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的套路 其实特别简单好用

1

对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词,经常看新闻的人一定都听过。

关注科技圈的,一定知道早期京东与今日资本的对赌,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京东;

去年炒得火热的雷军和董明珠的对赌,两方各有所获,本质上没有输赢;

关注餐饮圈的,也一定知道俏江南当初输得很惨的那次对赌,最终导致了张兰汪小菲被踢出局,而俏江南也随之彻底没落;

关注娱乐圈的,一定知道杨幂为了完成对赌协议,成了内地娱乐劳模,冯小刚多年对赌最终兵败垂成,甚至今天在风口浪尖上的肖战,也被传签了对赌协议。

各行各业都这么喜欢对赌,一定是因为这种套路好玩又好用。

对赌是个金融名词,学名是“估值调整协议”,一直是投资并购行为中很热门的一种协议形式,起源于2004年摩根士丹利对蒙牛的投资协议,后来这股对赌的风潮逐渐延续到了整个投资并购圈,随后又蔓延到了娱乐圈、科技圈等各类圈层。

对赌到底的金融学概念到底是什么,对于普通人并不重要,但这种金融圈爱用的套路,大家都是可以学起来的。

本质上,对赌就是一场博弈,但却和一般的赌博不同,对赌是一种“有偿给予”,也是一种带有约束和激励的交易。

比如,父母激励子女考试高分,如果拿了100分,就给你500元,如果拿不了100分,就要从生活费中扣100元。

又比如,最懂得营销套路的咪蒙,当初卖她的“涨薪课”时,也用了类似的逻辑。


对赌的套路 其实特别简单好用


2

对于职场人而言,对赌是个很好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需要破局的时候。


春节前,一位前同事发朋友圈,庆贺自己正式晋升成为公司的区域销售总监,收获了很多点赞和祝福。

我深深的觉得,对于有能力又勤奋的她而言,这是她应该得到的认可。

但她私下却分享说,能成功是因为她和副总“签”了个个口头对赌协议。

原来,半年前,她所在区域的销售总监离职,带走了全部经营销售和核心客户,留守的团队业绩不见起色。她曾经主动请缨带队,但销售副总并没有马上答应,显然是因为她的资历还浅,不足以担此重任。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就此放弃了当总监的想法。但后来她想了个办法,和副总打赌,如果到年底,她的区域的销售业绩可以达标,就让她当总监,如果达不了标她就主动辞职,连年底的双薪奖金都不要。


对赌的套路 其实特别简单好用


3

对赌和赌博,虽然都是概率问题,但本质上不同。赌博是双方都希望对方输,而对赌双方则是都希望被给予的融资方赢,以得到双赢的结果。


也就是说,即使投资方约束了对赌不成功的条件,但投资方仍然是希望被投资者能赢,这样双方能获得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而如果被投资者输了,投资方虽然没输,但也并没有赢。


想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好好的在职场上应用起来了。

首先,你需要搞清楚三件事:赌什么?谁在赌?拿什么赌?

上文提到了,对赌的本质是“有偿给予”。

职场上的你,想被“给予”的无非是升职加薪,在现在的这个阶段,或许还有不被辞退,这就是“赌什么”。

能给予你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升职加薪的决策人,也就是说你和你的老板或上司,就是“对赌双方”。

拿什么赌呢?公司可以给出升职和加薪,而你可以给公司带来的,也是公司最想要的,那就是你的赌资。

上文提到的前同事就是个最佳的职场对赌案例。


首先,她找到了正确的对赌对手,也就是对她的升职有决策权的副总,公司和职员就是对赌双方。

其次,她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彼时业绩不理想,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副总也是焦头烂额。

再次,她找到了对方最想要的业绩达标,和自己所擅长的优势,正好匹配。

最后,她适时的主动提出了对赌方案,双方赌的是业绩达标,激励是升职加薪,约束辞职滚蛋。


最终的结果,是双方的胜出。


当然,对赌只是一种思路和手段。人生是一场博弈,每一次的选择的背后都蕴藏着各种可能。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场博弈中得胜而归。


对赌的套路 其实特别简单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