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還記得在去年的時候,熱依紮在網上怒懟留言不善的網友,我寫過一篇關於文章,借熱依扎的案例談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必要性(詳見頭條文章: )。特別是對那些習慣逆來順受的人來說,尤其需要有一個情緒的出口。雖然時隔已久,但是這篇文章依然得到不少人的喜愛,當然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我到現在依然非常認同。但是,我今天想補充一下,之前那篇文章所沒有談及的一個部分,算是一個後續。我想說的是,我們不僅要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權利,同時也要有“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許是很爽的,但是也容易陷入一直被動應戰的局面。如果你已經不滿足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者厭倦了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那麼我想現在是時候來了解一下如何“化干戈為玉帛”了。

這裡,我同樣也想借助一位明星新近遭遇作為例子來陳述一下。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這個明星叫樸宰範,有不少人可能對他還不是很瞭解,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樸宰範是一名韓裔美國人,是饒舌圈比較知名的歌手,其音樂作品多次在唱片榜上奪冠,而且也曾是知名偶像組合的成員。

他最近經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起因是他在美國的時候,被一名拳擊選手打了一巴掌。據說打他的原因是,樸宰範為一名韓國拳擊選手兼好友做韓語翻譯,而打樸宰範的選手與這名韓國選手有比較大的衝突。所以這名競爭對手在一次活動上,趁樸宰範不備,打了他一巴掌——要知道這是拳擊選手的一巴掌。

當然,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不管前面有怎樣的“冤情”,以罵人、打人的方式處理問題,不應成為值得推崇的救濟手段。然而,我相信不少人會覺得,如果對方先“開戰”,那麼我也要找機會打回去,總要有個回擊才是。

然而,樸宰範不僅沒有采取回擊的策略,最後的結果是那個侮辱他的選手向他表示道歉,並且樸本人還收穫了許多掌聲。那麼他都做了一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不跟擁有的比我少的人計較

事發之後,很多他的粉絲也忿忿不平,過激點的提議也找人回揍一頓,理性一些的則希望他能尋求法律渠道去解決:一定要這個起訴他。

當然我覺得尋求司法救濟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這總比私下裡搞別人要正大光明得多。實際上,當我們被別人欺負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都還不一定能做到這點,更多時候可能還是用非理智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因此,用法律手段去處理,我認為已經是一個比較冷靜的處理方式,類似的還有不少人出一封律師信,我覺得已經比對罵對打要好很多了。

但是,面對這麼多的“回擊”建議,樸宰範一個都沒有采取,他說:

我不會去起訴比我擁有的少的人。

很多人聽完這句話之後,都覺得他非常霸氣且大氣。什麼叫“比我擁有的”的少?

我想試圖先來解讀一下這段話。至少在這三個方面,這個攻擊他的選手可能是比較少的:

一是,處理人際矛盾的方式方法比較少,只會直來直去的方式。

有些人碰到這樣一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你會發現,他只會用打打鬧鬧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不滿,手段簡單粗暴,缺少一些成年人處理問題的彈性和柔性。

如果這些人處理問題的能力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當你試圖用類似他的方式去回擊的時候,其實是把自己降格在跟他差不多的階段了。所以樸宰範不是不能採取,而是用此類方式,也不見得高明。

二是,還少了一些理性思辨的能力,容易情緒化。

這些人碰到一些事情,就會突然發飆,常有一些非常激進的言辭或行為,這類人往往缺少理性思辨和情緒控制力。這些人也就是網上常常提到的,很容易被別人帶節奏的那類人。

在事情的原委還沒搞清楚的情況下,他們便難以剋制自己的衝動,以至於在自己的世界裡,到處點火,不是今天和這個人有衝突,就是明天和那個人關係緊張起來。如果你希望和這些人講道理,恐怕事與願違。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三是,這些人還普遍缺少幸福感。

一個人比較少有幸福感的人,往往是傾向於用激進的方式去排解內心的痛苦。網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總喜歡去關注黑暗的一面、對什麼都不太滿意的人,主要是因為他自己的內心不快樂,所以也他覺得別人也應該跟他是一樣的。

當你能夠理解到這一層,你大概就不會想要去如何反擊他們了,相反,你能以比較共情的心態去對待他們。

這種缺少,從心理學的定義上,就是自我功能的匱乏或不足。自我功能包括一個人的基本認知能力、抽象思維功能,也包括情緒管理、人際和適應環境、自我覺察等高級心理功能。自我功能是否完備是一個人能不能在這個世界上與自己和他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指標。

當兩個自我功能不太一致的人發生碰撞的時候,自我功能強大的人如果退回到自我功能較低的位置——站在跟你一樣的位置來對付你,其實是輸了,因為你本可以用屬於自己水平的功能去處理問題,包括“借”出一部分對方可能還不具備的自我功能,幫助他(其實也幫助你自己)度過這個難關。

而當你能夠站在比對方更高的位置——這並不是高人一等,更不是蔑視對方,而是從一個更具人文關懷的角度,那麼此種境界和格局,你也已經贏了。


2 為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找尋出路


很多人覺得樸宰範有些懦夫。我覺得真的不是。

樸宰範的“不跟擁有的比我少的人計較”,不代表他不能計較。對他而言,他當然可以找到很多對付別人的辦法,甚至即便用言辭相譏也夠說一壺了,但是他不屑於去採用這樣的方法,這才是更高的境界。懦夫往往是沒有這些選擇的,只能自甘示弱。

事實上,樸宰範的這一招,看似示弱,實則“反擊”效果明顯:

當別人出拳攻擊你的時候,你越是不做反擊,對方其實會感到有些詫異,甚至害怕。因為他預想的其實是你會攻擊回來,而他自己甚至也做好了反擊你的反擊的準備,然後這樣一輪、二輪不停歇……然而,這些事都沒有發生,他甩出去的這一拳,竟然打在了棉花上,這種感覺讓他其實是挺不舒服的。

而且,當你選擇不回擊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來幫助你。當樸宰範不做回應,有更多人站出來支持他,為他叫屈,反過來幫助他,替他去討要一個道歉。

一時間網絡聲量壓得那個選手招架不住,以至於他不得不出面道歉。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至於這個道歉是否真誠,另當別論。

這種時候的道歉可能不是真誠的。

那麼,樸宰範是怎麼對待這個道歉的呢?

我前面也說了,可能這道歉也是形勢所逼,我相信樸宰範也明白這點。

他沒有因為別人的道歉,就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好像自己把別人踩在腳底下了。

實際上,很多人很努力回擊的目的,也就是討要一個道歉,不管是別人願不願意,但總是需要有這樣一個道歉,好像能夠心悅誠服。

但是,如果從化干戈為玉帛的角度看,這種形式上的道歉,價值並不大。如果想要徹底化解,你需要的可能不是一個道歉,而是幫助自己和對方搞明白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並演變到現在的局面。然後,為以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找到一些出路。

那麼樸宰範是怎麼回應的?

他的回應,首先是願意接受這個道歉。但是他對於對方所犯的錯誤,並不是譴責,而是有他自己的理解:

你可能是聽到了一些錯誤的信息,所以對我有了一個錯誤的印象。

這是一個很棒的表達。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如果別人攻擊你的地方,確實是在你身上發生的,是屬實的,不管別人是不是採用了比較過激的做法,我覺得不妨你自己先道歉,因為你確實自己也有問題,這個不必遮掩。

但是,實際上更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被別人所攻擊,是因為對方基於對你錯誤的認識,他是因為這個錯誤的認識,想要對付那個虛幻的人。

當我們被這樣冤枉的時候,常常是很氣憤的。你可以隨便給我扣這樣一個帽子?

然而,易地而處,如果別人真的把那個虛幻的形象當做了我們,那麼對方的言行也就有了可以被理解之處。對方也並非完全不講人情和是非,說到底你們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那個被扭曲的形象。

站在這個視角看問題,你大概不會太糾結為何別人把你想成那麼不堪,反倒是會想一想,到底哪裡出了錯,讓別人誤解了自己

這些錯誤的信息可能是其他一些人有意編織的,亦或者這是一個自我反思的契機,去審視自己的某些言行是否還有欠妥之處,對外釋放了一些錯誤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他其實也給了對方一個全新的視角。比起被迫道歉,不妨去探究一下,自己是不是收到了錯誤的警報,而沒有考慮過,其實有可能事情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個樣子,而自己其實只是在跟一個虛幻中的對手抗爭。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當然某種程度上,這也讓對方能夠下臺階。因為如果只是情報搞錯了,為此道歉,是更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對方真的就是如此不堪,只是因為目前形勢不在自己這一邊,所以不得不做道歉,那終究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減少錯誤信息的干擾?

樸宰範也給出了一個參考答案:

下次你有對我本人有什麼不滿意,請直接來問我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一個很徹底的方法。

從信號學角度來看,我們所接收的信息,可能是信號,也可能是噪音,事實在信息時代,上要分辨是信號還是噪音(無用,甚至有害的信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還是有一些相對簡單的分辨辦法,即

全部接受來自信號源的信號,排除那些可能的噪音干擾:

你不需要腦補我這句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更不需要通過別人去了解、揣測我。你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跟我溝通。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學過人際溝通技術的人都知道,溝通最好是雙向的,其實就是兩個信號之間的對接,排除了可能的噪音。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時候,還是習慣採用迂迴方式溝通,而因為這種方式產生的噪音,也是人際矛盾和衝突佔比中極大的一塊。

而當你這麼做了以後,你會發現,很有可能別人並沒有讓人如此生氣的想法或行為,那麼這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了。當然,從“借”出功能的角度,如果你覺得可以幫助對方做到這點,那麼你自己做個良好的示範,告訴對方你猜測的矛盾源頭,並且提議並邀請對方直接找你溝通,就是邁向“化干戈為玉帛”的重要一步。


3 推動受此波動的人朝前邁進


當然,“化干戈為玉帛”能夠做到上面這些,已經是很棒了,然而樸宰範並沒有止步於此。而這是我覺得他做得很棒的地方,有必要提一下。

一場衝突,受到影響的人,往往不會只有當事人雙方,雙方的支持者、一旁沉默不語的看客,有些人外化於行,也激動不已,有些人內化於心,內心洶湧澎湃。

特別是一些支持者,他們表達的支持當然是真誠的,這首先需要感謝和認可。但是,他們的大力支持裡,也一定存在一些人是因為過去的慘痛經歷被“喚醒”後的釋放。

從心理角度看,不能說這些支持行為都是完全非常理性的,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支持行為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而越是這種情況下,這個衝突會變得非常的激烈而且無序,很多時候會不受約束。

因此更進一步的“化干戈為玉帛”,不僅僅是幫助自己和那個人,也能為因這件事受到內心波動的那群人,帶來彼此之間的一個和解。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樸宰範作為一個知名歌手,事件造成的衝擊,自然也比普通人之間的矛盾要大,但同時,這也是他可以影響更多人的優勢所在。

作為一個歌手,他把這件事寫成了一段歌曲。這首歌大致的意思有三層:

1、不回擊也是可以成為勝者的。

2、原諒要比尋仇更困難。

3、事情已經結束了,請大家繼續前行。

第一層是告訴大家,碰到這樣的事情怎麼做才是更高的價值判斷標準。

“不戰而屈人之兵”,我不回擊你不是我懦弱,因為最終的結果實際上對方是輸了。那麼,圍觀的人,看到這裡,也會了然,以後如果還有人採取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的話,我相信他能掂量得出,用什麼樣的方式更有效。

第二層是告訴大家,成年人並不是體現在他的體格、年齡、容貌變化,而是一個人的心智水平的成熟。

成年人不需要用一些外在的形式去展現自己的強大,需要的是自己的內心是否強大,強大到足以運用一些更高級的心理功能,去處理生活中所面對的困難。

第三層是想告訴大家,生活是要繼續的,如果不和解生活怎麼繼續?事情是要結束的,如果不結束怎麼去做別的事情?

這也是“化干戈為玉帛”中很重要的一個智慧和落腳點。如果一個人總是在糾結,那麼有可能這件事情就永遠結束不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很多人其實就“卡”在過去,卡出了心病。過去的事情在他心中依然依依不捨,所以之後發生大多數的事情,其實都是過去的翻版。雖然換了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人,上演的卻是同一套戲碼。這就叫“強迫性重複”。而一個心理水平比較高級的人,不願意再繼續反反覆覆地做同樣一件事情,他願意更快地跨越過去,最終目的不是因為想原諒對方,而是因為他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

那當然,他也肯定想把這種力量帶給他身邊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夠跨越過去,過上新的生活。

當然,這是很高水準的“化干戈為玉帛”。


任何時候,請你保留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選項


一個人是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化干戈為玉帛”,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我不想暗示哪個更好,因為每個人所處的處境不同,脫離具體的場景去談本無意義。

當然,我也必須承認,我依然是有偏向的。如果你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這往往對你是有益無害的,那麼樸宰範在這件事中的做法,可資參考。如果你暫時做不到,那麼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後,也請你允許自己可以去嘗試瞭解一下,在此之外,在任何時候,你都還有樸宰範式“化干戈為玉帛”的可能性存在。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在上海出發。組織咖啡心理公益諮詢、公益單身相遇活動、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公益心理諮詢師學習活動、心理類科普原創翻譯讀書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