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收入首破1000億元,換了業務引擎後,騰訊越來越不像“遊戲公司”

季度收入首破1000億元,換了業務引擎後,騰訊越來越不像“遊戲公司”

小步快跑、調整營收結構的騰訊走到了邊界點。根據3月18日騰訊發佈的財報,2019年四季度營收1058億元,其中包含網絡遊戲的增值服務營收佔比首次降至50%之下,包含雲計算業務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佔比穩步上升,在2019年四個季度的營收增幅均在35%以上,騰訊正在保增長的同時切換引擎。

老支柱減速

雖然騰訊在2018下半年就確定了擁抱產業互聯網的策略,但真正反映在營收結構上,是在2019年。這份財報也是騰訊在戰略升級後,公佈的首份完整財年報告。

2019年騰訊營收3773億元,較2018年增長21%,非美國會計準則下淨利潤944億元,較2018年增長22%。

在2019年四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058億元,同比增長25%。前三個季度的營收同比增幅分別是16%、21%和21%。

分業務來看,騰訊最大的支柱仍然是增值服務,在2019年四季度實現營收523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網絡遊戲收入同比增長25%至303億元,主要是由於智能手機遊戲在中國及海外市場增長強勁,包括《和平精英》、《PUBG Mobile》以及Supercell旗下的遊戲等,但部分電腦客戶端遊戲如《地下城與勇士》的收入減少。社交網絡收入增長13%至220億元,主要反映了直播服務及音樂流媒體等數字內容服務的收入貢獻增加。

對比各季度看,2019年騰訊增值服務營收除了在二季度出現環比小幅下滑外,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不過營收佔比在2019年四季度降至49%,是騰訊增值服務營收首次降到一半以下。

“這是營收結構變化的信號,騰訊的體量很大,戰略調整不可能立竿見影的表現在業績上。但現在趨勢已經變得明顯了”,比達分析師李錦清說。

放大到五年時間段,這種結構調整更明顯。2015年至今,騰訊增值服務營收佔比分別是78%、71%、65%、56%、49%。

2019年騰訊業績另一個突出表現是盈利能力。非美國會計準則下,騰訊實現淨利潤944億元,較2018年增長22%。具體到四個季度,騰訊淨利潤的同比增幅逐漸提升,分別是14%、19%、24%、29%。

新引擎穩增

2019年騰訊的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其他業務營收增幅都高於增值服務。其中網絡廣告業務營收684億元,較2018年增長18%;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1014億元,較2018年增長39%;其他營收76億元,較2018年增長57%。

在騰訊四個業務中,唯一營收佔比上升的是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這一板塊是騰訊2019年一季度新設立的,包括之前歸類於其他業務下的支付、理財及其他金融科技服務,還有云計算及其他面向企業的活動。

對比各季度財報,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穩步增長,從2018年一季度的21%增長到2019年四季度的28%。該板塊的營收同比增長在2019年四個季度分別是44%、37%、36%、39%,是騰訊三個主要營收來源中,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

從營收佔比看,金融科技業務營收的佔比更大。2019年騰訊商業支付日均交易交易筆數超過10億,月活賬戶超8億,月活躍商戶超5000萬,理財通的資產保有量同比增長超50%。

但云計算的表現更受關注,原因在於雲計算是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基礎,也是目前頭部互聯網企業競爭最激烈的一個領域,較門檻和天花板更低的廣告業務而言,雲計算的市場空間更大,也更容易拉開差距。

自從業務重新劃分後,業內人士幾乎在每個季度都在關注雲計算業務的表現,不過,騰訊並未每次都披露雲計算的廬山真面目。

2019年騰訊雲營收超過170億元,付費客戶數超過100萬,全網服務器超100萬,帶寬峰值突破100T。是中國首家服務器總量超過百萬的公司,也是全球五家服務器數量過百萬的公司之一。

不過,在2019年,國內第一、全球前三的阿里雲營收超過50億美元(約350億元),騰訊雲仍需加速追趕。根據多個第三方報告,騰訊雲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位列前三,與天翼雲等同行的差距不大。

繼續C2B道路

主管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的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對騰訊雲採用的產業生態策略很有信心。他進一步解釋,“我們會基於騰訊的平臺技術,引入合作伙伴在不同領域的SaaS(軟件即服務)或PaaS(平臺即服務),整合成行業解決方案。這種打法往往更容易得到客戶的認可,也讓合作伙伴更積極地加入騰訊的產業生態”。

要實現這一戰略,騰訊需要一個產業互聯網的抓手,湯道生認為抓手的基礎是騰訊的微信支付、公眾號與小程序等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從C(用戶)端連續B(企業)端和G(政府)端。

以政務云為例,騰訊發揮C端資源和能力,幫助政府實現數字化。2019年騰訊政務雲項目共覆蓋省級行政區28個,海外地區1個,項目數量共計151個,同比增長55.7%;合同金額共計26億元,同比增長226.2%。151個項目中,共有5個“億元大單”,其中騰訊聯合數廣中標的廣東省政務項目訂單金額高達10.45億元。

作為騰訊基礎的社交類產品,尤其是核心應用微信也在多個維度數據保持著優勢。根據財報,2019年,微信及WeChat月活躍賬戶達11.648億,同比增長6.1%;小程序日活躍用戶超過3億,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活躍小程序的平均留存較2018年提升了14%;相較上一年,小程序人均訪問次數提升45%,人均使用小程序個數提升98%。

除了公佈了騰訊旗下業務的運營數據,騰訊還披露了對外的投資成績。截至2019年1月20日,騰訊總計投資企業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 北京商報記者魏蔚(圖片來自騰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