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危重病人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圖為3月3日夜裡,醫生為一名重症患者成功植入了ECMO,目前患者情況穩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北京醫院供圖

危重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下夜班前,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汪芳拍了一張醫用N95口罩壓痕的照片留念。她暗下決心:待戰疫勝利的那一天,我一定要“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繼續做好護膚工作,恢復往日的風采。北京醫院供圖

危重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圖為2月7日,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常務副院長奚桓率第二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馳援武漢。北京醫院供圖

【決戰最前沿】

“需要救治的患者平均年齡60歲,最大的患者91歲”,全是中老年患者——這是北京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此行的意義。作為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北京醫院有著豐富的老年病診治經驗。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告訴記者,醫療隊由151名優秀的醫護人員組成,其中黨員79人。針對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老年患者危重症比例較多的特點,在組建醫療隊之初,醫院就選派了多個學科的專家,涵蓋呼吸內科、危重症、心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急診科、內分泌內科、風溼免疫科、神經內科、老年醫學科、腫瘤內科、中醫科和放射科;護理團隊也抽調了危重症、急診、呼吸治療、血液透析、心血管等領域專科護士。

他們來到這裡,就是攻堅克難的,就是“和死神搶人”的,而與此同時,王建業和北京醫院常務副院長奚桓作為“帶隊大家長”須臾不忘的還有團隊成員的安危,團隊裡有50後、60後,也有90後、95後。

醫治病人,一個都不能少,醫護,一個都不能少。

“老年患者病情反覆多變,每一次診治都在闖關”

不留遺憾,王建業始終認定這四個字。

王建業還記得,2月7日,北京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剛到病區不到兩個小時,就迎來第一位危重症病人,來不及瞭解病情,來不及搶救,病人猝然去世,這成為他們心底的遺憾。

北京醫院腫瘤內科主管護師郭曉然記錄了一次“不留遺憾”的接力搶救。在一線工作中,她發現新冠肺炎病人有一個特點:病情變化快,有時候有所好轉卻可能是病情惡化的前兆。

2月23日,她負責的第44床病人恢復良好。這位病人還主動聊天說到自己感染的原因。“去了一趟超市,回家後感覺不舒服去醫院就確診了,現在感覺緩解了好多。”

然而2月25日,她剛到醫院,就聽樓道有人喊:“44床血壓40多啦,快叫大夫!”緊接著,當班的醫生疾步向病房走。患者的心率血氧一直往下走,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汪芳和呼吸科醫生王和,在用藥維持患者的心率、調整呼吸機的參數,維持患者的血氧。當天的感控是大內科護士長齊曉玖,她嫻熟地給患者吸痰,這項操作會讓空氣中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危險程度可想而知。“病房裡瞬間充斥著醫囑聲、呼吸機的報警聲、各種微量泵的調節聲,這個白班真的像闖關……直到我們下班,搶救依然沒有結束。”郭曉然說。

下班後,郭曉然一直不能入睡,直到聽到下一班大夫們下班回宿舍的腳步聲,她馬上發微信詢問,終於得到“病情平穩了,勿念”的回覆。

醫療隊針對每位患者的病情,精準施治,開展了呼吸支持、抗病毒、抗炎、抗凝血和中醫藥等多種治療。王建業表示,他們結合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使用羥氯喹等藥物治療新冠肺炎。這是一種調節免疫、抗感染的藥物,副作用小。

為加強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北京醫院醫療隊還建立了多學科診療(MDT)團隊和每日聯合會診機制,每天上午,北京醫院常務副院長奚桓與在醫療隊駐地的專家、醫生組長通過視頻建立遠程會診,討論危重病例,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積極探索治療藥物的臨床應用。“我們針對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炎症指標異常升高的情況,及時控制炎症風暴,經過會診研究較早地使用了藥物託珠單抗進行治療。”奚桓說。

截至3月11日,北京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共收治病人71人,其中累計收治危重症21人,重症34人,累計出院43人。患者平均年齡60歲,最大年齡91歲。

老年患者病程複雜,高精尖“秘密武器”保駕護航

老年患者病程複雜,往往伴隨基礎疾病,當多種病情一起襲來的時候,如何避免炎症風暴?這時,一些高精尖秘密武器就派上了用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京醫院醫療隊在前期攜帶的600餘箱物資基礎上,又根據醫療救治需要,從醫院陸續調運來醫療搶救設備,包括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高流量氧治療儀、床旁血濾機、血氣分析儀、多功能床旁超聲診斷儀(心臟、血管、腹部)、心臟除顫儀和心電監護儀等。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汪芳表示,這些設備在第一時間安裝調試好後立即投入使用,對嚴密監測病情、提高診斷能力和工作效率、改善治療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疫情中,人工心肺(ECMO)立下汗馬功勞,是危重患者轉危為安的秘密武器。汪芳告訴記者,它造價高昂,目前全國約有400臺,疫情發生後國家為武漢先後調集了20臺。3月3日,北京醫院醫療隊為一位重症患者成功植入ECMO,患者最終轉危為安。

而除了硬件裝備,專業的醫護團隊在臨床救治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奚桓告訴記者,針對醫生群體,依據國家相關部門不斷更新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醫療隊重點就新冠肺炎診斷標準、重型和危重型分類、臨床治療以及出院標準等進行培訓,使一線醫生能及時掌握最新標準並遵照執行;針對護士群體,醫療隊組織了多批次、多形式的業務培訓,如開展急救設備使用的現場指導和分組實操演練。同時充分發揮專科護士的作用,拍攝了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高流量氧治療儀和床旁血濾機的操作流程教學視頻,用於培訓和在線學習,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

3月9日,已經連續在武漢一線工作30天的汪芳接到了輪休的通知,她總算可以暫時休整6天。一覺睡到早上7點、在醫院和住宿處走走、第一次呼吸到新鮮空氣……她“幸福得如打了興奮劑一般”。武漢的櫻花已經開了,奼紫嫣紅,滿眼春色,儘管當地群眾目前還不能隨意出入小區,但她覺得,這一天快要到來了。

學中做、做中學,最危險的地方一定有共產黨員

3月7日,北京醫院醫療隊為9名火線入黨的“預備黨員”舉行了莊嚴的宣誓儀式,作為老黨員,汪芳為9位同志別好黨徽,她的眼眶溼溼的。

“我是黨員,我在一線!疫情不滅,我們不退!”樸實無華的語言背後,是一片赤誠。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北京醫院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帶領全體黨員在特殊時期嚴格遵守紀律,衝鋒在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崗位,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初心使命彰顯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樹立了一個個鮮活的黨員榜樣。

作為第一批醫療隊隊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剛第一時間報名,第一時間接受醫院委派去一線,又第一時間召開臨時黨支部全體黨員會議,帶頭進入病房收治患者,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傳、幫、帶新隊員,幫助其儘快熟悉臨床工作,緩解團隊的精神壓力。

第一批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第一臨時黨支部副書記兼生活委員、有著豐富護理經驗的特需病房護士長董凡是參加過抗擊SARS的護理骨幹,在戰疫中,她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出擊,主動作為,她還帶領護理人員積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幫助患者排解壓力,消除恐慌和焦慮。

第三臨時黨支部紀檢委員兼生活委員、今年57歲的李兵是一名副主任護師。她說:“我有37年護齡,經歷過SARS,還是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哪一種角色我都應該上,這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我的黨性和擔當。”醫院組建第二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培訓時,她給每一位醫護人員的操作全程錄像,並一一指出他們的問題所在,不放過任何一個微瑕疵。她用自己參加抗擊SARS的故事主動安撫第二批援鄂隊伍中的年輕同事。作為院內的感染專家,她總是提前到達病房,細心地為每一位醫務人員做好各項防護工作。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而王建業和奚桓,是北京醫院醫療隊的帶隊大家長。除了業務工作上的指導幫助,每天凌晨1:40、早上7:40、下午13:40、晚上19:40,他們都會帶領相關人員,在宿舍門口迎送逆行而上的白衣戰士們。

“等大家全部安全回來了,度過隔離期,我要給所有隊員做一個全面體檢,確認所有隊員身體和心理都沒有問題,才能真正放下心來。”王建業說。

(本報記者 姚曉丹 本報通訊員 李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