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調查】春寒料峭!汽車產業遭重創,全年或“前低後高”

新華財經北京3月18日電(記者陳伶娜) 已連續兩年負增長的國內汽車市場雪上加霜。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國內汽車市場2月產銷數據現斷崖式下跌。

80%左右的產銷下滑幅度背後,汽車產業在哪些方面受到了衝擊?相關企業面臨著怎樣的困難?未來,國內車市又會有怎樣的前景?新華財經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調研。

1-2月汽車行業產銷受重創 3月緩慢恢復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2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出現大幅下滑,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其中,乘用車產銷降幅尤為明顯。

另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69.9萬輛,同比下滑21%;2月銷量25.0萬輛,同比下滑80%。1-2月累計同比負增長41.0%,各細分市場均有大幅下滑。

“2月本就是東北地區車市淡季,再疊加疫情影響,導致銷量非常低,整個2月,公司只賣了1輛車。”吉林省雲上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貴博對記者介紹。

3月份以來,汽車市場復工進程加快,但客流恢復緩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16時,跟蹤調研的全國20多個省(區、市)134家汽車經銷商集團的8421家4S店中,門店復工率為91.4%,而客流恢復率為53.7%,銷售效率43.2%,售後效率53.9%。

記者3月12日在天津調研時發現,多家汽車4S店已經恢復營業。天津津匯迪通4S店2月17日開始復工營業,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復工以來,客流量與銷售量與春節前相比大幅減少,過去20多天只賣出去十幾輛車,其中部分客戶因疫情期間乘坐公共交通不方便而選擇購車。

天津信達長城4S店銷售經理王寶介紹說,為維持銷量,多數車型2019年全年都在降價促銷,利潤空間很小,今年一季度的銷售停滯對於公司壓力很大。

汽車產業“供、需、銷”等全面受壓

疲弱的數據背後,汽車產業及相關企業在哪些方面受到了衝擊?

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認為,短期內,疫情導致工廠開工推遲,人員流動受到限制,對於製造業而言是一個巨大打擊,尤其對正處於低谷中的汽車行業,生產和銷售均出現斷崖式下跌,資金鍊壓力很大。對於某些原本陷入債務危機的車企,疫情很可能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小型零部件企業的經營風險值得關注。

乘聯會近日發佈的報告認為,疫情從供給端、需求端、經營鏈等方面對汽車行業帶來了影響。

在供給端,首先,疫情衝擊了整車企業生產核心區域,儘管當前行業庫存尚可維持數月,但日系企業庫存較少,存銷比在1.0左右,且日系企業有約3/4的產能分佈在湖北和廣東,後續勢必會影響正常銷售;其次,零部件供應面臨中斷風險,影響全國乃至全球整車生產。此次疫情導致的生產停滯、復產延期將對未來2-3個月全國的汽車生產帶來嚴重不利影響。同時,下游整車企業需求減少,也會給一些中小零部件供應商帶來生存壓力,甚至可能出現倒閉潮,最終導致部分零部件斷貨,拉長負面影響時間。此外,疫情在日韓、歐美等國的蔓延,高度全球化的汽車全球供應鏈可能因此受到更大範圍的影響。

在需求端,失業率的增加和部分居民收入的減少,可能會導致潛在購車群體購買力下降。近年車市增長動力之一的網約車市場,也由於疫情導致出行需求大幅下滑,需求受到重創。同時,疫情下,非必需品的耐用品消費意願下降。此外,需求結構也面臨變化。購買力下降對首購用戶、中低端及自主品牌影響更大。

在經營鏈方面,由於生產受限,供應鏈面臨風險,需求下滑,復工延期,處於產業鏈核心的整車生產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和嚴峻形勢,短期產值、利潤受到重創,長期產業格局可能重新洗牌。而處於產業鏈下游的經銷商和汽車後市場也將受到牽連,尤其是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後,為激發終端需求,廠家和經銷商或主動採取調價措施,進而帶來終端價格紊亂的風險。

一方面,經銷商經營壓力凸顯;另一方面,隨著汽車銷量的下降,汽車後市場產業鏈,包括保險、信貸、二手車等均受創。尤其是對於新車銷售鏈條上的保險、信貸等都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由於企業營銷活動減少,大型會展、品牌宣傳活動都處於停滯狀態,對相關第三產業也會帶來影響。

在商用車方面,宇通客車相關負責人在3月上旬記者調研時表示,當前,企業主要面臨3個方面的困難:一是行業市場需求大幅下滑。公共出行在交通運輸行業的分擔比例將進一步縮減。此外,國家及地方財政收入減少、財政赤字可能擴大,預計對交運行業投入也會減少。行業內客戶效益受損,直接影響後續採購計劃;二是企業運營成本上升。企業開工延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防疫困難,導致生產訂單推遲。原材料、物流及人工等成本上升導致運營成本上升。客戶業務停滯,加大當前應收賬款回收難度,企業財務費用增加,資金緊張,企業產品認證困難;此外,行業內各企業為保生存或採取低價競爭的手段,惡化市場環境。

消費升級趨勢未改 車市全年或呈“前低後高”走勢

不過,消費對汽車市場的抑制或是短期的,疫情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對於汽車消費而言也是如此。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攜手汽車之家近日聯合發佈的《2020新冠疫情中國汽車消費洞察報告》認為 ,從需求面來看,用戶的購車需求短期內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當前零售低迷的情況會隨著疫情的有效緩解逐步好轉,用戶被抑制的需求也會逐步釋放出來。且豪華品牌份額不降反增,消費升級趨勢不變。換購用戶購買力未受影響,需求釋放或會推遲到二季度以後。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負責人認為,一般來說2-3月是購車旺季,今年受疫情影響,車輛銷售的週期會有變化,預計疫情結束後會有一波購車高峰。從長期來看,疫情對汽車行業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也表示,伴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恢復經濟、穩定市場預期的政策,以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全力協同,汽車行業市場在這場疫情危機的短期打擊後,或會變得更加堅韌,其長期穩定的發展態勢不會有大的改變。

“疫情緩解後,消費者出於私家車衛生安全的角度可能增加一些購買量。”郭焱表示,長期看,車企應苦練內功,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創新,競爭力強的企業將有望在疫情過後脫穎而出。

四川精典汽車項目部經理杜傑也認為,2020年對汽車行業來說,將會是競爭更加激烈的大考之年,各車企和品牌能否經得住考驗,浴火重生,迎來春暖花開,還得看應對疫情危機的能力和自身的實力。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來看,汽車市場全年將呈現“前低後高”走勢。

乘聯會17日晚間發佈預測報告稱,3月乘用車市場降幅環比2月將有所收窄,預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03萬輛,同比下滑41%左右,仍在低位運行,預計在4-5月份之後才會逐漸回暖。目前預計2020年全年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下滑8%。

“如果有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支持,乘用車市場零售會明顯改善,消費信心也會大幅增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說。(參與記者:閆鵬、李亭、王寧、李文哲、袁波、王曉林)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新華財經調查】春寒料峭!汽車產業遭重創,全年或“前低後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