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揚鬥志 鼓足幹勁 收官之年打贏決勝之戰

1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意志和信心決心傳遞到縣鄉一級,砥礪全市上下昂揚鬥志、鼓足幹勁,向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發起最後衝刺、最強總攻。

昂扬斗志 鼓足干劲 收官之年打赢决胜之战

這是最後衝刺的動員令

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減貧9.4萬人、退出貧困村261個,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取得關鍵性進展,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按照“四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總體思路,出臺“3+13+N”政策體系,打出“組合拳”,採取一系列超常舉措,盡銳出戰、精細“繡花”。

有效落實全面攻堅機制。分階段制定《雅安市關於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雅安市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等綱領性文件,連續6年編制《扶貧專項年度實施方案》,大力推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四級書記一起抓”的攻堅機制,落實市領導“包縣聯點幫扶”,積極動員人大、政協、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力量積極融入脫貧攻堅,形成精準扶貧的強大攻勢。

不斷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依託三條百公里百萬畝鄉村振興產業帶,帶動沿線151個貧困村、80%的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收;持續完善企業吸納貧困群眾就業激勵機制,建成就業扶貧基地18個、“扶貧車間”4個,設置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困難勞動力2055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已由2014年的2576元增加到2019年的9347元,年均增幅達29.4%,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累計對1277戶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全市13.3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均無因貧困而輟學,8.8萬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三重保障制度覆蓋範圍。明顯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條件。新改建農村公路1222公里,妥善解決全市2.9萬戶貧困群眾的安全飲用水問題,累計完成257個貧困村電網升級、261個貧困村實現4G網絡全覆蓋,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普遍解決,逐步實現從脫貧向全面小康跨越。

成績振奮人心,但必須清醒認識到,距離奪取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還有許多硬仗要打。諸如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防止返貧致貧任務艱鉅,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管理還需加強等,都是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絆腳石”。充分認知當前形勢後,更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上來,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推動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把農業產業扶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去年整合涉農項目資金6302萬元,大力發展增收致富產業,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貧困戶年均經營性收入達7916元,佔收入總數25.49%;累計依靠產業脫貧5.6萬人,佔脫貧人口的59.27%。”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蒲丹惠介紹,將結合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品種推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促進扶貧產業提檔升級。同時,以戶為單位,精準掌握貧困家庭在扶貧小額信貸、財政資金獎補、協助採購生產資料、幫助銷售產品、提供技術培訓和服務五個方面的產業幫扶需求,精準落實產業幫扶措施,將疫情對產業扶貧工作的影響降至最低。

這是最強總攻的軍令狀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雅安出臺關於加強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組織領導和工作力量的9條措施,從思想上防鬆懈、防滑坡,從力量上防減弱、防分散,從工作上防滯後、防偏移,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通過此次900餘人參加的視頻會議,市委、市政府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切實抓好問題整改、打好鞏固成果“持久戰”、著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一個個工作重點、一項項目標任務,既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書,也是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軍令狀。

名山區將對標對錶脫貧標準,全面開展扶貧對象“拉網式”排查,按照脫貧監測戶、一般監測戶、邊緣戶進行分類管理,強化“輸血”“造血”,堅決防止脫貧反彈。另一方面,計劃全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00萬元以上,實施扶貧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貧困區域基礎設施;著力構建“2+1+4”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茶葉、果蔬、生豬、林竹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觀光農業、民宿等農旅融合發展,做強富民增收的產業支撐;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將集體土地資源、財政扶持資金轉化為村集體資本,力爭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去年基礎上同比翻一番。

“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是今年脫貧攻堅的重頭戲。”名山區委書記金武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精準實施好產業提質、就業增收、基礎提升、惠民保障、長效幫扶“五大行動”,堅決打好鞏固成果“持久戰”。

同樣在行動的還有天全縣。天全在建立健全返貧預警監測機制中突出“精準”。精準開展全覆蓋排查,以年人均純收入4500元作為分類監測標準,構建三級預警體系,而後精準制定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的幫扶措施和方案,切實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產業扶貧方面,天全將在設立農業產業特色發展基金2000萬元的基礎上,專門增設貧困戶產業扶持基金400萬元。結合春耕生產,調整產業佈局,計劃年內新發展特色種養基地2萬畝,帶動2245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引導支持485家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復工復產並投產達效,不斷健全“產業帶+示範園+經營主體+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

“始終把提升技能、穩定就業作為貧困人口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深化落實市應對疫情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十條措施,深入實施扶貧車間吸納一批、返鄉創業帶動一批、轉移就業輸出一批、技能培訓提升一批、公益崗位兜底一批‘五個一批’,確保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目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唐小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