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面對面|媒體集體致敬醫護“逆行者”,脫貧攻堅力闢復工“綠色通道”

疫情防控面對面|媒體集體致敬醫護“逆行者”,脫貧攻堅力闢復工“綠色通道”

輿論風向標

一、每日輿情綜述

截至3月17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新冠肺炎8089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9601例,累計死亡3237例。‍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3月17日24時,除微信有小幅度上揚外,其他渠道和平臺的輿情關注度均呈下降趨勢。隨著國內戰疫形勢日益好轉,輿論場熱度呈現走低趨勢。但與此同時,境外疫情輸入與國際疫情變化仍是當下輿論場關注的熱點。

疫情防控面对面|媒体集体致敬医护“逆行者”,脱贫攻坚力辟复工“绿色通道”

圖:1月21日以來疫情輿情關注度走勢圖

監測顯示,3月17日11時至3月18日11時,與疫情相關的網絡新聞報道132216篇,微信文章82842篇,相關傳統媒體報道共8363篇,微博數據38545條。話題主要涉及外交部回應“中國肺炎”言論、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馳援湖北醫療隊分批撤離武漢、個別歸國人員“疫鬧”事件,以及全球確診超18萬例、多國官員感染等國際疫情動態。

疫情防控面对面|媒体集体致敬医护“逆行者”,脱贫攻坚力辟复工“绿色通道”

圖:3月17日11時至3月18日11時各平臺信息量分佈

從微信公眾平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可以看出,西班牙、菲律賓、塞爾維亞三國向中國尋求援助,90後護士在意大利上“頭條”等消息彰顯海外國家對中國防疫工作的肯定,也有部分輿論認為不可對海外國家防疫措施“娛樂化”解讀,漠視他國防疫工作。

表:微信公眾平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數據支持:騰訊指數)

疫情防控面对面|媒体集体致敬医护“逆行者”,脱贫攻坚力辟复工“绿色通道”

據人民在線眾雲大數據平臺統計,3月17日11時至3月18日11時,熱度排名變動幅度較為明顯,廣東、四川兩省排名分別升至第二位和第六位。但從熱度看,除湖北、四川和山東外,其他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月17日,全國支援湖北醫療隊開始陸續撤離,湖北人民深情送別,引發網絡熱議。同日,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成都預防醫學會會長張建新在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建議,12種情況下民眾可不佩戴口罩。

疫情防控面对面|媒体集体致敬医护“逆行者”,脱贫攻坚力辟复工“绿色通道”

圖:3月17日11時至3月18日11時地域熱度

二、重要輿情特徵

(一)外交部:堅決反對美方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

據央視新聞報道,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把新冠肺炎稱為“中國病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3月17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表示,近來,美國一些政客把新冠病毒和中國相聯繫,這是對中國搞汙名化,我們對此強烈憤慨,堅決反對。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明確反對將病毒同特定國家、地區相聯繫,反對搞汙名化。我們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並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擴散、蔓延,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齊心開展抗疫合作。美國應當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為抗疫國際合作、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發揮建設性作用。另據《參考消息》報道,“中國病毒”這一荒謬叫法,同樣在美國國內激起了反對聲浪。

(二)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受關注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自抵達武漢以來,就集中力量展開在疫苗研製方面的應急科研攻關,3月16日20時18分,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3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苗的上市和應用,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之前,‍‍必須要完成三個方面的研究:藥學方面的研究、‍‍有效性的研究、安全性的研究。中國對疫苗研發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技術法規可以遵循,這些法規和技術要求與WHO‍‍國際標準一致。王軍志表示,我國新冠疫苗的研發和進展,總體上屬於國際先進行列,不會慢於國外。

(三)馳援湖北醫療隊分批撤離,輿論致敬醫護“逆行者”

3月16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提到在保證重症患者得到高水平治療、幫助湖北恢復正常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有序組織援鄂醫務人員分批撤離。17日,41支國家醫療隊3675人踏上返程之旅。這批醫務人員在湖北武漢期間共支援當地14所方艙醫院、7所定點醫院。當天,不少武漢居民在陽臺上喊出“再見了,謝謝白衣天使”。澎湃新聞社評指出,醫護“逆行者”無私無畏的精神和迅速集結的效率,不僅給了湖北人民武漢人民巨大的支援,而且給我們每個人安全感。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下一次是我們遇險,也會有一支支隊伍從四面八方趕來。這種信任是一個社會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工作生活。

(四)“疫鬧”與入境瞞報頻發,配合防疫應是應盡職責

隨著海外疫情的進一步變化,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和華人華僑選擇回國,這其中,個別歸國人員的行為卻令公眾譁然。3月16日,一名澳籍華人返京後拒絕隔離,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面對社區防疫人員的勸說,各種無理取甚至大呼“救命”,最終被任職的拜耳公司辭退。此前,一名歸國留學生在上海一集中隔離點拒喝開水同時堅持索要礦泉水,稱“要保障人權”的視頻也曾引發關注。另據北京市疾控中心通報,謊報病情的美國輸入病例黎某的丈夫洪某某於16日確診。“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評論指出,歸國人員絕不能瞞報自身的健康狀況,並且一定要理解和配合國內的防控措施。面對肆虐的病毒,自私毀掉的是集體的長城,成熟、理性、合作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五)成都允許臨時佔道經營引熱議,體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近日,為支持廣大商家、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經營,成都市城管委發佈措施,在不佔用盲道、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工作等前提下,允許商戶擺地攤、臨時佔道經營。此舉頗受輿論好評,網友紛紛表示,在此特殊時期,這一規定因地制宜,非常人性化。《新京報》評論指出,成都允許臨時佔道經營,在保證疫情防控成果不被影響的基礎上,對城市中的個體經營者不堵反疏,既體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又頗為人性化,讓普通民眾感受到了執法的溫度,增添對抗疫情的底氣和勇氣。而這樣一項有溫度的新規、一次執法者與商戶的良性互動,體現的正是城市管理在精細化、人性化上的追求,是為城市恢復生機做出的努力。

(六)浙江首批援助意大利醫療專家組攜9噸醫療物資出征

據錢江晚報報道,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隨中國紅十字會團隊出發後,浙江12人醫療專家組也在3月18日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往意大利。另據浙視頻報道,3月17日上午,三輛貼著標語、裝滿浙江援助意大利醫療物資的卡車也出發開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將隨浙江醫療專家組一起飛往米蘭。這些捐贈給意大利當地醫療機構的9噸物資,主要包括30臺呼吸機、20萬隻醫用口罩、5萬個N95口罩和一大批檢測試劑。中國駐米蘭總領館3月15日指出,中國疫情發生以來,意各界紛紛伸出援手,旅意僑胞,以各種方式支援家鄉抗疫。近期,意疫情快速蔓延,醫療防護物資告急,急需各方支援。中國政府、社會、企業及僑胞克服自身困難,向意提供支持和援助。

(七)中國捐贈試劑盒運抵塞爾維亞

據人民日報報道,塞爾維亞政府3月16日宣佈,在中國駐塞爾維亞使館和塞爾維亞政府的協調配合下,由中國捐贈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抵達歐洲,隨後搭乘塞政府專機,於當地時間15日晚運抵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總理布爾納比奇分別通過媒體向中國表示感謝,強調這是塞爾維亞收到的第一批來自國外的疫情防控物資援助。此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於15日晚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塞爾維亞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並向中方尋求援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7日表示,中方願向塞爾維亞提供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緊急物資援助,派遣醫療專家組赴塞,及時向塞方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面的經驗。

(八)全球新冠肺炎確診逾18萬例,多國官員感染

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17日16時(北京時間17日23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184976例,死亡病例7529例,已報告病例的國家和地區達159個。目前疫情已經蔓延至整個歐洲,意大利、西班牙確診病例數破萬,歐洲多國確診人數超過1000人,紛紛升級防控舉措。隨著全球疫情進入“大流行”階段,世衛組織承諾與旅遊和交通等部門合作,提升準備和響應疫情能力。另據報道,包括美國、德國、日本、菲律賓在內的多國官員感染新冠肺炎。美國西弗吉尼亞州17日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此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波及美國本土所有50個州。外交部17日發佈聲明,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國家。

三、輿情趨勢與風險研判

(一)疫情下的脫貧攻堅,急需開闢復工“綠色通道”

《半月談》評論聚焦疫情下的脫貧攻堅戰,指出很多扶貧項目關係到老百姓行路、住房、飲水、孩子上學等“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如果開工復工一再推遲,勢必影響脫貧攻堅進程。評論認為,重點扶貧項目帶動力強、惠及貧困群眾多,開工復工速度務必加快,打通阻礙的“最後一公里”。要為做好扶貧企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提供全生產要素和服務保障。對迫在眉睫的扶貧項目,要進一步加快開工復工審批,簡化審批流程和手續,在防控措施到位情況下可實施“零審批”。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確保有關獎勵和貸款貼息補助政策落實到位,推動扶貧項目儘快復工復產,有力促進脫貧攻堅。

(二)中小學逐步開學,需對聚集性感染保持高度警惕

3月中旬,教育部的最新通知顯示,截止到目前,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3個省級行政區實現了開學復課,另外還有8個省級行政區已經明確開學的時間節點。《中國青年報》評論指出,儘管只有在社會防疫壓力大大減輕的前提下,學校的開學工作才能有序展開,但這並不意味著復課之後的中小學校園,就不再有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的潛在風險。只有在這項工作上保持高度警惕,學校開學復課才能有條不紊,得來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也才不至於得而復失。評論指出,我們越是希望生活能夠儘快迴歸常態,就越是要做好防範,接受暫時的緊張與不便。

(三)媒體呼籲重視因疫情而生的家暴

日前,山西晉中靈石發生一起墜樓案,據警方通報稱,墜樓的死者李某某系自殺,死前曾遭受其夫郗某家暴。這次自殺事件,再次敲響了家暴的警鐘。“光明論”微信公號評論指出,受疫情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轉中斷,受害者遭遇家暴而發起求助,外力可能也無法及時地干預介入;同時,封鎖措施讓受害者的自我救濟更加困難。評論呼籲,考慮到各地的家暴案例在增加的事實,必須得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舉措。此外,疫情對家庭矛盾的催化和放大,遠遠不止體現在夫妻之間的家暴問題上,還體現在對孩子的暴力上。對虐待現象上升的可能趨勢,同樣要提高警惕。

融媒體觀察

1.打造基層全視角傳播平臺,便利公眾深度廣泛參與

疫情之初,包括四川省古藺縣在內的多地基層融媒體就全面啟動媒體徵用機制,大至全域內的社會網絡平臺、戶外LED屏、多個百人以上微信群,小至全體黨員微信朋友圈,“大屏”“小屏”共聯動,全面構建融媒引領、全媒參與、全網轉發的傳播大格局。這不僅為疫情初期及時宣講政策、安定民心、共抗疫情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之後的信息通聯、抗疫復工兩手抓提供了迅捷便利的保障。在新的傳播技術引領下,基層群眾參與表達、匯聚力量的熱情高漲。僅以春耕復工為例,多地融媒體中心編輯記者包片聯繫鄉鎮,復工復產人群打破通訊員限制,村組幹部、普通群眾都可以向融媒體中心以供稿的形式反映實際情況。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發佈源和接收點,大量基層鮮活的素材被挖掘出整理好,產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打通了信息收集與反饋的“任督二脈”。

2.堅持“短小精悍”,“微視頻”成抗疫科普“爆款”

融媒體中心根據移動用戶快閃式的閱讀習慣,推出系列“短小精悍”微視頻,讓受眾零距離置於事件現場,廣受居民群眾歡迎。據《衡陽日報》報道,蒸湘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的系列視頻,如《快板說唱疫情來了不用慌》《蒸湘防疫“三字經”》《宅家“三句半”,快樂戰疫動起來》等視頻,因為內容節奏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已經成為抗疫科普“爆款”。此外,蒸湘區融媒體中心堅持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將鏡頭聚焦一線的醫生、護士、警察、群眾,推出《一封請戰書溫暖千萬心》《守護家園蒸湘夜空中最閃亮的心》等系列視頻,多角度展現危難時刻的堅守。同時,巧借中央、省、市平臺擴大傳播範圍和影響力,獲得大平臺流量加持。截至目前,蒸湘區融媒體中心有24個視頻上人民網、7個視頻上新華網、8個視頻上央視網、5個視頻上學習強國平臺。其中,視頻《待到疫情結束時,我們再相會》在新華網點擊量達45萬+,創全區外宣推介歷史新高。

編輯|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助理研究員 朱玉萍

(後臺留言提供職務、聯繫方式、郵箱,可獲取pdf全文版;歡迎訂閱新媒體智庫報告每日資訊!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本公號所刊發文章,非官方聲明為本機構原創作品的,皆屬文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及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的觀點和立場。

新媒體智庫athinktank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互聯網智庫,主要從事互聯網大數據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輿論環境風險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政務輿情回應績效評估、政務新媒體指數、企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媒體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等領域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推出智庫報告、內參讀物,發佈藍皮書和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入圍“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2017-2018),榮獲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頒發的2018中國智庫資政建言“國策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