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三遍教育界的“聖經”,卻依然免不了對孩子的吼叫

《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普利策獎,被評為“塑造美國的88部圖書”之一,故事中的爸爸被譽為全世界爸爸的楷模,教育方式也被稱作家庭教育的典範,被譽為影響全球5000萬家庭的“教養聖經”。衝著如此的名頭,在孩子剛剛出生不久我就如飢似渴的拜讀一遍,之後又趁著空閒讀了兩遍,不為變得如同書中塑造的爸爸那麼典範,至少自己滿意即可。可結果呢?


讀了三遍教育界的“聖經”,卻依然免不了對孩子的吼叫

殺死一隻知更鳥

每次吃飯是最頭疼的事,我們都已經吃完,可小孩只動了一兩口,甚至一口未動。頓時火冒三丈,“在幼兒園你不是自己吃飯的嗎?老師又不會餵你吃。”

答曰:“可是現在不是幼兒園。”

無奈,不養孩子或者不是自家的孩子時,總會說“餓他一頓就好了,你看他會不會乖乖吃飯。”話雖可能有道理,可真到了自己的孩子,還真不忍心“餓他一頓”。翻看兩歲時候的一個視頻,自己端著小碗吃雞蛋羹,頓時感慨“真的越長大越會懶。”

讀了三遍教育界的“聖經”,卻依然免不了對孩子的吼叫

滿腦子得瑣碎事


晚上睡覺又是一件頭疼的事。不知道小孩子哪裡來的那麼多精力。早上八點不到起床,晚上十點多就關燈躺在床上睡覺,可是一會兒要講故事,一會兒要唱歌,即使什麼都不做,自己就在床上躺著,自娛自樂,非得要到十一點半之後才慢慢睡去。


讀了三遍教育界的“聖經”,卻依然免不了對孩子的吼叫

不睡覺的小孩


最近,新播出一部英劇《Breeders》(《養育者》)正好應了這個景:在被孩子折磨得快要瘋掉之後,劇中的艾莉和保羅坦然地談論用哪條棉被捂死孩子最快......,保羅設置說:“I would die for those kids,Ally. But often, I also want to kill them.” 大意為:我愛他們,我可以為他們而死,但有時我真想宰了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