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张紫阳1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诗。

寒食节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据考证,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寒食节。

因此可以说清明和寒食是孪生的兄弟俩。在魏晋时期,还有一个和清明寒食相近的节日,叫上己节。这个节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加的陌生,但在古时候却非常有名。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这一天写成的。而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是在寒食写成的。因此三月有书法家膜拜的节日!

寒食节,在春秋时期全国禁火约一个月之久,在唐代改为三天。由此还诞生出了一系列的寒食文化。

在唐代寒食时节,要把上一年留下的火种全部熄灭。然后重新钻遂取出新火,做为一年生产生活的开始。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韦庄的诗写的便是当时的盛况。

唐代宫庭在寒食节时,会让宫中的小孩钻榆木取火,先得火者,黄帝会赐绢三匹,银碗一个,称谓请新火。

说了寒食节,再说说韩翃。诗人韩翃是河南南阳人,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的进士。诗作以这一首《寒食》最为有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敢入五候家。

韩翃中进士后,在淄青节度使候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候希逸回朝,在长安闲居十年。在建中年间,因寒食诗被唐德宗赏识,不断地升官。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今人多认为寒食是一首讽喻诗。我不这样认为。这首寒食前两句便写出一幅极美的画卷。春城无处不飞花,一个飞字,既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又描绘出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春天。让人眼前一亮。然后用东风吹柳,写出柳丝飘飘的情形。一个斜字,笔锋奇巧,让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更像是一幅走马传烛图。骏马飞奔,烛火点点,在长安城中飞散,然后亮成了宫殿中的银花火树,美哉。一个散字,简直是神来之笔!

说诗人的情感是讽喻,简直对德宗皇帝智商的污辱。这首诗表达出的情感是仰慕!是对春天的仰慕,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是寒食诗成了韩翃的名片,正如李太白高吟,生不愿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一样。韩翃比李白幸运多了,因为赏识他的是德宗皇帝。


汾阳张文卓


本事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r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如下: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r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唯独这些近臣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近臣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近臣,近臣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Lai绘哈哈


寒食 /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冬至之后105天是寒食。

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的介子推。晋文公重耳当年流亡在外时,介子推一直跟在身边,有一次重耳饥饿难忍,找不到吃的,介子推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大块肉给他吃,重耳铭记于心,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新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给手下封赏,加官进爵,可是却忽略了介子推。晋文公派人去寻找介子推,准备给他高官厚禄,可是介子推避而不出。后来,介子推干脆带着母亲到绵山藏起来,晋文公派人去山里找他,为了逼迫介子推出来,就放火烧山,最后到山里看见介子推抱树而死,和他母亲都被烧死了。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这一天不能开灶生火,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的由来。

韩翃这首诗,简单的描绘了长安城白天和夜晚的两个场景,非常传神,两幅长安城寒食图。白天的长安城,一派春日气象,飞花处处,东风烟柳;日暮时分,宫里开始传递火烛,轻烟袅袅,飘散在紧挨着皇宫的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长安春色,仅此一句足矣!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寒食图,简直不能增减一字,却写尽寒食这天长安城白天的景色,和日暮后的皇宫里传烛的场景。一白天,一黑夜;一宫内,一宫外,尽得写意之妙。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写寒食禁火,宫内传烛,暗含讽刺意味,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鹤舞春风235592556905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中的后二句。原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寒食节期间不能吃热食,不许点灯火。

这首诗开始二句是描述寒食节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后二句是写皇帝恩赐蜡烛给他的近臣。

在封建习俗的下,是不允许点灯的,但皇帝的近臣因为皇上恩赐,家里就灯火通明了。套用俗语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可以看出这些近臣平时弄权倚势,欺压贤良。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讽刺。






我欲随波不逐流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朝诗人韩翃所写的《寒食》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是汉朝的宫殿,但在这里指唐朝宫殿,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沒有黑,皇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了,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五侯也得到了皇上的这份恩典。这是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无比讽刺。



一叶孤帆行万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


清灵书香


这是对旧官专权腐败的无比讽刺。


龙向辉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用户5112206035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