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白登之圍的事件為何沒有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

匈奴的冒頓單于作為北方草原稱霸一時的雄主曾經給新生的大漢帝國極大的震懾。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漢軍精銳出擊匈奴,結果劉邦的先頭部隊被匈奴40萬鐵騎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幸得劉邦採納陳平之計賄賂匈奴閼氏才逃出一條生路,史稱白登之圍!

類似於白登之圍的事件為何沒有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

匈奴既然擁有如此強悍的實力為何不在楚漢相爭之際趁虛而入呢?反而卻在劉邦完成統一時才與中原政權發生衝突呢?

一.匈奴感受過中原政權的強大力量

在中國古代,中原的農耕文明與北方草原的遊牧文明不斷上演的摩擦和衝突。在匈奴政權還沒有完全走向強盛之前,匈奴的騎兵就不斷的南下侵擾中原,掠奪他們所需要的人口和糧食等資源。

在掠奪的過程當中匈奴人也留下過痛苦的記憶。一次是在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在雁門關外全殲十餘萬匈奴騎兵,這一戰打的匈奴此後數年內都不敢輕易南下。

好不容易匈奴人慢慢恢復了元氣,再加上秦國發動了長達十年的統一戰爭無暇顧及,匈奴騎兵再一次大規模南下並奪取了水草肥美的河道地區。

類似於白登之圍的事件為何沒有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

但是好景不長,秦國很快平定了六國,建立起一個空前強大的大秦帝國。秦始皇嬴政豈是眼裡能容下沙子的人?我不去找你麻煩,你居然敢找上門來,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率領30萬秦軍全力反擊匈奴。匈奴騎兵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全面潰敗,蒙恬率領秦軍收復了失地,並奉命建造了萬里長城。再次受到打擊的匈奴從此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二.楚漢相爭之際,匈奴未完成高度統一

恰巧在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的公元前209年,北方草原上的冒頓單于也在同一年殺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開始帶領匈奴部落逐步走向強大。

類似於白登之圍的事件為何沒有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

繼位不久的冒頓單于首先受到了東方東胡部落的挑戰。冒頓單于先是示弱麻痺了東胡王,暗地裡卻厲兵秣馬,積極備戰。最終趁東胡疏於防備之際發動突襲,東胡王被殺死,其人口,領土和牛羊都被匈奴所奪。

隨後,冒頓單于率領匈奴騎兵又征服了西域諸國,建立起一個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龐大草原帝國。幾乎在冒頓單于完成內部統一之時,漢高祖劉邦也贏得了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建立起統一的大漢帝國。

三.老練的冒頓單于不敢輕視中原力量

春秋以來,中原諸國就遭受到來自戎狄等蠻族部落的威脅。自從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方草原部落對中原政權的影響力就微乎其微了。長達幾百年的戰爭洗禮,也讓北方草原部落對中原諸國心生敬畏。

類似於白登之圍的事件為何沒有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戰國末年,秦將蒙恬北擊匈奴七百餘里的餘威猶在。而這樣一支強軍居然在鉅鹿之戰中被楚霸王項羽擊敗了,可見中原的局勢尚不明朗。

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貿然進軍必然會招致中原各國的合力抵抗。別看他們中原各國平時攻伐不斷,當真正面臨外部威脅時他們又會暫時擱置爭議一致對外。冒頓單于可不想承受楚霸王項羽的怒火!與其和不知底細的對手打一場勝負難分的戰爭,倒不如專心經營草原帝國了。

從後來的白登之圍中可以看出,冒頓單于是沒有信心能夠徹底戰勝大漢帝國的。或許他可以在白登山殺了漢朝的皇帝,但是這樣必然會招致漢朝人的仇恨。匈奴人不僅不能獲得實在的利益,反而會消耗本就貧瘠的人力資源。

類似於白登之圍的事件為何沒有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

這一點劉漢高祖劉邦看得明白,當然老謀深算的冒頓單于也看得明白,雙方高度默契的上演了一場白登解圍。

小結: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冒頓單于的選擇無疑是穩健的。這樣的戰略決策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草原帝國和中原帝國的國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老謀深算的冒頓單于正是因為明白這樣的道理,才做出了量力而為的戰略試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