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还记得在去年的时候,热依扎在网上怒怼留言不善的网友,我写过一篇关于文章,借热依扎的案例谈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必要性(详见头条文章: )。特别是对那些习惯逆来顺受的人来说,尤其需要有一个情绪的出口。虽然时隔已久,但是这篇文章依然得到不少人的喜爱,当然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我到现在依然非常认同。但是,我今天想补充一下,之前那篇文章所没有谈及的一个部分,算是一个后续。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要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权利,同时也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许是很爽的,但是也容易陷入一直被动应战的局面。如果你已经不满足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厌倦了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那么我想现在是时候来了解一下如何“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里,我同样也想借助一位明星新近遭遇作为例子来陈述一下。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这个明星叫朴宰范,有不少人可能对他还不是很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朴宰范是一名韩裔美国人,是饶舌圈比较知名的歌手,其音乐作品多次在唱片榜上夺冠,而且也曾是知名偶像组合的成员。

他最近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起因是他在美国的时候,被一名拳击选手打了一巴掌。据说打他的原因是,朴宰范为一名韩国拳击选手兼好友做韩语翻译,而打朴宰范的选手与这名韩国选手有比较大的冲突。所以这名竞争对手在一次活动上,趁朴宰范不备,打了他一巴掌——要知道这是拳击选手的一巴掌。

当然,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不管前面有怎样的“冤情”,以骂人、打人的方式处理问题,不应成为值得推崇的救济手段。然而,我相信不少人会觉得,如果对方先“开战”,那么我也要找机会打回去,总要有个回击才是。

然而,朴宰范不仅没有采取回击的策略,最后的结果是那个侮辱他的选手向他表示道歉,并且朴本人还收获了许多掌声。那么他都做了一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不跟拥有的比我少的人计较

事发之后,很多他的粉丝也忿忿不平,过激点的提议也找人回揍一顿,理性一些的则希望他能寻求法律渠道去解决:一定要这个起诉他。

当然我觉得寻求司法救济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这总比私下里搞别人要正大光明得多。实际上,当我们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还不一定能做到这点,更多时候可能还是用非理智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因此,用法律手段去处理,我认为已经是一个比较冷静的处理方式,类似的还有不少人出一封律师信,我觉得已经比对骂对打要好很多了。

但是,面对这么多的“回击”建议,朴宰范一个都没有采取,他说:

我不会去起诉比我拥有的少的人。

很多人听完这句话之后,都觉得他非常霸气且大气。什么叫“比我拥有的”的少?

我想试图先来解读一下这段话。至少在这三个方面,这个攻击他的选手可能是比较少的:

一是,处理人际矛盾的方式方法比较少,只会直来直去的方式。

有些人碰到这样一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事,你会发现,他只会用打打闹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手段简单粗暴,缺少一些成年人处理问题的弹性和柔性。

如果这些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当你试图用类似他的方式去回击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降格在跟他差不多的阶段了。所以朴宰范不是不能采取,而是用此类方式,也不见得高明。

二是,还少了一些理性思辨的能力,容易情绪化。

这些人碰到一些事情,就会突然发飙,常有一些非常激进的言辞或行为,这类人往往缺少理性思辨和情绪控制力。这些人也就是网上常常提到的,很容易被别人带节奏的那类人。

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搞清楚的情况下,他们便难以克制自己的冲动,以至于在自己的世界里,到处点火,不是今天和这个人有冲突,就是明天和那个人关系紧张起来。如果你希望和这些人讲道理,恐怕事与愿违。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三是,这些人还普遍缺少幸福感。

一个人比较少有幸福感的人,往往是倾向于用激进的方式去排解内心的痛苦。网上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总喜欢去关注黑暗的一面、对什么都不太满意的人,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不快乐,所以也他觉得别人也应该跟他是一样的。

当你能够理解到这一层,你大概就不会想要去如何反击他们了,相反,你能以比较共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这种缺少,从心理学的定义上,就是自我功能的匮乏或不足。自我功能包括一个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抽象思维功能,也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和适应环境、自我觉察等高级心理功能。自我功能是否完备是一个人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与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指标。

当两个自我功能不太一致的人发生碰撞的时候,自我功能强大的人如果退回到自我功能较低的位置——站在跟你一样的位置来对付你,其实是输了,因为你本可以用属于自己水平的功能去处理问题,包括“借”出一部分对方可能还不具备的自我功能,帮助他(其实也帮助你自己)度过这个难关。

而当你能够站在比对方更高的位置——这并不是高人一等,更不是蔑视对方,而是从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那么此种境界和格局,你也已经赢了。


2 为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找寻出路


很多人觉得朴宰范有些懦夫。我觉得真的不是。

朴宰范的“不跟拥有的比我少的人计较”,不代表他不能计较。对他而言,他当然可以找到很多对付别人的办法,甚至即便用言辞相讥也够说一壶了,但是他不屑于去采用这样的方法,这才是更高的境界。懦夫往往是没有这些选择的,只能自甘示弱。

事实上,朴宰范的这一招,看似示弱,实则“反击”效果明显:

当别人出拳攻击你的时候,你越是不做反击,对方其实会感到有些诧异,甚至害怕。因为他预想的其实是你会攻击回来,而他自己甚至也做好了反击你的反击的准备,然后这样一轮、二轮不停歇……然而,这些事都没有发生,他甩出去的这一拳,竟然打在了棉花上,这种感觉让他其实是挺不舒服的。

而且,当你选择不回击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当朴宰范不做回应,有更多人站出来支持他,为他叫屈,反过来帮助他,替他去讨要一个道歉。

一时间网络声量压得那个选手招架不住,以至于他不得不出面道歉。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至于这个道歉是否真诚,另当别论。

这种时候的道歉可能不是真诚的。

那么,朴宰范是怎么对待这个道歉的呢?

我前面也说了,可能这道歉也是形势所逼,我相信朴宰范也明白这点。

他没有因为别人的道歉,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好像自己把别人踩在脚底下了。

实际上,很多人很努力回击的目的,也就是讨要一个道歉,不管是别人愿不愿意,但总是需要有这样一个道歉,好像能够心悦诚服。

但是,如果从化干戈为玉帛的角度看,这种形式上的道歉,价值并不大。如果想要彻底化解,你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道歉,而是帮助自己和对方搞明白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并演变到现在的局面。然后,为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找到一些出路。

那么朴宰范是怎么回应的?

他的回应,首先是愿意接受这个道歉。但是他对于对方所犯的错误,并不是谴责,而是有他自己的理解:

你可能是听到了一些错误的信息,所以对我有了一个错误的印象。

这是一个很棒的表达。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如果别人攻击你的地方,确实是在你身上发生的,是属实的,不管别人是不是采用了比较过激的做法,我觉得不妨你自己先道歉,因为你确实自己也有问题,这个不必遮掩。

但是,实际上更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被别人所攻击,是因为对方基于对你错误的认识,他是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想要对付那个虚幻的人。

当我们被这样冤枉的时候,常常是很气愤的。你可以随便给我扣这样一个帽子?

然而,易地而处,如果别人真的把那个虚幻的形象当做了我们,那么对方的言行也就有了可以被理解之处。对方也并非完全不讲人情和是非,说到底你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那个被扭曲的形象。

站在这个视角看问题,你大概不会太纠结为何别人把你想成那么不堪,反倒是会想一想,到底哪里出了错,让别人误解了自己

这些错误的信息可能是其他一些人有意编织的,亦或者这是一个自我反思的契机,去审视自己的某些言行是否还有欠妥之处,对外释放了一些错误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他其实也给了对方一个全新的视角。比起被迫道歉,不妨去探究一下,自己是不是收到了错误的警报,而没有考虑过,其实有可能事情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而自己其实只是在跟一个虚幻中的对手抗争。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让对方能够下台阶。因为如果只是情报搞错了,为此道歉,是更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对方真的就是如此不堪,只是因为目前形势不在自己这一边,所以不得不做道歉,那终究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减少错误信息的干扰?

朴宰范也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下次你有对我本人有什么不满意,请直接来问我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一个很彻底的方法。

从信号学角度来看,我们所接收的信息,可能是信号,也可能是噪音,事实在信息时代,上要分辨是信号还是噪音(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是有一些相对简单的分辨办法,即

全部接受来自信号源的信号,排除那些可能的噪音干扰:

你不需要脑补我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更不需要通过别人去了解、揣测我。你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跟我沟通。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学过人际沟通技术的人都知道,沟通最好是双向的,其实就是两个信号之间的对接,排除了可能的噪音。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候,还是习惯采用迂回方式沟通,而因为这种方式产生的噪音,也是人际矛盾和冲突占比中极大的一块。

而当你这么做了以后,你会发现,很有可能别人并没有让人如此生气的想法或行为,那么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当然,从“借”出功能的角度,如果你觉得可以帮助对方做到这点,那么你自己做个良好的示范,告诉对方你猜测的矛盾源头,并且提议并邀请对方直接找你沟通,就是迈向“化干戈为玉帛”的重要一步。


3 推动受此波动的人朝前迈进


当然,“化干戈为玉帛”能够做到上面这些,已经是很棒了,然而朴宰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这是我觉得他做得很棒的地方,有必要提一下。

一场冲突,受到影响的人,往往不会只有当事人双方,双方的支持者、一旁沉默不语的看客,有些人外化于行,也激动不已,有些人内化于心,内心汹涌澎湃。

特别是一些支持者,他们表达的支持当然是真诚的,这首先需要感谢和认可。但是,他们的大力支持里,也一定存在一些人是因为过去的惨痛经历被“唤醒”后的释放。

从心理角度看,不能说这些支持行为都是完全非常理性的,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支持行为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而越是这种情况下,这个冲突会变得非常的激烈而且无序,很多时候会不受约束。

因此更进一步的“化干戈为玉帛”,不仅仅是帮助自己和那个人,也能为因这件事受到内心波动的那群人,带来彼此之间的一个和解。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朴宰范作为一个知名歌手,事件造成的冲击,自然也比普通人之间的矛盾要大,但同时,这也是他可以影响更多人的优势所在。

作为一个歌手,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一段歌曲。这首歌大致的意思有三层:

1、不回击也是可以成为胜者的。

2、原谅要比寻仇更困难。

3、事情已经结束了,请大家继续前行。

第一层是告诉大家,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做才是更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不回击你不是我懦弱,因为最终的结果实际上对方是输了。那么,围观的人,看到这里,也会了然,以后如果还有人采取同样的方式对自己的话,我相信他能掂量得出,用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

第二层是告诉大家,成年人并不是体现在他的体格、年龄、容貌变化,而是一个人的心智水平的成熟。

成年人不需要用一些外在的形式去展现自己的强大,需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是否强大,强大到足以运用一些更高级的心理功能,去处理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

第三层是想告诉大家,生活是要继续的,如果不和解生活怎么继续?事情是要结束的,如果不结束怎么去做别的事情?

这也是“化干戈为玉帛”中很重要的一个智慧和落脚点。如果一个人总是在纠结,那么有可能这件事情就永远结束不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很多人其实就“卡”在过去,卡出了心病。过去的事情在他心中依然依依不舍,所以之后发生大多数的事情,其实都是过去的翻版。虽然换了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上演的却是同一套戏码。这就叫“强迫性重复”。而一个心理水平比较高级的人,不愿意再继续反反复复地做同样一件事情,他愿意更快地跨越过去,最终目的不是因为想原谅对方,而是因为他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那当然,他也肯定想把这种力量带给他身边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够跨越过去,过上新的生活。

当然,这是很高水准的“化干戈为玉帛”。


任何时候,请你保留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选项


一个人是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是“化干戈为玉帛”,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我不想暗示哪个更好,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处境不同,脱离具体的场景去谈本无意义。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我依然是有偏向的。如果你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往往对你是有益无害的,那么朴宰范在这件事中的做法,可资参考。如果你暂时做不到,那么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后,也请你允许自己可以去尝试了解一下,在此之外,在任何时候,你都还有朴宰范式“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性存在。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email protected]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2012年在上海出发。组织咖啡心理公益咨询、公益单身相遇活动、公益心理团体活动、公益心理咨询师学习活动、心理类科普原创翻译读书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杯咖啡,温暖世界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