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專家專欄】上帝名字叫華夏

【全文轉載自湖南芙蓉律師事務所專家顧問:杜鋼建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

上帝名字叫華夏

《聖經》的作者告訴讀者,上帝說自己的名字叫“耶和華”。上帝向摩西即古公透露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就是要讓世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含義。上帝和《聖經》的作者向世人宣告上帝的神聖名字的本意一直沒有得到正確解釋。

上帝文化源於中國

從先夏時期到夏商周時期,上帝始終是華夏民族的信仰。

上帝天帝在諸多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在大湘西地區,堯舜禹時期均信仰上帝。

先夏堯舜時期,官方民間已經有上帝信仰。舜帝強調要類於上帝。根據《舜典》記載,“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肆類於上帝。”王雲:“上帝,天也。”馬雲:“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宮,天之最尊者。”類於上帝即要將事類向上帝敬告。

夏朝時期,從夏禹以來,敬畏上帝一直是夏朝傳統。

破壞該傳統的夏王,都沒有好下場。“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禹王指出上帝先安所止,動則天下大應,順命以待帝志。

商朝普遍流行信仰上帝的宗教文化。商湯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

只有上帝知道有罪無罪。

商湯勸說民眾遷徙時說:“曷震動萬民以遷?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

天將復湯德,治理於商家。商湯認為,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於時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辭。夏桀不能用天戒,大為過逸之行,有惡辭聞於世。高舉上帝的旗幟,商湯伐夏可以勢如破竹。

周朝從先周開始,到建立周國,上帝信仰是維繫社會的根本宗教。周武王十一年自孟津還時雲:“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

商朝王室弗事上帝神祗,弗祀祖先宗廟,其國運必然衰敗。《尚書》記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只有能敬奉上帝的,才可以保平安。

周武王即大衛王表示:“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於上帝,宜於冢土,以爾有眾,厎天之罰。”《毛詩》雲:“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 《舜典》“類於上帝”,《傳》雲:“告天及五帝。”

要以事類告天。不事上帝神祇,不敬天地神明,終於遭受天罰。

根據《周禮·司服》記載:“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無旒,乃是冕之質者。

古代事天宜質服,質服以應天變。周王等不斷強調,不敢替上帝命,不敢廢上帝之命。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

對於能夠通達上帝旨意的十大賢哲,周王室給予高度敬重。

周公也說:“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於上公,尹茲東夏。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我西土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

周召公指戒周成王即所羅門王:“誥告庶殷,越自乃御事。

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召公指戒成王敬奉皇天上帝。周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於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周王用土中致治,則有天之成命,治民可獲太平之美。

“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

古代君王基本上都表示我亦不敢寧於上帝命。上帝在中國古代也稱皇天。公曰:“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

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人間帝王能夠功德至天,要靠賢臣輔佐。

周朝以後維繫政權的基本理論在於天子出於上帝,不可違背上帝。

《周禮·肆師》雲“類造上帝”。《王制》雲“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周禮·司服》雲:“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是昊天外更有五帝,上帝可以兼之。

鄭玄篤信讖緯,認為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帝謂靈威仰等,太微宮中有五帝座星是也。

根據《周禮·大宗伯》的記載,歷史上形成祭祀六宗的習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祭法》雲:“埋少牢於太昭,祭時。

相近於坎壇,祭寒暑。王宮,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

據此言六宗,彼祭六神,故傳以彼六神謂此六宗。

關於六宗的說法,在歷史上有諸多主張。

歐陽及大小夏侯說《尚書》皆雲:“所祭者六,上不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方,在六者之間,助陰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宗矣。”

孔光和劉歆等人認為“六宗謂乾坤六子:水火雷風山澤也”。賈逵以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 馬融認為六宗是天地春夏秋冬。

萬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載,非春不生,非夏不長,非秋不收,非冬不藏。鄭玄以六宗言“禋”,與祭天同名,則六者皆是天之神祗,謂“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星謂五緯星,辰謂日月所會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風師,箕也。雨師,畢也”。晉初幽州秀才張髦上表雲:“臣謂禋於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馬彪又上表主張六宗為天地四方。

天宗是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為社稷五祀之屬;四方之宗者乃四時五帝之屬。

總之,中國古代多認為六宗在上帝之下,也當敬奉。中國古代的上帝信仰傳播到西土以後,在埃及和兩河流域廣為流傳。

上帝名字的真實意思是華夏

耶和華JEHOVAH的意思是什麼?

後世只知道誦讀上帝神聖的名字耶和華,但是沒有理解為什麼上帝要通過摩西讓世人知道上帝的名字。

我想摩西即古公以及《聖經》的作者應該知道上帝神聖的名字“耶和華”的真實含義。

後來幾經傳譯,世人只知道上帝的名字是JEHOVAH,甚至翻譯成中文也是音譯即耶和華。

根據《聖經》出埃及記第6章記載:“耶和華對摩西說,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們趕出他的地。神曉諭摩西說,我是耶和華。

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神,至於我名耶和華,他們未曾知道。”

可見,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有幸見過上帝。

至於上帝的名字,他們並不知道。

在摩西之前,儘管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人有幸面見上帝並與上帝對話,但是他們不知道上帝的名字叫什麼。

因為上帝沒有將自己的名字告訴亞伯拉罕等人。

也就是說,當時讓世人知道上帝名字的時機和條件還不成熟。

當摩西即古公等人決定率領周人離開埃及遠赴異地創立周國時,上帝認為時機和條件成熟了。

於是世人知道了上帝的名字。

上帝取名耶和華一定是有深意的。

根據《聖經》的記載,在上帝摧毀寧王寧錄建築的巴別塔和打亂人類語言之前,人類的語言文字是統一的。

寧王寧錄是夏朝初期的歷史人物。

換言之,在先夏時期,人類的語言文字是統一的。

根據《聖經》和《古蘭經》的記載,在先夏時期,人類在西土的語言文字是敘利亞語言。

根據阿拉伯歷史學家的記載,當時的敘利亞語言是納西語言,文字應該是東巴文的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兩種。

表音文字起先都是表意的。納西文字是華夏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漢字歷史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先夏時期的文字都可以在漢字歷史發展中得到解釋。

在商朝後期,上帝將自己的名字告訴摩西,是要讓世人廣泛知道。

我認為上帝既然要讓世人知道他的名字,上帝的名字一定也有漢字基礎。

事實上,上帝的名字是三個漢字的組合。耶和華JEHOVAH的JE是夏,HO是和,VAH是華。耶和華也是夏和華。HO和表示兩個名詞漢字之間的關係。JEHOVAH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可以是夏和華,也可以是華和夏。

如果按照希伯來文語法結構,兩個名詞之間的關係屬於並列關係時,在翻譯成漢語時,通常可以將後一個名詞放在前面。

在作為人名時,兩個名詞之間的關係代詞可以省略不用。

所以上帝的名字JEHOVAH的漢字意思可以表示為夏和華,或者華和夏,或者華夏。上帝名字的真實意思是華夏二字。

根據《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雖然不知道上帝的名字,但是他稱自己的神是“全能的上帝”。

在希伯來語言中,全能的上帝是El-Shaddai。希伯來語言的上帝具有破壞之神的意思。

上帝一詞傳播到印度地區形成剎帝Shaddy的概念,包含有殺害的意思。全能的上帝即可以行善成全人類,也可以殺害或者屠殺人類。

如中國古人所言:“上帝弗順,祝降時喪。”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事實上,《聖經》記載的上帝具有這種雙重性質的功能。從大湘西地區傳播到印度地區,再到埃及和兩河流域地區的上帝一詞的發音和字義基本上保留了漢字的影響。

“夏”字的發音在古漢語中通“雅”和“亞”。“夏”、 “雅”和“亞”的表音文字是Yah。Yah的轉音是Yeh。

夏類族群就是雅類或亞類族群。此就發音而言。

就象形文字而言,亞的最早文字原型是十字架的十字型。上古十字架的十字型文字的發音也是卡。夏通亞,夏的發音也可以是卡音。

在中國一些地方的方言中至今仍然保留有夏為卡音的傳統。

在日本語言中,夏的發音也可以是卡。大湘西地區和西土的卡師族群屬於夏類族群。如今大湘西地區的彝族、白族、納西族、土家族等都是夏類族群。

上帝名字中“夏”字的Yah或者Yeh的文字原型是十字架的十字型文字十,發音為亞或者耶。上帝文化就是十字文化即亞族文化也是夏族文化。

上帝名字中“華”字的Ha的轉音為Hew,再轉音為VAH。上帝名字的漢譯耶和華中的華字的翻譯符合上帝名字的原型漢字。

帝名字的漢譯耶和華的耶字不符合上帝名字的原型漢字“夏”字。上帝名字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夏和華、華和夏或者華夏。華夏二字符合上帝對摩西宣告神聖名字的本意。

不同語言文字中的天神上帝的名字雖然有區別,但是都有漢字原型。Lother Schmalfuss《The World Religions》一書指出,天使安拉對穆罕墨德的夢中說:讀你的神的名字。穆罕墨德起先不願意讀出上帝的名字。

上帝的名字早期在猶太教會中一直屬於秘密。

上帝把名字告訴摩西以後,很長時期內對教會以外的人士依然是需要保守的秘密。

此宗教忌諱在穆罕墨德創立新教時也是小心翼翼的。Allah安拉的Al的漢字原型是十字亞,也是夏。Lah是太陽神,Lah的漢字讀音源於彝族語言中的太陽神的讀音。Allah安拉的漢譯也可以是“夏神”。

在埃及語言中,上帝名字耶和華的發音是Yehweh。

埃及諸神中,透特的名字發音Yahew與耶和華Yehweh的發音非常接近。

顯然,透特名字的漢字原型也是夏和華。透特應該也是華夏族的諸神之一。

在蘇美爾語言中,上帝的名字也強調Yah。

大衛-羅爾在《傳說:文明的起源——時間的檢驗》一書中對上帝的名字在蘇美爾語言、猶太語言和阿卡德語言中的名詞進行比較研究,認為Yah是諸語言中上帝名字的共同發音。

但是大衛-羅爾等西方比較語言學家對於上帝名字中Yah背後的深刻含義並不瞭解。上帝把自己名字告訴摩西,實際上已經指出亞族即夏族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頭。

在英語中上帝的名字也可以稱為God。上帝的名字華夏與God是什麼關係呢?

上帝的名字用God稱呼,實際上進一步告訴世人,上帝的名字是華夏。

God是華夏族群的上古之神。God的漢字原型是耉。耉是上古華夏族群共同祭司的長壽神。耉神的名字也叫黃耉。黃耉的耉字發音即為God。Yehweh與God兩個名稱的互用進一步表明,上帝的名字叫華夏。

上帝文化源於華夏,世界文明的源頭來自華夏。

上帝名字華夏的重大意義

上帝的名字叫華夏,來自對上帝名字耶和華的不同文字的解讀。

上帝一詞最早出現在上古大湘西地區。在先夏和夏商周時期,上帝一直是被崇拜的對象。

隨著大湘西地區的族群經印度遷徙到西土埃及和兩河流域地區,上帝的概念傳播到西方。

上帝也稱天皇大帝,位於勾陳星座。《上精靈寶大法》卷四:“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

《晉書·天文志》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中有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上帝不是地球上的生命,而是外星智慧。

上帝在中國古代的名字也稱太一。

《史記·天官書》記載:“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正義》曰:“泰一,天帝之別名也。劉伯莊雲: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微宮者,太一之居。”《周禮》注:“昊天上帝,又名太一。”

根據古代天文觀測的結果,上帝來自外星球。

在世界工匠文明史上,上帝華夏是創造世間萬物的匠帝。

所謂匠成萬物,然立初人,講的是地球人類文明的起源。

根據《古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尚書》和《聖經》等經文的記載,是上帝權輿匠化,起地立天。根據《黃帝四經》和儒釋道經文的記載,上帝作為匠帝的真常旨是為匠無作,以為應旨。

所謂真主無元,湛寂常然;玄化匠帝,無覺空皇。

根據佛教和道教的共同經文記載,上帝的形象如同亞伯拉罕和摩西等人看見的,上帝隱現生靈,感之善應。

上帝的工匠精神在於功無所炫,施無所仁,包宏察微,育眾如一。

歷史上各大宗教經文都強調說上帝作為匠帝,始終不虧,不盈,不濁,不清,保持真空,常存不易。匠帝能成眾化,不自化成,是化終遷。

我認為上帝名字的真實意思是華夏二字。

之前沒有人如此解讀上帝名字的真實含義,也許還是因為時機和條件不成熟。我前些年告訴身邊的朋友,說上帝的名字叫華夏,沒有人相信。

上帝名字中的華夏二字的分量太重,無論在三千年前的西土,還是在當下的東土,人們不容易理解。

如今三千多年過去了,華夏民族在浴火重生後已經開始再一輪與世界同步,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如今上帝需要讓世人知道,他的神聖的名字叫華夏!

上帝的名字叫華夏。

人類是上帝華夏的子民。中國人之所以叫華夏子民,中華民族之所以叫華夏民族,更深層的意義即在於此。華夏民族是世界文明的開拓者,華夏民族終將得到上帝的眷顧。

我在前些年倡導世界新儒家時講過,我首倡大陸新儒家時,響應者寥寥。我首倡世界新儒家時響應者也不會多。

原因在於我主張的新儒家是有神的。

2018年5月6日我在江蘇師範大學作題為《儒學傳統與上帝觀念》的報告。報告由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翟教授主持。

我講西方《聖經》的上帝文化源於中國。中國古代儒學傳統一直敬畏上帝。記得我講上帝的名字是華夏,在場師生無人相信。

中國古代儒家傳統敬祖祭天,祭祖敬天。

敬畏和祭祀天帝和祖先,二者相交而行,缺一不可。

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對天神上帝和祖宗先賢沒有敬畏之心,其行當不久。

不畏天神者,不會敬祖宗先賢。

無敬畏心者,何敢指望敬人愛民。

【芙蓉專家專欄】上帝名字叫華夏

杜鋼建

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大陸新儒家代表。

曾任清華大學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汕頭大學法學院院長、浙江工商大學西湖學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副主任,《法治湖南與區域治理》集刊主編,《太平洋學報》主編,《中國法學》副總編。

兼任全國國學文化專業人才考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亞太法協會執行會長,中國太平洋學會副會長,全國公共政策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執行會長,全國老莊與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