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群裡出現了一隻手錶之後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之“手錶定律”

故事: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猴群裡出現了一隻手錶之後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尋找,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群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猛可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 。

適用條件:第一個前提是這兩塊表顯示的時間是不同的,如果時間顯示是一致的,那就不存在分歧,或雙重標準了;

猴群裡出現了一隻手錶之後

第二如果有兩塊表顯示時間不同,我們必須要知道哪一塊才是唯一正確的表,因為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

第三這兩塊表必須是在同一個時區(採用同一個標準的地區),因為在不同時區的時間是不一致的,這樣才有可比性,這也要“因地制宜”。在這些前提下,我們才能去談談這個定律。

“手錶定律”對於教育孩子的啟示

猴群裡出現了一隻手錶之後

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子說過:“夫妻持政,子無適從。”意思是,父母教育子女若各持各的觀點,孩子就不知聽誰的,無所適從。父母首先要統一意見,然後給孩子設定明確的準則。如果媽媽教育孩子時,爸爸加以詆譭,“別聽你媽媽的,她不懂”,孩子就會對媽媽的教導不以為然。同理,老人參與帶孩子也儘量讓教育理念、行為與父母相一致。

父母如何統一教育理念

首要事項交流溝通

當夫妻對待孩子教育時出現分歧,冷靜下來與對方和氣溝通,說明自己教育的理由與對孩子產生的影響,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出發點,經過溝通後選擇合適的方式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分歧而大打出手。

共同學習育兒知識

有的父母通常以自己的父輩流傳下來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但是時代是不停在發展的,教育孩子也要與時俱進。若是一方育兒理念先進,一方育兒理念落後同樣會出現分歧。所以共同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才能將教育孩子的戰線統一起來。

父母只有將教育理念統一起來,才不會讓孩子左右為難,搖擺不定,給孩子一個準確的教育準則,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做好的事,別讓孩子看著兩塊不同的表而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