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眼裡的世界,是心中的一首歌”你認為詩是什麼?趨勢如何?

師朗


詩只是一種文體,只是其所表達要跨出章句辭語本意,但不能太過超脫無制約,致使底蘊枯竭,文德顯浮躁,所以要有約束,其發露本質一束,便要含著心志。王國維說詩言志,他是懂詩的,現不許多寫詩的人,其實是不太懂詩的。甚至過去許多名家,不管當現代還是久遠古代,許多名家並不真正懂詩。

這麼說,可能有人說我大言不慚了,但下面我略舉例解釋一下。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其實便不太懂詩,也不懂文學本意,這話也不是我說的,而是當時其材名很高,有人問宰相裴行儉,為什麼不給初唐四傑官職,結果裴行儉評價他們四人說文章之道,首要觀德,這四人才氣雖大,但德淺浮露,別說當官,壽數恐怕亦不久,唯楊冏語句稍顯沉實,或可任令長一職。結果事實證明裴行儉判斷完全正確。王駱盧三人,無一好下場,都早夭,唯楊冏做了一縣令,年歲大一些。

下面我再解釋王勃的詩。

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為例,首兩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首先這是一組對仗。也很有氣勢,可這恰是詩篇起首之忌,因為這是漢大賦堆砌優美詞藻以築大辭氣技法√


默玄吟雷


愚以為,

詩是好女人。明眸皓齒、巧笑若曦。

詩是一杯酒,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風塵。

詩是一段曲,聞之繞樑三日,不絕於耳。

古人借詩詠物,以詩賦情。詩,可以抒發感懷,可以吐槽不滿,可以表達憤怒和喜悅……

詩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從唐詩宋詞元曲可以看出,唐詩因為唐朝的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在文化修養當年已經達到登峰造極。唐朝也相應的湧出一大批

文學大咖。諸如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孟浩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王勃等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也由於恢弘大氣,意境優美,感情濃厚,朗朗上口一直流傳至今,並且對文學文化的發展和弘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詩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是文章的精髓和昇華。我們作為現代人,更要將詩詞這一文學表現方式傳承,弘揚,發展下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詩來唱響社會和經濟騰飛的主旋律。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古長

以上僅是個人對詩的一些淺見,歡迎留言評論。謝謝!





平陽一虎


詩是一種意境,讓人處於當時環境時留下此刻感覺的記憶。

詩是一種表達,讓人將自己的感情以最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比如細膩,比如粗放,比如優美,比如憂鬱。

詩是一種簡約主義,讓我們去繁就簡,生活的簡單快樂。

詩是一種語言,想讓你懂時,你會感同身受真情意切。不想讓你懂時,你就可能不解其意。

是是一種歌曲,那種獨有的韻律,自古以來就有詩賦歌來唱。

詩是我們的文化,有語言文化,有藝術手法,有哲學思維。

詩是我們的歷史,記錄了我們很多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人和事。

詩是我們的瑰寶,也將會永遠的閃耀生輝。

昨日賦詩一首,獻醜了。

春杏冠絕

杏香饈饈怡人醉,春風盈盈滿枝頭。

孤芳自賞曇花夢,花意盎然冠當首。

有家睦睦長相伴,庚子慼慼幾家愁。

歲元寒霜不足懼,風月同天把歌奏。

九語道人

2020年3月18日





九語道人


詩,歌也。

詩寫心,詩寫意,詩寫情。

一首詩,一首歌;一首好詩,也就是一首好歌。

古人云: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心裡有想法就要用語言說出來,表達出來,語言表達還不夠就要嘆息感慨,嘆息感慨還不足夠就要大聲歌唱抒發出來。

我們現在做古詩太難了,一是現在學東西多而雜,沒辦法專心專事研究古詩,二是缺少古詩的語言環境,三是很字的音跟古音已發生很大變化,韻律平仄很難處理了。

現代詩也是歌,很多大受歡迎的歌曲就是好詩,也有很多好現代詩,現代歌曲取材於古詩詞或是改編於古詩詞,比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死相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從《詩經》起一直到唐詩宋詞等等古詩詞裡蘊含了無盡文化瑰寶,是我們取之不盡寶庫。

每一首詩是一次心靈呼喚,是一份不懈的追求,是一次探尋境界的過程。生活需要詩,如同人需要理想!詩永遠於我們同在,有人就有詩歌!當我們迷茫時詩歌給我們方向,當我們陷於絕境時給我們力量,當我們高興時讓我們歡樂盡興。


結綠


《詩是什麼?前途如何?》

當下寫詩的人了,彷彿遍地皆詩人。人們往往詩興大發,好壞都能來幾句……,這是好事!它對於詩歌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

但是,這些“詩人”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的作品質量更是五花八門,魚目混珠,令人堪憂!

寫詩的人多,但好詩太少。

這是詩壇“繁榮”的假象!它只有數量,沒有質量;只有裝模做樣的低吟淺唱,沒有火山噴發般的無窮力量!

它只有顧影自憐的孤芳自賞,沒有詩為民寫、歌為民唱的創作主題方向……。

至於詩是什麼?前途如何?哪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雲,莫衷一是……。有人信口開河,有人稍加斟酌;有人不屑一顧,有人慎重思考……。詩是什麼?它的前途在哪裡?

我個人才疏學淺,曾經說過下面這段話:

詩是語言的精華,

詩是感情的迸發;

詩是動人的歌,

詩是怒放的花。

詩可以言志,

詩可以入畫。

詩是長空雁過,

詩是火山噴發……

愛恨極點出詩人,

遠方才是詩的家……。

至於詩的發展趨勢,詩的前途……。我認為:大浪淘沙,適者生存!

如今,詩壇亂象叢生!詩沒有標準的定義,好壞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能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小雞不尿尿,各走各的道。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寫你的,我寫我的,

大家皆“詩人”,都很“了不起”!都很任性,都有風格……。

你喜歡律詩,我喜歡自由;你喜歡自然直白,我喜歡隱晦朦朧;你喜歡把文字分成行,無律無韻……,我喜歡一切工整,押韻合仄。 你喜歡率真直言,豪不虛偽……,我喜歡浪漫主義、大氣磅礴……。

總而言之,詩亂了,真偽難辨,好壞難分!這也是由當前的大氣候與小環境造成的。

但是,文學創作的大正方針還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

詩為民寫,歌為民唱。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為了發洩個人私憤,更不應該把個人利益置於萬民之上,老子天下第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詩歌和其他文學作品的好壞,只有通過歷史的檢驗,才有定論。

以上只是個人之見,不當之處在所難免。真誠歡迎大家批評!


老張9844


詩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比如在柳永創作的雨霖鈴中,詩人將自己與戀人分別時的痛苦之情託付於詩歌中: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詩人的不捨之情和與戀人分別的悵惘在一字一句中流露了出來,令人動容,感傷不已。我們知道,詩人眼裡的世界都是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堆砌起來的,一切景語皆是情語,因此,我們說,詩不過就是詩人自身的抒情曲,源於內心,寄託情感!


派派田心


詩是文字精準提煉

詩是思想高度濃縮

詩是口中朗朗歌詞

詩是明月淡淡沉思

詩是思想飛越山川

詩是情愫跨過河流

詩是鄉愁填滿記憶

詩是愛恨糾纏不休



蘇格拉底的沉默


這個問題問的好,詩就是“電報”,內容精短,但意義深刻。

一首詩詞能反映當時社會背景、自然生態、人物關係、悲歡離合、奮鬥實踐、愛情友情,總之都能從詩的字裡行間流露的淋漓盡致。

一首詩詞簡短、押韻,讀來朗朗上口,人們不經意間就牢記於心。

一首詩詞就是一副畫卷,每一句眼前都等對應一幅畫,詩詞口中過,腦海浮畫面,美哉、壯哉。

詩詞歌賦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大江隱士


我們會迷醉於田園山水的恬靜,我們會痴迷於愛恨情仇的追憶,我們會沉寢在逝去的往事裡,我們也會為生活的歡喜而感悟,而將他們以一種特殊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便是詩。

首先,詩是一個孩子。他會因為我們的不高興,產生一股淒涼之意。他會因為我們的喜悅,充滿歡快的境界。它們就像孩子一樣,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我們的情感卻會影響它們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詩是一面鏡子。它是我們對於生活的映射,是對於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這面鏡子也記錄了我們的人生軌跡,是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最後,詩是一名忠厚的長者。在文體裡面,詩是絕對不會騙人的。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字詞來修飾自己的心情,但詩給人的哪一種氛圍和意境,卻是任何人都無法修改的。如果你用傷悲的人去寫喜慶的事,那麼詩中註定會藏有一絲悲涼之意。






夢歸秋塵


詩是思想的昇華,詩是精神的愈越。詩是向前的動力。詩是文化的厚重。.詩文中翻動著付於生命的浪花,詩文裡孕育著新的希望的萌芽。詩文燃燒著火一樣的青春。詩文吟唱出歷史絢瀾的文化!啊!歲月更迭,星辰變化。文化唱興了詩歌,詩詞凝聚了文化.二者相輔相承,承前啟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