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至人,再有至言

上樞密韓太尉書

太尉執事[1]: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註釋】

[1]太尉:指韓琦。是宋仁宗時期的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就像是唐朝的太尉一樣。執事:是指那些侍奉在左右的人,以前給有地位的人寫信,為了表示尊重就向他身邊的人打招呼。

【譯文】

太尉執事:我生來愛好寫文章,常常思考著要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好。我覺得文章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氣質,但是文章並不是通過簡單學習就能夠寫好的,氣質卻能夠通過自身的修養得到。孟子說:“我善於修養自己的陽剛正氣。”現在來看他寫的文章,寬厚廣博,充塞在宇宙之間,跟他的氣質相互映襯;司馬遷走遍五湖四海,把天下的名勝古蹟、高山名川都遊覽了一遍,跟燕地和趙地的英雄豪傑交朋友,所以他寫的文章情節跌宕,很有奇偉之氣。這兩個人,難道是因為以前寫過這樣的文章就達到這樣的境界嗎?這是因為他們的氣質中含有的內心活動表現在體形以外,通過他們的語言表現出來,而且在他們的文章中也有所體現,只是他們自己沒有覺察到罷了。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遊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1];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2],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汩沒[3],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辨,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4]。而轍也未之見焉。

【註釋】

[1]鄉黨:這裡是指鄉里。周朝把五百家作為一黨,一萬兩千五百家作為一鄉。

[2]百氏:是指春秋戰國時期

活躍著的諸子百家。

[3]汨沒:埋沒。

[4]方叔、召虎:方叔,周宣王時期的賢才,奉命向南征討楚國。召虎,周宣王時期曾經帶兵平定了淮夷。

【譯文】

我出生已經十九年了。我居住在家裡時所交往的,不過就是鄰居以及同鄉的人,看到的也不過就是幾百裡以內的事物,沒有高山和空曠的野地能夠登上去觀賞從而使自己的心胸寬廣。諸子百家的書籍,雖然我都讀了,但是這都是古人以前的東西,不能夠讓我的志氣激發出來。我擔心自己會因此被埋沒,所以下定決心離開家鄉,去尋訪天下的奇聞壯觀,從而能夠更加了解宇宙的廣闊。我走過秦朝和漢朝的舊都,盡情地觀賞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險陡峻,向北看黃河奔流咆哮,讓我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傑。到了京城,我看到皇帝居住的宮殿是如此壯觀華麗,還有糧倉、庫房、城池以及園林的精緻和廣闊,才明白天下是如此宏偉美麗。拜見了翰林學士歐陽修,聽他說宏大的議論,看到他長得眉清目秀,跟他的學生賢才和士大夫做朋友,然後才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匯聚在這裡。太尉您憑藉著雄才大略在天下聞名,天下的百姓因為依靠著您而無憂無慮,四面的少數民族因為害怕您而不敢來侵犯,在朝廷上像周公和召公一樣協助君主,帶兵打仗就像方叔和召虎一樣為國家守衛邊疆,然而,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見過您。

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1],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註釋】

[1]志:有志於。

【譯文】

何況一個人學習,假如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就算是學了很多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我此次前來,對於山,我見過了終南山、嵩山以及華山的高險偉峻;對於水,我見到了黃河的深廣和巨大;對於人,我見過了歐陽公,可是還是因為沒有拜見過您而感到遺憾。因此,我希望能夠看一下賢才的風采,就算是聽您說一句話也能夠讓我有雄心壯志,這樣我就能夠說自己已經看完了天下的壯觀而沒有任何遺憾了。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1],使得優遊數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註釋】

[1]賜歸待選:朝廷允許回鄉等待朝廷的選拔。

【譯文】

我年紀不大,還沒有弄明白做官應該做的事情。開始來到京城,並沒有想要謀取微薄俸祿的念頭。意外得到這種機會也並非我所願。但是很高興能夠被恩賜回家鄉等待朝廷的授官,讓我有了足夠悠閒的時間,我會更加深入地研究文章中的道理,並且學習從政之道。太尉如果覺得我還可以教導並且願意屈尊教導我的話,我就會感到更加地榮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