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島上的老百姓,在遠古時代就創造出趕海,打漁的方法,用來維持生計,海島上幾乎很少有可以耕種的土地,為了生存下去,海島人一直以來都遵守著自然法則,合理地對魚類進行捕撈,用聰明的智慧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趕海工具沿用至今。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知道用石頭做成工具,撬開堅硬的貝殼,知道用草編成繩子來做簡易的漁網,知道把很大的樹木摳成瓢狀當成漁船在大海中間撈魚。即便是現在海島上的百姓們依然沿用著最為傳統的生存方式來生活,趕海就是其中的一種。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哈仙島東鐘樓


居住在海邊的百姓們,根據漲潮落潮的規律,趕在低潮的時候,到海岸的灘塗上和礁石上打撈或者採集各種海產品的過程就是稱為趕海。哈仙島的灘塗資源豐富,有著豐富的海產品資源,所以趕海的收穫成了海島上百姓們日常餐桌上必備的菜品。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正在趕海的漁家女人


通常趕海一般是選擇在大潮的時候,因為大潮退的遠,這樣很多貝類都能在海水中顯露出來。大潮的幾天是有規律的,農曆每個月的初三和十五的前後兩天都是大潮。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趕海蠣子


在大連哈仙島海域,北風天的潮汐要比南風天的潮汐大很多。尤其是風力巨大的北風天氣,潮水會更大的。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趕海蠣子


哈仙島的東樓是趕海的最佳位置,也是哈仙島野生海蠣子最肥的地方,並且個頭都很大,野生的海蠣子味道是非常鮮美的,但是海蠣子的外殼是非常鋒利的,如果和皮膚有輕微的接觸,就會被海蠣子殼給劃破的,所以在趕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海島上的漁民在趕海的時候都會戴手套。這樣是最安全的。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趕海蠣子


趕海蠣子要用兩種專門的趕海工具,蠣鉤子,蠣鏟,蠣鉤子的作用是把堅硬的海蠣子殼給刨開,蠣鏟的作用是把暴露在外面的海蠣子給鏟到筐簍裡去。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野生海蠣子都是生長在礁石上的


新鮮的海蠣子肉質肥美,而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自古以來都是海島百姓們餐桌上的必需品。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野生海蠣子


趕海的過程通常是三個小時左右,因為每天的潮汐都是有規律的,每天的低潮期只有三個小時,楊島主的媳婦只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就收穫了六斤海蠣子還有很多海綠菜,今天的晚飯又是一頓豐盛的海鮮大餐!

趕海,大連海島上傳統的民間手藝

趕海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