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三十来岁的男人,事业家庭双丰收已成为必然;三十来岁的年纪,也正是男人打拼事业的黄金期。时间对于三十来岁的男人而言,是残酷的,是无情的。十年一个坎,坎坎要人命。熬过十年,我们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稚嫩书生离开大学校园 踏上南下旅途

2011年6月15号,天气阴沉,微风。安静而又普通的一天。

我和舍友们都已办完离校手续,各自忙着收拾行李。平时话痨的他们,那天格外安静,闷头叠着衣物,谁都没有说话,这种感觉陌生极了…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那是我在太原这座城市过的第四个夏天,也是最后一个夏天。校园里,安静极了,来往走动的身影寥寥无几。平日里,学生公寓旁的树上还有小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但不知怎的,那天早晨,一只都未曾看到。或许是,落到别的树上了吧。

由于各自的志向不同,舍友们当天就各奔东西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才是天各一方,各自天涯。

刚升大三时,听学长说"毕业后一定要去北上广闯一闯"。在此之前,对"北上广"没啥兴趣,也没有想要去闯荡的热情。学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了许久,给我描绘了一副"山外之山"的美丽画卷。在他看来,太原甚至我的家乡西宁这样的四五线城市,都不及"北上广"的一角。甚至,当他给我看了被誉为"大陆小香港"的广州珠江新城后,顿时勾起了我的兴趣。禁不住"诱惑"的我,决心要去广州,想要亲自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初来乍到这陌生的城市 一切从零开始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与舍友们一一道别后,带着不甚愉快的心情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目的地广州。

历经20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广州。刚出站,一股热浪扑面袭来。相比于干燥的太原,广州简直是个蒸笼,热得人身心发慌。

像我这种刚出校门的北方学生仔,初来乍到广州这座南方大都市,找房子和找工作两大难题立即摆在眼前。幸好,我有备而来。

我来广州之前,上网详细查询了几个就业机会高的地方,和在哪住房上下班比较方便两个问题。

比如:

计算机类,新闻媒体类,设计类,互联网营销类的毕业生,网投简历选择广州天河区,林和路、天河路、珠江新城(富力中心周边),求职机会更多。来回面试,交通便捷,节省时间。

再比如:

想在珠江新城周边找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考虑住在体育西路、石牌、岗顶这些地方。单间(卧厨卫)房租600左右,公司到住处的半径在2公里以内,上下班方便,周末逛街休闲出门步行,分分钟就到。

有了万全的准备,当天在体育西路找到了满意房子,房东太太人也很好,本来房租是押二付一的,最后以押一付一谈妥。还给我挂了新窗帘,又从其他房间换了一张结实的木质床。买了日用品后,当天就住了"新居"。

海投简历开启求职人生 何处是归宿?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找工作的任务,无疑是最艰巨的。我读的是新闻传播学,综合考量,就业方向有网络编辑、文案策划、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等等(那时候还没有新媒体运营)。抓住这几个重点,就开始网投简历。有时候还会去「南方人才市场」看看有无合适的岗位招聘。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仔,不敢挑肥拣瘦。本着"只要给个工作机会我就干"的心态,先找到工作历练自己,强化技能。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薪酬期望只敢写2500。

广州这座城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真的很难。漫漫求职道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着。

好在经过五天的东奔西走,有一家图书公司通知我去上班。这家公司主做中小学工具书开发。和我一起通过面试的有五个人,三个广东仔,一个湖北妹子,还有我这个西北"汉子"。我们在编辑部担任图书编辑的工作。两周后,领导看我做事心细就给了一个组长的"小官儿"当。

第一份工作来之不易,做起来也比较顺心,领导照顾,同事合心,也算是让人满意了。

兢兢业业干了一年,发现编辑这份工作,升职和加薪空间比较小。再者自己也想有个挑战,不想继续待在舒适区。

于是乎,拟定了一份转行计划。

经过一周左右的在业求职,终于被一家金融公司"接纳"。在图书公司办完离职手续后次日便去新公司报到入职。

这是一家主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金融公司,坐落于花城广场(大陆小香港),CBD商业中心。每天西装革履地出入高档写字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在这家金融公司担任品牌策划,负责官网运维,活动策划,网络运营等工作。

摇身一变变成了人们常说的"小白领"。虽然出身农村,但融入还算顺利。高档别致的办公环境,激情似火的团队氛围,像一支火把一样点燃了我的热情。忍不住在内心暗暗起誓,定在此地燃烧青春,积极贡献,不忘初心。

由于,公司特别看重金融品牌策划这个岗位,复试通过后董事长钦定我担任该职位。在我到岗当天,被董事长"召见",讲了公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交代我在短期内完成品牌系统的策划完善…

由于在校期间学了摄影摄像、新闻采访等专业知识,加上平日里爱玩单反相机。公司有外事会议和活动,我都担任摄像的工作。也会担任公司期刊的编辑工作…

虽然工作压力大,但也充实。每天过着曾经梦想过的生活,也算令人满意,知足了。

人们都说,广州是座冷漠的城市,没有温暖。但生活久了,我发现广州这座城市很包容,有温度,有情怀。就像从路人甲到热情似火的恋人那般难舍难分。

如果命运使然,让你遇上了苛刻小气的老板,心机腹黑的同事,喝酒吃肉一呼百应遭遇患难玩失踪的狐朋狗友,那就糟心了。记得尽早抽身,切莫"恋战"。

在金融公司辛勤耕耘了两年,也沉淀了两年。

在职场混,不要乐享"舒适区",这是职场禁忌。为了能适应更多职业机会,一直以来,我不曾怠慢学习,尤其热衷新媒体。对每一款应用而生的互联网产品抱有浓厚的兴趣,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剖析产品属性、玩法和BUG。后来才知道,这种学习和"研究"对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在金融业干策划,犹如军营里"掌大勺",再多的努力,充其量也只是个"炊事班长"。虽说,人不可好高骛远,但要有一颗向上的心。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试着跳出金融业舒适区,拥抱移动互联

跳槽是离开舒适区最好的方法,但也是最拙劣的方法,这点我心里很清楚。

从965到996,这是一次大挑战!

有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于是两周内就完成了跳槽和转行的"大动作"。从金融业切换到家居电商,零距离接触移动互联网的魅力,感受新事物的拥抱。

后来的经历告诉我,不断学习新事物就像拜师学艺,不论习练何门何派的武功,于行走江湖之人而言是进阶的最好方法。

像我这种沉闷无聊又有点老气横秋85后西北汉子,在活跃奔放、脑回路清奇、创意百出的90后看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小伙伴们见我年长一点,都称呼我一声"马哥"。

互联网行业像个大舞台,没有一个角色是独舞,完美的团队集体参与"舞蹈"编排,才能呈现令人满意的作品。

虽然在这家公司担任策划一职,职业性质未曾改变。但这里没有专断独权,人人都要学会打组合拳。各部门、各小组间密切合作,共同创作。从创意文案到内容策划,从美工设计到产品上线,从推广到客服,从沟通到成交,严丝合缝,环环相扣。

每当做完一个活动,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就是互联网带给我的自豪感和满足。我在这里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们80后的快乐…

转眼间,已过去数年,回想起来脑海里都是满满的回忆。

如今的我,不是进阶成功的职场老鸟。年过30的我,已结婚有了孩子,负债十几万,生意挫败,流落广东…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80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辛酸血泪!

那么,我人生中被刻意抹去的那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简而概之:家人病逝,回乡创业,搞农村电商,从小辉煌到一落千丈,从负债累累到南下打工…这是我不愿揭起的伤疤!

回想曾经的青葱岁月,感慨时光荏苒,将近十年光景,历经人生起起落落。十年前的今日,恍如昨日,清晰可见,然再也回之不去!

四点忠告,送给90后和00后

  1. 忠于公司,勤于工作,认清自己,切莫随意跳槽。
  2. 干一行,爱一行。先修心,再修身。切莫好高骛远,不要妄自尊大!
  3. 扎稳根基,努力耕耘。帮公司实现价值,也就实现了你自己的价值!
  4. 认真规划你的职业道路,创业虽好,坑大谷深,不要轻易触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