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是何時形成的?有何標準流程?

禿筆寫春秋


煎茶這個詞原先是表示一個製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即用水煮採集的嫩茶葉。

茶東渡日本以後,蒸汽殺青技術在中國基本被淘汰了。

炒青技術在中國綠茶生產中得以大行其道。所以煎茶這個詞在中國也變得比較陌生起來。

後來煎茶就逐漸被用來指代一個茶的品種了,即通過蒸汽殺青工藝而制的的綠茶。

今天我們所說的煎茶就是以蒸汽殺青製造而成的綠茶中的一種。

蒸青煎茶的工藝過程分貯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乾燥等工序。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食物者九爸


煎茶需要用到器皿:

茶刀、茶鍑、茶勺、茶濾、茶碗基本就夠了。

煎茶源於何時呢?

煎茶這道茶藝,最早記錄在唐代陸羽作的《茶經》,《茶經》的初稿成於唐代宗永泰元年大約在公元765年,那麼至少證明煎茶工藝在公元765年之前就形成了。

那麼具體還要早在何時,資料追溯,看北宋蘇軾《試院煎茶》: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蘇軾弟弟蘇轍也寫詩歌:

"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芳甘。煎茶舊法出西蜀,水聲火候猶能諳"。

兄弟倆一致認為煎茶出自西蜀。那麼,又出自何人之手呢?這再往前就難找到煎茶的記錄,我想基於古代勞作者的生活和財政來看,可能技藝再往前追溯幾百年都有可能,只是沒記錄罷了!

那麼煎茶,這個茶藝具體標準如何呢?

煎茶,最開始只是製藥用,後慢慢演變為品茶的一道茶藝。根據陸羽《茶經》和現代總結:


  • 茶餅:

取茶餅,碾開需要煮茶的份量。將碾成粉末狀的末茶過茶羅,使之更加精細﹐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備用。

  • 水:

煎茶水用山泉水最好,江中清流次之,井水最差。取山泉水用濾水囊過濾、澄清、去掉泥澱雜質,放在壺中。

  • 炭火煮水:

爐中生火燒碳,移至煮茶爐中,架上煮茶的壺。煮茶一般用茶鍑(如圖)

  • 鹽:

待水微微有聲而初沸時,取出少許食鹽加入沸水之中,以調和茶味。

  • 投茶:

待水微沸,取一瓢,淋在準備好的茶上,此步洗茶,待水中沸後,將洗好的茶投入茶鍑。

  • 育華:

當水滾滾大沸時, 鍑中漸浮的茶葉,如雪似花,香滿室。

  • 分茶:

待香氣全部飄來,則可以取碗分茶了,將頭幾碗分給前幾位客人。這表示尊重。

  • 飲茶:

陸羽在《茶經·六之飲》一章裡強調飲茶一定要趁剛烹好“珍鮮馥烈”時來飲用。只有趁熱才能品嚐到茶之鮮醇而又十分濃烈的芳香。

  • 潔器:

喝完,要將茶器及時洗滌淨潔,收貯入特製的都籃中,以備再用。


嘆古人之智慧,如今喝茶,能喝出這種成都的確實不多!


鄉趣食足


煎茶法是指陸羽在《茶經》裡所創造、記載的一種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餅茶,經炙烤、冷卻後碾羅成末,初沸調鹽,二沸投末,並加以環攪、三沸則止。分茶最適宜的是頭三碗,飲茶趁熱,及時潔器。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備水、生火煮水、調鹽、投末、育華、分茶、飲茶、潔器。




媛愛茶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8b36b49fd6b43e492895bd22e3e788b\

董哥的美好生活


煎茶法是唐朝開始的。

沒什麼標準,就是注意水源品質,時間,和鹽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