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有難,中國怎麼會不管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眼含淚水的電視講話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他說,困難來臨之時,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歐盟,“歐洲的團結是不存在的”,是“童話”,唯一會向塞爾維亞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國。

塞爾維亞有難,中國怎麼會不管

很多中國人看了以後很受觸動,不少人也流淚了,大家都非常支持國家向塞爾維亞提供幫助。在武契奇講話的當天,中國的援助物資就到了塞爾維亞。當地時間17日稍晚時候,武契奇又在社交媒體上先後兩次發文,表示“對我們的中國朋友感激不盡,他們向我們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有這樣的朋友,我感到很高興,也很驕傲自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點!” “我們為兩國間的友誼感到驕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朋友的幫助。”

塞爾維亞有難,中國怎麼會不管

在評論區,兩國網友的互動很暖心。一名塞爾維亞網友用漢語發佈的“非常感謝中國兄弟”收穫了不少點贊,中國網友則用英語和漢語留言為塞爾維亞加油打氣。“我們一起渡過難關,一定可以的,加油!”

疫情當下,在歐洲各國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一片混亂中,塞爾維亞和中國的真情互動更顯彌足珍貴。經歷這次的患難與共中,兩國民眾對彼此的情感也更深了。

為什麼武契奇如此動容?為什麼他的動容反過來對中國人造成這麼大的觸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不是中國和塞爾維亞第一次患難與共。

同學們應該知道,塞爾維亞的前身是南斯拉夫,但是被活活肢解了。南斯拉夫曾是亞得里亞海之濱的地區大國,今天的塞爾維亞只是面積不足9萬平方公里的內陸小國。在這片土地上經歷過太多的戰亂,幾乎每次戰亂都有外來大國爭奪的身影。塞爾維亞是大國地緣政治競爭的受害者、犧牲品,而塞爾維亞人是一個充滿歷史悲情的民族。對塞爾維亞人的心情,有著類似集體記憶的中國人是懂的。而歷史的命運之輪也將這兩個飽經滄桑的民族數次牽連在一起。

中國人忘不了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2011年,我去塞爾維亞出差,專門到中國使館原址去憑弔,那裡已是一片平地,貝爾格萊德市政府樹立了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並謹此緬懷罹難烈士。”


塞爾維亞有難,中國怎麼會不管

在貝爾格萊德,我看到了很多大轟炸留下的痕跡,有整棟被炸燬的大樓原狀保存。當時我想到了圓明園,一剎那間彷彿和塞爾維亞人達到了心意相通,那種感覺很難描述。

我在塞爾維亞,深刻體會到了塞爾維亞人對中國的友好態度。這種友好態度一直持續到今天,沒有因為世事變遷而有所改變。

塞爾維亞一直是對中國最友好的歐洲國家,堪比巴鐵。在幾乎所有國際場合及重大事件中,塞爾維亞都堅定地和中國站在一起,支持中國立場。今年2月初,中國抗疫最吃緊的時候,也是西方輿論對中國抗疫指手畫腳的時候,武契奇總統發表公開講話,稱塞爾維亞已經準備好全力支援中國,並相信中國一定能走出磨難。

值得一提的是,塞爾維亞邊界自15日起對所有外國人關閉,呼籲外國人暫時不要前往該國,同時卻明確表示“中國人例外”。塞方表示,該國已向“朋友加兄弟”的中國懇求幫助,因此殷切期待“中國兄弟”不遠萬里,來塞爾維亞“幫助做一切可能的事”。

全球實時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8日14時30分,塞爾維亞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2例,並不算多,但對塞爾維亞造成的實際壓力是巨大的。塞爾維亞人口700萬左右,但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比例高達18.35%。塞爾維亞周圍的許多鄰國都已淪為疫情高發國家,這令其防疫形勢驟然緊張。而塞爾維亞的防控能力在歐洲相對而言是很弱的。


塞爾維亞有難,中國怎麼會不管

2011年,我在塞爾維亞還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塞爾維亞人對加入歐盟抱著非常高的期待。當時塞爾維亞正在全力以赴想加入歐盟,民眾對歐盟也頗為親近。我從塞爾維亞回來,塞爾維亞駐中國的外交官請我吃飯,問我有什麼感受。我就說了這個,我當時說,我有點擔心塞爾維亞人會失望,因為我感覺塞爾維亞人在加入歐盟的問題上寄予了太大的希望,彷彿加入歐盟,塞爾維亞面臨的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實際不可能是這樣。

9年時間過去了,塞爾維亞至今也沒有如願加入歐盟,塞爾維亞人對歐盟的態度也變得務實多了。武契奇總統這次公開指責歐盟“見死不救”。歐盟在15日宣佈實施醫療防護設備出口禁令,除非獲得歐盟政府明確授權,否則不得向非歐盟國家出口時,也就是說,塞爾維亞無法從歐盟國家進口防護設備。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人更把中國的援助視為雪中送炭。

歐盟無情我有情!中國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國家,中國人是一個恩怨分明的民族。對這一點,經此一疫後,相信不僅塞爾維亞人,世界其他國家都會有更深的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