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條預算新人在工地上做報表必須要注意的事情

現在施工單位的工地預算部門,一般都要做統計工作,有的人認為像資料員一樣的,有點厭煩。做為一個初學者,剛參加工作,或者換了新的工作崗位,心高氣傲者居多,不屑於其認為的小事,是很正常的。其實,事無大小,你做細了,會成精的,成了精,你還怕什麼?統計對預算人員來說絕對是好事,特別是直接跳到預算的。

統計的種類很多,統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報公司的,這種統計報表根據公司的需要十次,有八次是假的;另外一種,是報給自己的,這種絕對是真的,並且必須是真的。

給公司上報的,一般都是報計劃,報產值,報進度,有的時候,根據公司的需要你還要適當的變化一下。這是你的任務及職責,做好是應該的,但對個人來講,可能就不是太好了,所以要給自己報一分報表。

給自己的報表,也就是一個初學者應該在工地上面注意的,站在預算人員的角度認為要做到真、細、重三個字。

3條預算新人在工地上做報表必須要注意的事情

一、真,就是真實,這是做事,做人的根本,所以是最重要的。

二、細,就是細緻,細到什麼程度,看自己的能力,越細,工作量越大。

大家都在套定額,定額是一個標準,反應的是普遍的情況,是個基礎,是初學者的基本功,定額套的好,套的對,這個不能算能力,在說,現在報價基本上都是無定額報價方式,真正的能力反應在成本控制,這需要你做大量的細緻的工作,這才是你到工地上的真正的目的。

每個公司對同樣的項目的施工手段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樣,與定額肯定有區別。一個項目的成本,直接繫於施工手段,管理方式的好壞,就是常說的先進與否。但先進的施工手段,優勢在哪裡?在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上,先進的施工手段,就是利用最少的人工、材料、機械,在保質量保安全保進度的情況下去完成一項工程。

所以,此時就需要你去詳細的統計人工、材料、機械的情況,這個部分,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表面的,就是做一件事情的直接消耗。比如,常說的,一個抹灰工,一般情況下,一天,能抹35m2,但你要去細想,他花了多常時間,抹35m2,大概要花8~10h(不包含休息)。但這還不夠細,你需要去領會第二層,就是另外一種,隱藏消耗。抹灰工,他需要人配合才能做到一天抹35m2,你能認為,他一個人做所有的工序,拌漿,運輸,抹灰等,還能做到一天抹35m2?肯定不行,所以你就需要去統計這些隱藏消耗。不僅僅這些,工人根據工作能力,付出的成本肯定不一樣的,你不可能用一個高工在那裡搬運砂漿。

同時,還要從大局的眼光來看待,工人之間的交叉作業,各種複雜的情況,會導致工效的降低,一個良好的施工方案,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而你統計的,就是將施工方案中的,不利因素最小化,有利因素最大化,將施工方案優化,達到最終的目的效益,在現階段複雜的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三、重,就是重複,只有不斷的核實,調整,再核實,再調整,你才能真正的理解,才能更準確的分析,才能最後做好一個項目的成本控制。

這也是公司的領導為什麼更喜歡從技術轉到造價方面的人才,因為技術部人員與工地現場的接觸更多,對工地現場瞭解更多、優化更好,對工程成本控制更好,讓利潤更大。

不過,我始終堅信,只要努力、用心,照樣做的更快,甚至更好,因為如果是以成本分析為出發點,奔著成本控制去,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