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在西醫上怎麼解釋?應該怎麼辦?

小拇指YY


你好!西醫並沒有上火這個說法,相對於西醫,中醫的上火是一個更為寬泛的一個說法,包含西醫一些感染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比如中醫所說的口舌生瘡,中醫認為是肺胃熱盛,而西醫認為是由皰疹病毒感染引;再比如說中醫所說的目赤紅腫,中醫認為是肝經風熱引起,而西醫則認為細菌感染引起;在比如西醫的肺部感染,中醫則認為是肺熱引起,而西醫則認為是細菌感染。

功能性疾病

再比如說耳鳴,中醫認為是肝火上炎引起,則可以診斷為神經性耳鳴;再比如說便秘,中醫認為腸道有熱,西醫則認為是腸蠕動變慢,水分吸收過多。

中醫和西醫基於不同的理論基礎,因此對同一種疾病認識也不盡相同。


醫匠


“上火”很多時候是和“著急”聯繫著的。所以如果某人家裡發生什麼重大變故,親戚朋友總是勸慰“彆著急,想開點”,否則就容易“上火”,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西醫認為,由於精神,飲食,功能活動的改變,身體系統的生理規律被打亂,引起一個或多個組織或器官發生的炎症反應。

上火的表現多種多樣: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痛,癤腫,痤瘡,便秘,小便短赤,鼻出血,目紅眵多而粘等等。這些中醫認為是“上火”,是因為過食辛辣刺激食物,膏粱厚味,導致胃火,溼熱燻蒸上炎;或者肺熱;或者熱走下焦等原因引起的。這些症狀西醫是怎麼解釋的呢?

1.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痛 感染是主要原因,或病毒或細菌。口腔潰瘍多是病毒感染,抵抗力下降,身體內環境改變所致。

2.痤瘡,癤腫 皮膚清潔不好,皮質分泌過多,皮膚受外界汙染,皮脂腺管堵塞,或者是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引起。因此痤瘡尤多見於青春期男孩子和月經期間女孩。

3.便秘 水分攝入少,和/或食物成分改變所致。如果肉食多,糞團軟,對腸道壓力不足,不能刺激足夠的腸蠕動推動糞便,所以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長,水分很大一部分又被腸吸收,所以就便秘。

4.小便短赤 水分不足,和/或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導致的黏膜炎症。

5.鼻出血 鼻腔前段毛細血管豐富且鼻粘膜很薄,毛細血管遇到乾燥氣候或者輕微刺激容易破裂而出血。所以春秋季節,空氣乾燥的時候,或者有時候扣鼻孔,就容易引起鼻出血。這樣的情況吃“敗火”藥,多數是無效的,因為這不是嚴格意義的“上火”。



很多人,尤其是北方人,吃辣椒很容易“上火”,這是什麼原因?

因為辣椒中有大量的水楊酸和薑黃色素,能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凝集,而血小板聚集受抑制,正是出血的最大誘因。

這裡我推薦幾個“敗火”的方法:

咽喉腫痛 胖大海2個 金銀花5克 桑葉2克 薄荷2克 代茶飲

小便短赤 鮮白茅根50克,水煎服。

便秘 決明子炒香,研末,沖服,每次10克,頑固性的久服也可治癒。

好了,看到的,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就加關注吧!


林清傑2


中醫當中的“上火”實際上是對人體多種生理現象的總結,這些現象並不是都具有相同的原因。吃桔子🍊上火實際上是血液中果糖太高所致,這個在大量科普文章中都有解釋。


果糖造成的“上火”

人體對葡萄糖和果糖的代謝方式非常不同。雖然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可以使用葡萄糖,但肝臟是唯一可以大量代謝果糖的器官。當人們食用熱量高,果糖含量高的飲食時,過多的果糖會帶來一系列的生理效應。[頭條·小宇堂-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上圖:果糖(右)和葡萄糖(左)結構非常相似,都是單糖,但生物性質不同。果糖不能被人體一般細胞直接利用,只能由肝臟轉化為葡萄糖或者脂肪進行利用。


果糖是葡萄糖的旋光異構體,其作用與葡萄糖相似,但果糖有著獨特的代謝途徑,主要在肝、腎、小腸中通過果糖激酶代謝,其代謝不依賴胰島素,能在肝內快速分解。雖然果糖具有比葡萄糖更低的血糖指數,但具有更高的血糖負荷,因此果糖會刺激胰島素更多地分泌從而造成低血糖反應,諸如口感、冷汗、頭暈等等,這樣的一些症狀往往被認為與“火”有關——因為幹、發汗等症狀跟烤火有類似地表現,於是被形象地歸為“上火”。

此外,有資料認為,果糖引起的細胞損傷是葡萄糖的7倍,因為它與細胞蛋白結合的速度要快7倍,它可能導致百倍於普通葡萄糖代謝產生的氧自由基(如過氧化氫),於是造成一些細胞因自由基破壞而產生的免疫反應,諸如炎症,以及免疫細胞聚集清理受損細胞進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和周圍細胞的壞死,這在外部宏觀上可以表現為小紅包、疹子或紅腫等等,這在傳統醫學意識上又會被歸為“上火”。

最後,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果糖,則可能形成胰島素抗性(這在西方被各種健康、科普文章中作為果糖的首要危害——只要沾到糖尿病的東西在西方的健康文和科普文當中就會大張旗鼓地探討和被重視,可能是因為糖尿病在西方太普遍而且嚴重,而民眾的對於此病的認識和意識也比較強)。胰島素抗性形成之後不一定立即轉變成二型糖尿病,有可能就是產生一個早期的血糖紊亂,會表現出一些早期的糖尿病症狀,諸如盜汗、煩熱、脾氣變差(尤其是飢餓的時候)、怕熱等等,尤其是當這些亞糖尿病體質的人又攝入大量果糖的情況下,這些症狀會更加明顯。而這些症狀可能又會被傳統醫學歸入“上火”之列。

上圖:低血糖症狀。包括髮抖、心率加快、出汗、頭暈、視覺模糊、焦慮、飢餓、易怒、頭痛等等。


因此,傳統醫學當中的“上火”可能就有了至少上述三種不同的"內涵"。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果糖”就不能吃,而是說吃得太多會“有害”,任何東西都是“過猶不及”的,沒有越多越好的,包括我們依賴的水、氧氣、陽光、營養等等……。


此外,吃荔枝、桂圓和一些含果糖量高的水果造成“上火”的原因也大致如此。讀者可以多多注意水果的含果糖量(水果中也不只是含有果糖,也有葡萄糖和其它帶甜味的糖類)。


物理損傷造成的“上火”

這種“上火”症狀的典型就是吃一些脆的東西,諸如嗑瓜子或者吃了油炸食品。這些食物的“脆”實際上會造成口腔上皮和食道上皮的微小傷口,於是吃多了之後,口腔和食道內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刺痛感,而且可能會因為傷口因損傷產生免疫反應(諸如炎症)或者細菌干擾造成繼發性的炎症,產生諸如微小的紅斑、紅腫或者潰瘍(口腔上皮尤其容易產生潰瘍,潰瘍還有一定的基因因素,有的人更容易得口腔潰瘍)等等。這些症狀也會被傳統醫學認為是“上火”。

上圖:口腔潰瘍


酒精造成的“上火”

酒精會造成身體快速脫水,因為酒精會促進腎小管通透性,增加排尿,這就是飲酒後會覺得口乾的原因,而酒精還會造成血管擴張,造成皮膚髮熱發紅,也給人一種“火燎”的感覺,酒精往往會加重炎症的發展,並容易導致痔瘡和通風,這些感覺也會被傳統醫學歸入“上火”的情況。因此給大眾形成了酒精是“燥性”、“熱性”的感性認識,並跟“上火”掛上鉤。


對於各種“火”要理性地看待,更要講科學

此外,因內分泌紊亂、缺乏維生素以及一些病原體感染而造成身體局部的輕度炎症似乎都被傳統醫學認為是“上火”,而比較重度的一些症狀則被認為是“熱毒”(毒一字似乎強調了症狀的“惡性”特徵,就不止上火那麼簡單了),傳統醫學根據經驗和形象性的原則把這些原因不一但表現類似的症狀都歸納成為了容易被一般大眾理解的概念,諸如“火”、“毒”之類。

這樣的說法倒也是相當地接地氣,容易被普羅大眾接受,但問題是,這給治療帶來了非常模糊的指導。相信傳統醫學的普通大眾一旦“上了火”也就只知道熟悉的那幾種“清火”藥,堅信其“滅火”功效,因此什麼“火”都用籠統的“清火藥”去“滅”,用一種樸素簡單的思維來看待這些病痛,倒也不失為一種帶有心理暗示的自我療愈過程。

但實際上這個做法非常地不科學,而有的清火藥的使用可能還適得其反,甚至有其他副作用,這些就不在這裡展開了,網上此類科普文有很多,若感興趣可自行腦補。

用“上火”來代替諸多不同病理和生理過程造成的不適症狀在這個時代已經“落後”了,我們應該更多地去了解一下現代生理學,理解這些生理過程的因果,然後負責任地對待自己的身體。你可以繼續在日常生活用這個詞,但應該理解不同“上火”症狀後面的根本原因,不能一個“火”字解釋所有症狀,更不應該隨便找幾種“清火”藥拿去滅所有的“火”。得病和病癒都不是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大多數人都是好了瘡疤忘了痛,也懶得去探尋這背後的詳細因果了。但真正科學的醫學就是幫普通人去研究病痛背後複雜因果關係的那麼一種事業。人體和這個宇宙都太複雜,所以即便是最精細的研究也都會面臨挑戰、失敗,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客觀和科學的態度會比籠統玄學的態度更接近事實的真相,這就跟偵探探案一樣,撲朔迷離的案情會有各種解釋,有的人或許輕易信服某種解釋,而也有人永遠都保持懷疑的態度,但只有最理性的那個解釋能夠一步步印證所有的質疑從而揭示真相。


小宇堂


西醫(現代醫學)沒有上火這個說法,中醫的上火,症狀表現是口腔潰瘍、牙齒疼痛、嘴內起泡、咽喉幹痛、大便乾燥等一大堆症狀中的一個或組合,這多模糊的症狀不可能有一個診斷適用於所有人,所以上火給了中醫行騙的天然便利。

缺乏維生素B2導致唇炎、口角炎;缺乏維生素C導致牙齦、粘膜出血;細菌感染引起的各種炎症;皰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炎、口腔潰瘍;新陳代謝、內分泌變化引起的身體不適……所有這些,中醫都看成上火,財源滾滾,都攏過來治一治騙錢。

反正這些病症不死人,很多過一段時間就靠自身免疫力自愈,相當一部分在患者意識到“上火”後,也會注意營養、休息、口腔衛生,最後好了,你就認為是牛黃解毒片、涼茶、冰糖雪梨的功勞。

一點生活經驗:吃很甜的水果後漱口,能避免吃水果引起的“上火”,當然刷牙效果更好。


小重山老貓


上火西醫怎麼解釋我不知道,因為我是個中醫。我只知道中醫說的上火多半伴隨著西醫說的炎症。如胃火可導致牙齦發炎牙齦腫痛,肝火可導致喉嚨發炎咽喉腫痛。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刺血,針灸,中藥都能去火或者引火下行。西醫就是想辦法消除局部炎症。不過我的家人極少用西藥,都是扎針,刺血,效果非常好。至少不會有副作用。孩子發燒也從不吃退燒藥,推推小手耳尖點刺就好了。


程氏理療


上火其實就是一種症狀。具體來說,其實就是熱氣。屬於中醫六淫之一。風寒暑溼燥熱火🔥。

比如荔枝就有熱氣。吃多了就會上火。食物中有許多食品含有熱氣,比如桔子。辛溫食品吃多了,就會上火。上火答了,就會發炎,嚴重的會發燒。

中醫還有寒熱溫涼【四氣】,酸辛甘苦鹹【五味】之說。反正,上火就是平衡被打破了,如果不回覆平衡,就會失衡而致病。熱的東西,就要用涼的東西去化解。其實熱也就是跟火差不多的意思。火熱,炎上,也就是說,熱氣走上面,頭面部,牙齦,舌頭,嘴角,額頭等等部位,容易上火。可是,上火不一定是發燒。不過,火大了會發炎。所以,上火要清熱解毒消炎。大概就這個意思。

西醫沒有上火這個概念。所以,上火其實就是熱,發炎。大概西醫裡面的發燒發炎,就是中醫的上火的意思。不過,中醫裡面的上火還沒有嚴重到發燒的時候的比較輕的時候的,上火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炎,甚至發燒。


太素老道


首先糾正題主,“上火”是民間俗語,不是症狀,屬於可以用中醫解釋的範疇,但它不是中醫術語。臨床上又常常見“心火”和“肝火”,治則是清熱瀉火 滋陰解毒。

西醫更不可能去解釋“上火”了,前面說了,上火不是症狀,不是症狀又如何解釋!但有許多症狀可以被老百姓稱為上火!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機理,不同的解釋!有的症狀西醫也無法解釋!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舉個小例子說明一下,比如:水喝少了感覺要冒火,尿很黃,就是告訴你該喝水了。詳細說來就是身體由於各種因素缺水從而導致體液晶體滲透壓升高,感受器將信號報回中樞產生渴感……

再比如:吃完辣的第二天肛門燒灼?

辣椒素受體被辣椒素激活會後產生痛覺,甚至刺激肌肉反應、增加血液流速,雖然不見得是壞事,但比較敏感的人還是容易引起不適,比如結腸細胞辣椒素受體被激活容易造成結腸運動變快甚至拉肚子,而肛門上也是有辣椒素受體的……

乾乾34


中醫上火,如口渴口苦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口腔灼熱疼痛便秘尿赤等,西醫認為多由腸胃功能紊亂,精神緊張,免疫失調,各種感染,免疫反應,各種食物的刺激等。清熱養陰的中藥中很多藥都含有調節免疫,抗感染抗病毒的作用,如甘草,黃芩,調節免疫,還抗感染,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有效,比服激素好


用戶53119256091


上火是中醫通俗的說法,比如鼻子痛,口腔潰瘍,牙痛等,都有上火的因素存在。

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有位大學校長專門申請了一個重大科研項目就是來研究中醫上火的機理的,科研資金達到幾千萬經費支持,所以這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別人正在做課題的問題。

中醫裡邊有哪些上火類型,中醫把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比如實火中有胃火上炎的胃火牙痛和口臭,虛火中有腎虛,虛火上炎的腎虛牙痛。

如今,上火之後表現最多的就是疼痛,不管是牙痛,口腔潰瘍等等。而治療就是下火,讓火下行,中藥中有一味牛膝,善於引火下行,作為引藥使用哦,而臨床治療上火多采用清熱解毒藥來口服,讓熱毒清除,疼痛自然很快好轉。

上火,在西醫主要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紅腫熱痛,很明顯,尤其是發生於牙痛的時候,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你有體會嗎?


杏仁健康


中醫說的上火是一種偏幹偏熱的病理狀態,是一類疾病的共有症狀,治療以清火為主(如菊花茶等),根據部位和伴隨症狀,辨證論治為主。

西醫沒有上火一說。但中西醫並不矛盾,從字面上說,兩個火字就是炎字,炎字分開就是兩個火字,所以中醫說上火相當於西醫說輕度炎症,這一點我們在臨床上也能體會出來。但高燒及特別嚴重的炎症就不同於一般的上火了。西醫病名比較具體,一般稱什麼炎(如牙齦炎)、什麼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以消炎、抗菌、抗病毒、對症治療為主(如牙齦炎用甲硝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