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中的社會陰暗面 —淺析導致祥子性格轉變的社會因素

祥子是一個十分經典的下層市民形象,他的性格轉變與命運悲劇讓人唏噓不已。最初的他,“

帶著鄉間小夥子的足壯與誠實”,“他確乎有點像一顆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究竟是社會的哪些陰暗面,讓這樣優秀的小夥子變成一個市井混子呢?

《駱駝祥子》中的社會陰暗面 —淺析導致祥子性格轉變的社會因素

封建腐朽思想遺留

祥子湊足一百塊錢喜提新車時,將買車這天視為自己和平的“雙喜”。這輛車同他生命一樣寶貴,也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代表著這個年輕小夥子的乾淨與理想。但是祥子對於這“雙喜”卻有這樣的要求:“頭一個買賣必須拉個穿得體面的人,絕對不能是個女的。”祥子的想法體現了他內心封建腐朽思想的根深蒂固,新式教育的不普及,導致大部分人矇昧未脫,祥子未接受過新式思想,註定無法做吶喊的覺醒者,而他內心尚存良善,不會去壓迫別人,就只能做被壓迫的社會底層。

祥子的新車被匪兵搶,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下滑點,他意識到了社會的不公平,於是產生了仇視社會、報復社會的心理——“他只看見錢,多一個是一個,不管買賣的苦甜,不管是和誰搶生意,他只管拉上買賣,不管別的,像一隻餓瘋的野獸。”反觀同樣被不公平對待的涓生,涓生被設計從局裡開除,“其實這在不能算是一個打擊,因為我早就決定,可以給別人去鈔寫,或者教讀,或者雖然費力,也還可以讀點書。”涓生對待這種不公平,他知道這是無法改變的,他想辦法將損失降到最低,用合理的方法另謀出路。對此祥子“野蠻”的處理方式,涓生因接受過新式教育而處理問題更為冷靜合理。

也正是腐朽思想作祟,讓祥子與虎妞發生性關係這件事成為祥子心裡的枷鎖,始終念著“他現在成了個像娘們的人”。

羊性與獸性的角色交換

魯迅先生在《華蓋集·忽然想到(七)》中寫到:“可惜中國人但對於羊顯兇獸相,而對於兇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著兇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

搶祥子新車的匪兵便是這樣的存在,兵即為匪,匪又為兵,即使同為苦難的人,祥子對於匪兵來說是“羊”,匪兵便顯了“兇獸相”。可以說,祥子被搶,是有必然性的,祥子顯現出了作為羊的那面,就會有比他強的羊顯兇獸相,欺壓這隻弱小的羊。

劉四爺也是兇獸相的,可笑的是,有祥子說要湊劉四爺時,“劉四爺的手顫抖著,按著友車棍哆嗦著下來”。祥子露出“兇獸”的一面,劉四爺就從“兇獸”成了“羊”。

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祥子若做善良老實的羊,就會被別的兇獸相的羊壓迫。因此,這樣畸形的社會逼的祥子步入墮落。

下層市民悽苦的生活常態

書中有一對讓祥子思想轉變的重要人物——老馬爺孫。

“一想到那個老者與小馬兒,祥子就把一切的希望都要放下,而想樂一天是一天吧,幹嘛成天介咬著牙跟自己過不去呢……在這一段裡該快活快活的時候還不敢去幹,地道的傻子。”

祥子本來是上進的,但他看到同樣的悽苦者,反而思想“開放”了。這與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福子的死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小福子的經歷,是當時社會中女性生活的典型代表,又似乎是一個女版的悲慘的祥子。

社會不變,這裡的底層市民,無人可掙脫這個牢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