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賭的套路 其實特別簡單好用

1

對賭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詞,經常看新聞的人一定都聽過。

關注科技圈的,一定知道早期京東與今日資本的對賭,最終成就了今天的京東;

去年炒得火熱的雷軍和董明珠的對賭,兩方各有所獲,本質上沒有輸贏;

關注餐飲圈的,也一定知道俏江南當初輸得很慘的那次對賭,最終導致了張蘭汪小菲被踢出局,而俏江南也隨之徹底沒落;

關注娛樂圈的,一定知道楊冪為了完成對賭協議,成了內地娛樂勞模,馮小剛多年對賭最終兵敗垂成,甚至今天在風口浪尖上的肖戰,也被傳簽了對賭協議。

各行各業都這麼喜歡對賭,一定是因為這種套路好玩又好用。

對賭是個金融名詞,學名是“估值調整協議”,一直是投資併購行為中很熱門的一種協議形式,起源於2004年摩根士丹利對蒙牛的投資協議,後來這股對賭的風潮逐漸延續到了整個投資併購圈,隨後又蔓延到了娛樂圈、科技圈等各類圈層。

對賭到底的金融學概念到底是什麼,對於普通人並不重要,但這種金融圈愛用的套路,大家都是可以學起來的。

本質上,對賭就是一場博弈,但卻和一般的賭博不同,對賭是一種“有償給予”,也是一種帶有約束和激勵的交易。

比如,父母激勵子女考試高分,如果拿了100分,就給你500元,如果拿不了100分,就要從生活費中扣100元。

又比如,最懂得營銷套路的咪蒙,當初賣她的“漲薪課”時,也用了類似的邏輯。


對賭的套路 其實特別簡單好用


2

對於職場人而言,對賭是個很好用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在需要破局的時候。


春節前,一位前同事發朋友圈,慶賀自己正式晉升成為公司的區域銷售總監,收穫了很多點贊和祝福。

我深深的覺得,對於有能力又勤奮的她而言,這是她應該得到的認可。

但她私下卻分享說,能成功是因為她和副總“籤”了個個口頭對賭協議。

原來,半年前,她所在區域的銷售總監離職,帶走了全部經營銷售和核心客戶,留守的團隊業績不見起色。她曾經主動請纓帶隊,但銷售副總並沒有馬上答應,顯然是因為她的資歷還淺,不足以擔此重任。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就此放棄了當總監的想法。但後來她想了個辦法,和副總打賭,如果到年底,她的區域的銷售業績可以達標,就讓她當總監,如果達不了標她就主動辭職,連年底的雙薪獎金都不要。


對賭的套路 其實特別簡單好用


3

對賭和賭博,雖然都是概率問題,但本質上不同。賭博是雙方都希望對方輸,而對賭雙方則是都希望被給予的融資方贏,以得到雙贏的結果。


也就是說,即使投資方約束了對賭不成功的條件,但投資方仍然是希望被投資者能贏,這樣雙方能獲得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而如果被投資者輸了,投資方雖然沒輸,但也並沒有贏。


想明白這一點,就可以好好的在職場上應用起來了。

首先,你需要搞清楚三件事:賭什麼?誰在賭?拿什麼賭?

上文提到了,對賭的本質是“有償給予”。

職場上的你,想被“給予”的無非是升職加薪,在現在的這個階段,或許還有不被辭退,這就是“賭什麼”。

能給予你想要的東西,也就是升職加薪的決策人,也就是說你和你的老闆或上司,就是“對賭雙方”。

拿什麼賭呢?公司可以給出升職和加薪,而你可以給公司帶來的,也是公司最想要的,那就是你的賭資。

上文提到的前同事就是個最佳的職場對賭案例。


首先,她找到了正確的對賭對手,也就是對她的升職有決策權的副總,公司和職員就是對賭雙方。

其次,她找到了合適的時機,彼時業績不理想,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副總也是焦頭爛額。

再次,她找到了對方最想要的業績達標,和自己所擅長的優勢,正好匹配。

最後,她適時的主動提出了對賭方案,雙方賭的是業績達標,激勵是升職加薪,約束辭職滾蛋。


最終的結果,是雙方的勝出。


當然,對賭只是一種思路和手段。人生是一場博弈,每一次的選擇的背後都蘊藏著各種可能。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場博弈中得勝而歸。


對賭的套路 其實特別簡單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