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藥品供應依賴中國,特朗普“做賊心虛”,想吸引製藥企業回國

新冠疫情在美國擴散,給美國政客提了一個醒。近日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正在研究起草一份名為“藥品獨立供應改革法案”,準備出臺激勵措施,吸引更多的醫藥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藥品。美國製藥企業將生產能力轉移到世界其他國家是基於市場環境變化作出的長期選擇,美國這種逆市場規律調節的做法,恐怕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美國藥品供應依賴中國,特朗普“做賊心虛”,想吸引製藥企業回國

在歷史上美國曾經是一個製藥大國,美國人使的藥品長期以來都是在美國國內生產的。但是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和當地製造藥品製造成本的上升,美國製藥公司要麼把生產能力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要麼就被迫倒閉。現在美國所需的藥品中,只有28%是美國生產的,基於72%的製造商都在海外。而美國使用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器械,80%都來自於中國。

上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專員斯蒂芬·哈恩在國會作證時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美國國內已經有200多種藥品出現短缺,由於美國人日常使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藥、退燒藥和血壓維持藥物都依賴進口,一旦出現市場供應短缺或者人為斷供,美國人的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的威脅維持血壓告訴國會,有200多種藥品短缺。

美國藥品供應依賴中國,特朗普“做賊心虛”,想吸引製藥企業回國

經常拿自己在金融、半導體等某個領域優勢向其他國家施壓、對其他國家制裁的美國人,有些做賊心虛,也擔心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其他國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供應問題向美國施壓,迫使美國做出讓步。因此美國把藥品獨立供應問題上升為國家安全層面進行解決。

雖然已經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但是美國政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難度是非常大的。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就是讓生產環節進一步細分,美國佔據了醫藥企業研發等利潤最為豐厚的部分,而發展中國家利用其製造業的成本優勢搶佔了原料藥生產等加工環節。這種分工是市場規律推動形成的,特朗普如果非要逆市場規律而動,當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美國藥品供應依賴中國,特朗普“做賊心虛”,想吸引製藥企業回國

美國製藥企業和醫療器械製造企業之所以把生產能力轉移出美國,主要還是因為美國的製造成本過高。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如果想讓這些企業回心轉意,提供的激勵措施必須能夠覆蓋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成本差距。而且這種激勵措施必須是長期的,能夠讓在美國生產的企業能夠與在海外企業的產品保持競爭力。說實話美國政府如果挑幾種藥品進行激勵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想把整個醫藥行業都吸引回美國無疑是痴人說夢

美國藥品供應依賴中國,特朗普“做賊心虛”,想吸引製藥企業回國

退一步講,即便美國政府花大價錢做到了這一點。美國政府出臺的所有激勵措施,最終的成本都要攤算著美國民眾和企業身上。按照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的說法,美國現在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支出水平已經是其他發達國家的兩倍,數以萬億級的美元都被大型醫藥公司和保險公司瓜分。如果美國政府強行推動製藥和醫療器械企業迴歸,勢必會進一步降低製藥和醫療器械企業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製造成本,讓本來就應該改革的美國醫保制度更加難以為繼。

美國藥品供應依賴中國,特朗普“做賊心虛”,想吸引製藥企業回國

特朗普上臺之後把什麼問題都與國家安全捆綁在一起,加徵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是因為國家安全問題,威脅對歐洲汽車產品加徵關稅也是國家安全問題。可能按照特朗普的邏輯,這些問題都能夠與國家安全扯上邊,但是特朗普如果真用行政手段解決了這一切問題,勢必會讓美國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轉效率大幅度降低,當然美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也會大幅度降低。

美國之所以能夠崛起成為世界的霸主,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系功不可沒。現在特朗普正在按照他的理論一點點敲碎它,這對於美國的競爭者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