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應聘高校教師,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成果高校認可嗎?需要注意什麼?

小時光9728


看學校,有的學校認。但一般好點的學校不認,因為去好學校找工作的人多,論文也多,二作的不稀罕


kim88


對於一般的sci論文(除ncs和大子刊外),在國內幾乎是不承認除一座和通訊外署名的其他文章的,評估體制決定的,如果是國外,第二作者還是有相當分量的。



如果是ncs類刊物,應該也有一定的分量,在應聘高校教師時有用。



如果你的第二作者是並列第一作者,那也有用,但是會打折扣,某些高校會根據並列的人數除,比如兩個並列相當於0.5篇。

還有一類情況,比如你的導師是國內外知名學者,比如院士,或許也有用,但是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還沒有聽說院士作為第一作者的!

總之,非第一或者通訊作者論文,對於應聘高校教師來說意義不大。



需要注意的問題:自己主導的研究課題還是應該積極爭取第一作者,畢竟對以後找工作至關重要!


科學Insights


一般情況下是被認可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導師雖然是一作但是他同時也必須是通訊作者,並且這篇文章有且只有導師一個通訊作者,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找工作,評職稱應該都沒有問題的,著名的化學合成大師K.C. Nicolaou(怕你們不知道,說一下,第一個合成紫衫醇的人),他們課題組所有的文章,Nicolaou都是第一兼通訊作者。


往昔傷102838591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博士畢業後好多人選擇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於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了非常好的選擇,誰都知道,進高校時學校最看重的就是博士的科研實力,更直白一點,理工科主要看SCI、EI論文數量,社科類主要看CSSCI、SSCI論文數量,那麼,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高校會承認嗎?

以前,以葉秋的瞭解,導師一作、本人二作是不太被承認的,高校只認一作,不過隨著形式的變化,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文章在有些高校也被承認,不過肯定不能按整篇算,一般來說如果算的話可能按半篇算,下面是山西財經大學人才招聘公告,第六類人才針對的是剛畢業的博士或者剛出站的博士後,導師一作、本人一作的文章學校承認,不過只算半篇!

當然,還有很多高校只認一作,不認二作,比如山西唯一的211雙一流高校太原理工大學,在招聘博士時就只看一作,不認二作。


山西曆史最久、和工大齊名的山西大學在這一點上和理工大取得了一致,也是隻認一作、不認二作!

所以,導師一作、本人二作的論文有的高校不承認,有的高校承認,即使承認的高校,也不會被算作整篇,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各高校都有充足的理由,對於不承認的高校來說,導師一作學生二作,如果學生和導師關係好或者導師為了學生畢業都可以帶上學生,畢竟,學生二作對導師沒有任何影響,不管是職稱評聘還是科研獎勵!

同樣,對於承認的高校來說,理由也很充分,畢竟,在有的高校學生一作導師通訊的文章對老師影響挺大,首先,這類文章在評職稱時一般不起作用,然後,在獎勵這一塊導師也有可能受影響,於是,一些年輕老師為了評職稱可能會讓學生讓出一作的位置,考慮到這種情況,導師一作學生二作也說明學生做了很多工作!



那麼,對於博士本人應該注意什麼呢?因為本人一作和導師一作本人二作文章的權重不一樣,本人一作的文章最受重視,在任何時候都好使,所以,在可以的情況下,如果自己做了主要工作,還是要跟導師說明白,要求本人一作,導師通訊,畢竟,除了畢業,找工作也是頭等大事,入職後的安家費和崗位等級也是大事,當老師後請副教授也是大事,而所有這些,只要本人一作絕沒有問題,而如果是導師一作本人二作很可能不被承認,尤其是評職稱,基本不會承認!當然,如果導師對論文也有迫切需求,可以適當的讓一篇出來!

所以,本人一作才是王道,本人二作評職稱不好使,找工作是否好使還要看運氣,所以能一作絕不要二作,最多給導師一篇就可以了!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還是看高校,有的高校是認可的,但是有的高校也不認可。

(1)很多學校,學生髮文章,導師一般作為通訊作者。

通訊作者是對論文負責,是論文的擁有者。所以,一般都是學生第一,導師第二或者第三,但是導師是通訊作者。

(2)你說的導師是第一,本人第二,在外人看來,這篇文章應該主要是你導師寫的。

如果是應聘的話,還是拿出第一作者的文章來,第二作者的可以作為補充說明。

有的高校引進人才的時候按第一作者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來確定屬於那一層次的人才,這時候,二作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

總之,二作論文是否有用,主要是看學校,沒有統一的標準。應聘的時候可以諮詢人事處。


小馬班長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不同層次的高校,應聘要求不一樣,對不同層次的論文也有不一樣的規定,不可一句話言明。

雙一流高校與大專高校的要求鐵定不一樣

人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雖然都想去好的地方應聘,但越好的地方競爭越激烈,那應聘要求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此外,高校除了層次不同,地區不一樣,要求也會有變化。比如同樣是985、211的高校,西部地區有條件可能是要比東部沿海要寬鬆的多。

所以對於你的問題,我只能說根據你想去的高校的具體要求而定。

期刊等級不一樣,二作的含金量也不一樣

雖然都是二作,但國際頂級期刊比如cell、nature、science等等這樣的二作和一般的四區情期刊二作能共同而語嗎?

所以不要說一句簡簡單單的二作,不同層次和等級的期刊二作,高校的接受度也不一樣。你要先搞清楚你的論文投的期刊等級,搞清楚期刊在學術界的知名度,這樣才能確定你的定位。

應聘的高校崗位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

你只是問了一句博士應聘高校教師,但你沒有說清楚你應聘的高校崗位。我想說的是應聘講師和應聘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要求能一樣嗎?

大家都知道,越高級的職稱,相對應的工資和待遇也會越好,啟動經費也會越多,相應的要求也會越高,講師也許一篇二作就夠了,但副教授乃至教授肯定不行。

綜上所述,你就讀的博士高校等級不同,你應聘的高校層次不同、地區不同,你的論文所投的期刊等級不同,你應聘的崗位不同,那要求自然不一樣,最好是根據自己已有的東西,再根據你想去的高校應聘要求進行比對,找到適合你的高校入職。


天藍水紫


別說二作了,即使導師把通訊和二作都給你,找工作也沒用!!!

請牢記,博士找工作只看一作!尤其是去高校找工作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然後呢12321


導師一作學生二作,只是一些高校在碩士研究生畢業條件上放寬,給予承認,另外,也同碩士研究生的水平不足有關,需要導師給出思路方法,學生具體去做,所以,碩士研究生投稿,大部分高校要求導師嚴格審核簽字才給予承認,有些國內核心期刊不允許學生為一作。而作為博士研究生,需要有獨立研究能力,導師可以不掛名的,只承認一作的成果,到社會上更是如此。


手機用戶61510376396


在成果比較中,在別人什麼也沒有的情況下,二作論文也可以。

第一,在讀博士時,其論文的一作、二作具有特定的含義。一作是主創者,二作是論文的質量保障者,即通訊作者。

第二,非在校學習期間,論文作者排序意義。一般的成果都是集體創作而成。在創作中根據貢獻大小而進行的先後排序。越是靠前貢獻越大。

具體本題所言,高校並不知道論文是否在校期間完成的,一般都按照非在校期間完成的。即按照貢獻大小的排序。


劉俊利


請向你校校長諮詢,結果才是準確的。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本土策略,如函授本科,成人本科,電大本科,公司培訓本科,有些二三流大學都是作為第一學歷公佈出來的,而委託培養的研究生該些大學就有掩耳盜鈴之策-因為這些學校的大部分40-50歲的一線教師包括一些處長,拿的是自學考試單證碩士,所以他們就拒不承認這些人的學歷和學位,又所以你向本校校長諮詢最好。否則,你會很多鬱悶。最後,我們提醒你如是二三流院校,尤其要注意本校本土政策,否則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都是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