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正確理解“四寧四毋”,這個書法思想嗎?

傅山提出的四寧四毋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創作時寧追求古拙的意境,不能追求華巧。寧可寫得“醜”些,但是不能有奴顏婢膝之態。寧要追求鬆散參差,也不能有輕佻浮滑。寧信筆直書,也不要處心積慮的故作安排,讓人感覺有搔首弄姿之嫌”。“四寧四毋”中的“拙”,不是我們通常指的笨拙之“拙”,沒有粗糙、蠢笨的意思。“拙”的本意是“正”,代表著傅山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正中含奇,奇不失正,奇寓於正之內,正寓於奇之中。“寧醜毋媚”中的“醜”,也並非醜陋、醜惡的意思,體現的是傅山樸實無華的書風。傅山這裡所說的“媚”,是取悅於人的奴態。它不是嫵媚的“媚”,而是奴態的“媚”。而與“媚”相對的“醜”,則代表著其人品的剛毅不屈。支離與直率亦是如此。

你能正確理解“四寧四毋”,這個書法思想嗎?

傅山“四寧四毋”的觀點常被現代書家引用,大多以為“四寧四毋”代表了傅山的書法美學觀點。對傅山來說,字勢優雅的趙孟頫書風為“巧”,厚重樸素真性情的顏魯公書風則為“拙”。而對這兩個書法家作書法評斷的同時,傅山還對他們的道德也作了評判,他通過對書家道德的評判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傅山“四寧四毋”中提出的“巧”“媚”“輕滑”“安排”指的就是趙孟頫的書風,為了矯正這種“軟媚”書風,他才提出了“醜”“拙”等概念,而“醜”“拙”等概念都是從古籀、篆、隸碑刻中總結出來的特點。

你能正確理解“四寧四毋”,這個書法思想嗎?

我們再看傅山的“四寧四毋”這四句話,你會發現其使用的都是寧、毋句式,在漢語中表示二者相較,選擇更好的那一方,即使選擇了也不是最好的,只是由於只有這兩者可以選擇,別無他法。傅山所講的“四寧四毋”,是要告訴我們:拙不好,巧更不好,但二者相比,寧願選擇“拙”;醜不好,媚更不好,二者相比,寧願選擇“醜”;支離不好,輕滑更不好,二者相比,寧願選擇支離;直率不好,安排更不好,二者相比,寧願選擇直率。由此可見,筆者推測傅山的本意是這些都不是最好的,相比較之下,前者比後者稍好些。

你能正確理解“四寧四毋”,這個書法思想嗎?

很多人誤讀了傅山的審美意圖,並以錯誤的美學思想去實踐,從而走上了醜媚這一類型的書風,將自己的書法故意往醜媚書風方面靠攏,將原本端莊的結字故意變形,以取其“醜”;將原本精巧的結構抽離,搞得奇形怪狀、索然無趣,美名其曰取其“拙”;將其平衡流暢的筆畫故意分解,搞得支離破碎,美名其曰取其“支離”,原本和諧雅緻的章法,胡亂塗抹,搞得亂七八糟,美名其曰取其“直率”。這樣便以其個人短見誤讀傅山提出的“四寧四毋”的書學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