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微信公眾號: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01


當年陳歐竭力為80後貼上的自我標籤,已經被新一代美妝一哥撕下。1分鐘賣掉14000支口紅的李佳琦們,不用再強化身份認同感,就能賺得盆缽滿贏。


時代不同,做生意的吆喝方式變了。


2012年,陳歐因一支廣告走紅。他本色出演一位年輕創業者,面對外界的質疑與嘲笑,他打碎眼前那塊具備象徵意義的玻璃,然後,頭也不回,繼續前行。


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可惜,他用了十年,仍未走到這條路的盡頭。


進入2020年以來,聚美優品啟動私有化操作,最終協議在2月底達成。公告顯示,聚美將分別以每股20.0美元和每股2.0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聚美優品的美國存托股票和A類普通股。私有化預計在二季度完成,之後,聚美將從紐交所退市。


嘲諷再次湧向陳歐。每A股2美元的收購價格,遠遠低於當初的發行價22美元,也低於上一次提出私有化要約時的7美元——當時被朱嘯虎怒斥“丟淨了斯坦福的臉”的“陳七塊”,搖身一變,成了股民罵聲中的“陳兩塊”。


陳歐不服氣。


如同多數在美股不如意的中概股企業家,他把股價低迷的責任甩鍋給“他們看不懂”。

2016年,聚美股價因售假風波跌入谷底後,陳歐發起第一次私有化要約,準備退市回國,但7美元的價格觸犯投資人眾怒,最終在2017年11月宣告失敗。


他沒有放棄退市打算。聚品優品在過去幾年的節節敗退,似乎也讓投資人們意興闌珊。私有化的路子,相比四年前便順利了許多——儘管鮮有人看好它退市之後的命運。


02


陳歐曾為聚美帶來了最輝煌的高光時刻,聚美的墜落與沉沒也與他息息相關。


2011年,憑藉“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這句廣告詞,陳歐和聚美優品一炮而紅。


這最初是投資人徐小平的建議,陳歐外形條件優越,很適合做代言人。

見陳歐猶豫,徐小平找到他徹夜長談,還搬出互聯網第一代創業者張朝陽自我營銷的成功案例,建議他效仿,“你既然沒錢,那就把自己拋出去,給自己代言。”


這年夏天,陳歐和韓庚雙代言的廣告受到熱烈追捧,1000萬的廣告投資讓聚美月銷售額翻倍增長至8000萬。


陳歐的確擅長營銷。


為了讓“我為自己代言”2.0版廣告繼續發力,陳歐借鑑了當時最紅的“凡客體”,花了兩個月時間,寫出廣告詞。2012年,“陳歐體”一戰成名,聚美優品繼續爆發式增長。


據Alexa數據顯示,一個月內,聚美優品的獨立IP訪問量由100萬上翻兩至三倍,一天接到訂單多達20多萬。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大約是上億的價值。”陳歐曾認真計算“陳歐體”給公司帶來的財富,幾次廣告營銷下來,聚美用極低的成本換來了翻了十幾二十倍的銷量。


2014年,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迎來了高光時刻。年僅31歲的陳歐帶領聚美優品成功赴美上市,成為紐交所222年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


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圖:2014年上市時的聚美優品


從合夥創辦公司到上市,陳歐不過走了四年。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陳歐憑藉出色的營銷手段和資源整合能力,享受到了名利帶來的衝擊和痛快,然而,由於後續乏力,榮譽來得快,去得也快。


“假貨危機”成為刺破幻象的那把尖刀。


2014年7月,一家名為禕鵬恆業的服裝、鐘錶供應商被曝通過製作假的品牌授權書和報關單據,以原單名義向各大電商平臺供貨,並銷售假冒奢侈品。聚美優品是其中的電商平臺之一。


當時距離聚美優品上市剛剛2個月。消息一出,股價連續四個月下跌,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發起訴訟。


陳歐覺得自己很冤。


他反覆強調,“假貨風波只是聚美的第三方手錶業務,而非核心化妝品業務線”,但信任一旦破碎,想在資本市場恢復聲譽就很難了。


草灰蛇線,伏脈千里。陳歐當時陷入的危機,並非毫無徵兆。早在2013年,就有用戶因為使用產品後出現皮膚過敏的情況,懷疑自己從聚美優美所購買的化妝品是假貨。陳歐拒不承認,並公開回應,“如果在聚美上買到假貨,願意賠償一百萬。”


“假貨”是電商平臺的致命傷,在用戶控訴面前,陳歐的辯解略顯蒼白。而聚美優品此前宣稱與眾多大牌合作,“假貨”風波後,DHC、嬌蘭、蘭蔻等國際一線品牌先後發佈聲明,表示從未與聚美優品合作過。


自此,聚美優品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2014年12月,陳歐採取了無奈之舉:“砍掉所有的第三方化妝品”。隨後,聚美優品斷臂求生,重整業務結構,轉為自營模式。


然而,商業模式切換後,這家擅長營銷與流量獲取的電商平臺很難再發揮它的特長。盈利模式隨之轉變,由原本的收取第三方平臺20%的佣金轉為直接貿易賺取利潤差價。


直接結果就是聚美很難再賺到錢。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聚美優品的淨虧損達1367萬美元。


而更糟糕的是,陳歐大方的利益“犧牲”並沒有換回公眾的信任。


03


創新能力一度是陳歐的自信所在。


但回顧他的創業史你會發現,他所謂的創新並非技術上的突破或商業模式的改變,更多時候是指差異性打法。他曾經如此表達:


“我們可能隨時都會走一步別人看不懂的棋,如果你看聚美的創業故事,每一步都是看不懂,都是創新性很多的。”


為聚美優品打開市場的廣告創意便是如此。在女明星盤踞化妝品代言人的天下時,聚美優品找了當時的頂流男星韓庚代言,為了彰顯獨特性,還打出了企業CEO和明星雙代言的牌。


類似的打法貫穿著陳歐的創業史。


聚美優品誕生時,淘寶早已是電商行業的老大,它避開了淘寶佔據絕對優勢的服飾領域,轉而主打美妝。


在創業早期,這不乏為小企業求生之道。陳歐在一檔訪談節目裡談到,“在中國創業常問的問題是,如果騰訊做這個事,你怎麼辦?像電子商務,我們相信騰訊應該不會全力地去賣化妝品的。”


聚美優品在巨頭無暇顧及的灘塗上野蠻生長,成立短短三年,就實現了連續7個季度的盈利,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在上市前即盈利的公司。2013年,聚美優品成功躋入國內美妝電商領域的頭部,甚至一度被認為是阿里和京東之外最值得關注的電商平臺。


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但任何策略都有它的侷限性和適用性,沒有企業家可以憑藉一個招數贏得大滿貫。差異化在聚美髮展的特定時期已盡其用,2015年,跨境電商混戰升級,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紛紛入局美妝領域,市場格局驟變,陳歐不得不站在了正面戰場。


他的短板也就此暴露。


在強大對手面前,單一品類的聚美優品明顯底氣不足。京東具備獨特的物流優勢,淘寶這兩年興起了頭部主播直播帶貨,拼多多憑藉百億補貼殺入美妝,就連後起之秀的小紅書,都通過社區電商的形式攻佔了美妝領域的一席之地。


而聚美優品,除了略顯過氣的CEO,似乎就沒有什麼能讓人記住的亮點了。


陳歐很矛盾,他一面舉著創新的大旗,另一面卻只認時代指南針,信奉已被驗證的商業模式,亦步亦趨。


他曾經從這樣的操作中嚐到甜頭。


陳歐第一次在國內創業,就是複製當時美國正流行的網頁遊戲獲利模式——通過內置廣告獲利,即用送遊戲金幣的方式吸引用戶註冊賬戶或安裝軟件,遊戲網站藉此提高廣告觀看率,賺取廣告費。


這位斯坦福商學院的畢業生被徐小平大為看好,後者投資了18萬美元。但這個商業模式在國內市場水土不服,還沒等到盈利,就在短短几個月裡燒光了賬面上的錢。


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圖: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


在興趣和創業方向的平衡上,陳歐極少猶豫。他的標尺是現實與盈利。


再次創業時,他在彼時最能刨出金子的三大創業項目電子商務、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移動互聯中,毫無猶豫地選擇了市場機遇最好的電子商務。他不懼蹭熱點可能招來的質疑,直接把公司名字命為“團美網”,以對標美團。


陳歐曾說過,如果他不當公司CEO,可能會去買艘船當船長,開著環遊世界。


一個常識是,船行大海都需要有明確的航向,方能駛達終點。其實做企業也是如此,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在明晰目標的驅動之下前行的。不顧自身能力,頻頻切換賽道,追逐風口,有如在大海中隨波逐流,容易失去航向最終迷路。


2015年開始,聚美優品的故事陷入混亂。丟失美妝電商的核心業務後,公司四處尋求轉型。據不完全統計,陳歐先後涉足健身O2O、直播行業、影視行業、共享充電寶以及短視頻領域,遺憾的是,除了充電寶街電,其他項目都沒什麼起色,而聚美優品困境依舊。


時代紅利沒有一次次眷顧陳歐。


04


陳歐自詡是個驕傲、不認輸的企業家。從履歷來看,他的確有資格驕傲——


大學考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拿到全額獎學金;作為業餘遊戲玩家,卻獲得了新加坡《魔獸爭霸》前三名;通過參加遊戲比賽發掘商機,在國外第一次創業,就打造了全球領先的在線遊戲平臺GGgame。以上,還僅僅是陳歐在大學本科期間的經歷。


2008年,陳歐成功通過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學MBA的申請,同期賣掉GGgame股份,拿到千萬級別的現金。


然而,這些榮譽無形中成為枷鎖,禁錮他,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礙他成為一個擅長破局的行業領先者——正如人人熟知的“傷仲永”。


因為驕傲,所以怕輸,怕被否定。


他對個人形象和企業名聲有著近乎偏執的在意。2017年,在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訪談節目裡,他仍堅持認為2014年聚美的那場假貨風波是被媒體針對的。


“(售假企業禕鵬恆業)他在全行業(一眾電商平臺)都開了店,但當時因為聚美正在上市,全行業新聞都把所有的核彈砸在聚美身上。”


時隔三年,他還在委屈。


當然,他也沒有放棄對成功的追逐,尋找新的流量池。


2016年入局影視,投資了IP劇《溫暖的弦》,電視劇成績尚可,卻並未成為大熱劇,達到陳歐設想的為聚美引流效果。


2017年,陳歐不顧聯合創始人戴雨森反對,跟風入局共享充電風口。聚美投資3億人民幣完成對街電的收購,佔股超過60%,陳歐出任董事長。這成為陳歐新的希望所在——2020年1月,街電宣佈用戶突破2億,成為共享經濟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


聚美優品市值僅剩2億美元,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陳歐顯然希望再造一個三年上市的神話,以此實現個人聲譽的翻盤。


神話前景如何尚不可知,但他昔日的身邊人已經陸續離去。2017年3月,恩師徐小平從聚美優品主要股東名單中消失,聯合創始人戴雨森也選擇離職。


有傳言稱,兩人對公司發展方向出現分歧,戴雨森等人認為,聚美優品是電商企業,重點應該放在商務與產業上下游運營;陳歐則認為其個人影響力對聚美優品很重要,應該加強互聯網社交平臺的運營——他在新浪微博坐擁4000萬粉絲,也確實是這家公司屢次上頭條的重要原因。


陳歐還在折騰。


去年,他又入局時下最熱的短視頻賽道,做了一個“趣頭條版抖音”的APP刷寶,公司由陳歐100%控股。他又搬用了微博早期的運營策略,試圖用明星帶動內容與流量,邀請了張若昀、王鷗、王一博、王菊等明星在刷寶亮相。但如今看來,效果並不明顯。


陳歐在忙碌,聚美優品卻在繼續沉寂。或許,他的誤區就在於不肯直面問題。當一條外部流量的渠道無法拯救聚美優品時,他便轉身開闢新的渠道,唯獨不肯在企業的核心業務上深耕,解決供應鏈薄弱、缺乏創新以及信任危機等根本問題。


陳歐太急了。這位年少成名的創業者沒有耐心,去重新構建信任——在面向C端用戶的電商平臺,信任是基本盤。根基不穩,再多的動作都可能淪為無用功。


在機遇面前,陳歐有著近乎決絕的孤勇。


當年在斯坦福,即將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們有一個賺路費的機遇,即利用美國臨時居留身份,買一次低價二手車,再轉手賣掉,賺取其中差價。辦法易操作,但風險也高。最後,全班只有陳歐一個人這樣做了,同時做成了。


成功需要勇氣,但更需要正確的方向和持續付出。


2020年元旦,陳歐發微博自問“新的10年肯定會更好的,對吧?”他顯然把第一年的希望寄託在聚美優品私有化這件事情上。


但這條路依然遍佈荊棘。電商戰場上,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分天下,垂直電商如今的日子並不好過,曾經位居垂直美妝電商第二的樂蜂網在去年9月已經停止運營,垂直食品電商1號店早早賣身給了京東,而聚美優品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昔日巔峰的22.1%跌為0.1%。


狂風駭浪之中,陳歐這位孤獨的船長,未免有些獨木難支。


【1】《陳歐的眼淚》,唆麻,科技唆麻

【2】《從明星光環到再提私有化:陳歐做錯了什麼?》,程璐,中國企業家雜誌

【3】《“消失”的聚美優品:陳歐從為自己代言淪落到“陳兩塊”》,唐亞華,燃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