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蕭平先生

以祛邪魅,兼靜毒妖——蕭平先生繪鍾馗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端午雄黃酒》

據傳唐明皇曾夢有小鬼盜取楊貴妃玉笛,一破帽藍袍之大鬼捉而啖之,並自陳:“臣終南山進士鍾馗也,蒙賜袍帶之葬,誓除天下虛耗之鬼。”於是明皇即命有畫聖之譽的吳道子繪製鍾馗像,傳佈天下,“以祛邪魅,兼靜妖氛”。

傳說雖縹緲離奇,但唐時宮中每逢歲暮則以鍾馗畫像與日曆頒賜大臣,孫逖、張說有《謝賜鍾馗畫表》,劉禹錫有《代杜相公及李中丞謝賜鍾馗歷日表》,皆為明證,可知鍾馗畫由來頗古。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鍾馗嫁妹》

至此,鍾馗便被奉為“賜福鎮宅聖君。”也是中國傳統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懸掛鍾馗像,原本都在除夕,以乞拔除一年不祥。相傳乾隆二十二年,瘟疫肆虐,百姓便請鍾馗施威捉鬼,此後民間端午節掛鐘馗像,請鍾馗,跳鍾馗,鬧鐘馗便成了一種習俗。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鍾進士》

由此,這個來自於皇帝一個夢的人物,便走進了中國百姓的生活中,同時,也成為歷代畫家所熱衷的人物畫題材。和其他人物畫相比較,鍾馗畫少有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姿態,多是怪誕奇趣的風貌;少有工整精繪的細筆,多是隨性亂墨的寫意。這樣的特點,與鍾馗的來源關係密切。來自於夢境的人物,缺少現實的寫生原型,於是,打吳道子開始,便乾脆用瀟灑的寫意之法為之。畫聖定了基調,後世便傳承下來。而這一畫風傳統,無意間為歷代畫家提供了一個縱情揮灑,不拘陳規的繪畫平臺。中國畫講究寓意於畫,或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或是表現作者的心境與期望。也可以說是一種文人的情懷。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鍾馗嫁妹》

無論民間版畫年畫,亦或畫家筆下紙端,鍾馗都是經常造訪的常客。近至晚清民國,南北畫壇——尤其是海派諸家——應定件需求,更是常以鍾馗之形象入畫。

有感於本次肆虐全國的疫情,蕭平先生在鼠年大年初一時即創作鍾馗題材以為驅邪。蕭平先生認為鍾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滅毒驅邪的象徵,能夠為人們帶來健康和安定。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陰雲沉沉》自作詩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驅邪斬魔》

畫中的鐘馗著紅袍,持劍怒目,似欲斬魔而扶正。另一幅書法則是蕭平先生抄錄自作詞一首,與畫作相呼應,表達出“欲借進士劍,斬魔一聲吼”的美好願望。《驅邪斬魔、行書》由蕭平先生捐贈,經“至誠-中國嘉德網絡公益拍賣”拍得39000元人民幣的善款,此善款將捐贈給東潤公益基金會“抗擊疫情突出貢獻醫護人員專項基金”。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滅毒驅邪圖》

畫中的鐘馗仗劍橫眉,一碗雄黃在手,一道正氣穿紙而破。畫的右上角有詩云:“除毒手捧雄黃,斬魔刀劍鏗鏘。神州澄清有時,春風楊柳飛颺。”此幅《滅毒驅邪圖》由蕭平先生捐贈,經“大愛無界”藝術品線上慈善拍賣拍出6萬元人民幣的善款,所得善款已經轉至南京市慈善總會,這筆款項將全部捐贈給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分院,用於抗疫。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驅邪除惡之鍾馗》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驅邪除毒鍾進士》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驅毒除害》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除毒手捧雄黃酒》

與《藝》戰疫——蕭平先生在行動

《鍾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