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守護大連這條隱形“戰線”!

你知道嗎?醫生脫下防護服有多難!27個步驟環環相扣,12次消毒缺一不可。口罩、手套、鞋套、帽子、護目鏡、防護服、隔離衣等一一摘下,全程超過半小時!

由於脫下的防護用品已處於汙染狀態,因此必須確保每個步驟規範到位,否則就有被感染的風險!所以,感染預防與控制是這場防控新冠肺炎戰“疫”的重中之重。只有守護好醫護人員的安全,才能將戰鬥進行到底。

她,守護大連這條隱形“戰線”!

康巖,大連市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院感染專家組成員、大連市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員、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感管理科主任,這位63歲的資深感控專家,已經堅守在看不見的抗“疫”一線50多天了。


康巖說

我參加過非典,我知道防止院內感染有多重要。看著這些孩子們一個個衝上第一線,我感動又心疼。所以,我要竭盡所能保護好他們,在醫患人員和病毒之間,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疫情剛剛發生時,我曾發誓:一定保證醫護人員零感染!可我深知,病毒傳播途徑的不確定、無明顯症狀患者的增多、病毒很強的傳染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難題。因此,怎樣把感控工作做得細之又細,防控之網織得密之又密,是我一刻不停在做的事情。


選擇留下,守住一條隱形的“戰線”

醫院感染防控就是避免就診病人和醫務工作人員發生醫院感染而採取的有效預防控制措施,工作涵蓋醫院感染病例監測,醫院佈局流程的審定,隔離與防護方法的制定,清潔消毒滅菌的管理,醫療廢物與汙水的監管,消毒藥械、防護用品及一次性無菌物品的審核,醫務人員培訓等等。


康巖說

1999年,我就開始專門負責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當時大家都還不懂什麼是院感。2003年,我又作為大連市非典指揮部院感控制專家組成員參與到抗擊非典中。有人說“院感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四周管牆壁”,我這一管就是21年。

她,守護大連這條隱形“戰線”!


由於身體原因,春節前她本打算辭職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的。可是疫情突襲,作為老黨員、老戰士,她選擇留下,與同事們一起抗“疫”。

康巖說

我必須衝上去,新冠肺炎是一場新的戰役,我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和奉獻,有經驗、有信心戰勝而歸。


她雖未直接治病救人,卻每天和病毒正面“交戰”;她雖身在幕後,卻始終為守護醫患的安全而奔走。


50多天,她不分白天黑夜,奔走在各個需要的角落,那不再挺拔的腰板看著讓人心疼。她每天都是晚上八九點下班,回家忙到十一二點也是常事,因為要寫督導材料,要審核等待下發的文件,要學習國家新的文件精神,要處理白天積攢的幾百條微信……

康巖說

累到晚上只能靠安眠藥,白天就靠咖啡頂著。最難的日子已經扛過去了,看見一個個患者治癒出院,一個個醫護人員安全回家,我緊繃的弦可以鬆鬆了。

她,守護大連這條隱形“戰線”!


老將出馬,守護一座城市的平安

發熱門診、急診、隔離留觀病區、發熱CT室、臨床科室,甚至在家屬區、食堂、門衛室……到處都能看到康巖和醫院感染專家組的身影,不是在督導現場,就是在督導的路上。從制定感控流程、針對重點病人制定個性化監控方案,到組織各類帶教培訓、製作宣傳防控手冊、下科室現場督導。


康巖說,50多天,她把工作一輩子積攢的“好脾氣”形象徹底顛覆,因為她經常訓人。一次,她在監控裡發現,發熱門診裡一位保潔人員防護服後面的帶子沒繫牢,口罩也戴得不規範,“我當時火噌地一下子就上來了,馬上通知護士長糾正。隨後,我就跑到門診,一頓嘮叨,事後我就有點後悔。”康巖說,再好的物理隔斷,都沒有行為隔離重要。所以,對於醫護人員的防護她必須看牢,“雖然累到滿臉都是汗,我也一定要保證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


她,守護大連這條隱形“戰線”!


中心醫院發熱門診督導、結核病醫院騰空病房交付、六院督導和檢查、新華醫院督查、婦兒中心改建評估、大醫一院張前路院區及三部改建審核……50多天來,康巖和醫院感染專家組的足跡遍佈了我市各個醫院。她多次參與市內各醫療機構建設佈局和流程的設計與指導,保證在不破壞基本格局基礎上,快速將綜合性醫院改造成傳染病隔離醫院,並達到基本流程要求,指導設置“三區兩通道”。


同時,她和醫院感染專家組對全市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進行防控工作指導和行為監控。在防控物資告急時,她一一核實,縝密判定,做好協調規劃,確保讓高風險醫護人員用上安全的防護用品。


她,守護大連這條隱形“戰線”!


康巖說

感恩一線共同抗“疫”的戰友,感恩家人一桌桌營養搭配的飯菜,感恩親朋一句句關心牽掛的問候……“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贏!”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麗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