食節在唐宋時期,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據考證,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寒食節。

因此可以說清明和寒食是孿生的兄弟倆。在魏晉時期,還有一個和清明寒食相近的節日,叫上己節。這個節日對大多數人來說,更加的陌生,但在古時候卻非常有名。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這一天寫成的。而天下第三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是在寒食寫成的。因此三月有書法家膜拜的節日!

寒食節,在春秋時期全國禁火約一個月之久,在唐代改為三天。由此還誕生出了一系列的寒食文化。

在唐代寒食時節,要把上一年留下的火種全部熄滅。然後重新鑽遂取出新火,做為一年生產生活的開始。

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韋莊的詩寫的便是當時的盛況。

唐代宮庭在寒食節時,會讓宮中的小孩鑽榆木取火,先得火者,黃帝會賜絹三匹,銀碗一個,稱謂請新火。

說了寒食節,再說說韓翃。詩人韓翃是河南南陽人,唐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的進士。詩作以這一首《寒食》最為有名。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敢入五候家。

韓翃中進士後,在淄青節度使候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候希逸回朝,在長安閒居十年。在建中年間,因寒食詩被唐德宗賞識,不斷地升官。最後官至中書舍人。

今人多認為寒食是一首諷喻詩。我不這樣認為。這首寒食前兩句便寫出一幅極美的畫卷。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個飛字,既寫出了春風的輕柔,又描繪出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的春天。讓人眼前一亮。然後用東風吹柳,寫出柳絲飄飄的情形。一個斜字,筆鋒奇巧,讓人如臨其境,妙不可言。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更像是一幅走馬傳燭圖。駿馬飛奔,燭火點點,在長安城中飛散,然後亮成了宮殿中的銀花火樹,美哉。一個散字,簡直是神來之筆!

說詩人的情感是諷喻,簡直對德宗皇帝智商的汙辱。這首詩表達出的情感是仰慕!是對春天的仰慕,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於是寒食詩成了韓翃的名片,正如李太白高吟,生不願封萬戶候,但願一識韓荊州一樣。韓翃比李白幸運多了,因為賞識他的是德宗皇帝。


汾陽張文卓


本事全文如下: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r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如下: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r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外戚。這裡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外戚。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唯獨這些近臣之家,燭火通明,煙霧繚繞。由一斑而見全豹,僅此一點,足見這些近臣平日如何弄權倚勢,欺壓賢良。作者在這裡僅用兩句詩,寫了一件傳蠟燭的事情,就對皇帝的厚待親信近臣,近臣的可惡可憎的面目暴露無遺,達到了辛辣諷刺的目的。


Lai繪哈哈


寒食 /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冬至之後105天是寒食。

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的介子推。晉文公重耳當年流亡在外時,介子推一直跟在身邊,有一次重耳飢餓難忍,找不到吃的,介子推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大塊肉給他吃,重耳銘記於心,後來重耳回國即位,成為新一代霸主,晉文公重耳給手下封賞,加官進爵,可是卻忽略了介子推。晉文公派人去尋找介子推,準備給他高官厚祿,可是介子推避而不出。後來,介子推乾脆帶著母親到綿山藏起來,晉文公派人去山裡找他,為了逼迫介子推出來,就放火燒山,最後到山裡看見介子推抱樹而死,和他母親都被燒死了。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這一天不能開灶生火,只能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的由來。

韓翃這首詩,簡單的描繪了長安城白天和夜晚的兩個場景,非常傳神,兩幅長安城寒食圖。白天的長安城,一派春日氣象,飛花處處,東風煙柳;日暮時分,宮裡開始傳遞火燭,輕煙嫋嫋,飄散在緊挨著皇宮的王侯貴族之家。

春城無處不飛花。長安春色,僅此一句足矣!作者用高度凝練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寒食圖,簡直不能增減一字,卻寫盡寒食這天長安城白天的景色,和日暮後的皇宮裡傳燭的場景。一白天,一黑夜;一宮內,一宮外,盡得寫意之妙。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兩句寫寒食禁火,宮內傳燭,暗含諷刺意味,有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思。


鶴舞春風235592556905


這句詩是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中的後二句。原詩如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寒食節,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的節日,在清明前兩天,是從春秋時傳下來的,是晉文公為了懷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寒食節期間不能吃熱食,不許點燈火。

這首詩開始二句是描述寒食節長安城花開柳拂的景色,後二句是寫皇帝恩賜蠟燭給他的近臣。

在封建習俗的下,是不允許點燈的,但皇帝的近臣因為皇上恩賜,家裡就燈火通明瞭。套用俗語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思。

可以看出這些近臣平時弄權倚勢,欺壓賢良。透過字裡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強烈的不滿,對當時權勢顯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進行諷刺。






我欲隨波不逐流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出自唐朝詩人韓翃所寫的《寒食》全詩如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漢宮”是漢朝的宮殿,但在這裡指唐朝宮殿,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皇宮。“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有黑,皇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了,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五侯也得到了皇上的這份恩典。這是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的無比諷刺。



一葉孤帆行萬舟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是寫天黑時分,宮苑裡傳送著一支支由皇帝恩賜給宦官的蠟燭。蠟燭燃燒通明,升騰起淡淡的煙霧,嫋嫋娜娜地縈繞在宦官家,到處瀰漫著威福恩加的氣勢!使人如見他們那種炙手可熱、得意洋洋的驕橫神態。


清靈書香


這是對舊官專權腐敗的無比諷刺。


龍向輝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用戶51122060353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