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斗志 鼓足干劲 收官之年打赢决胜之战

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意志和信心决心传递到县乡一级,砥砺全市上下昂扬斗志、鼓足干劲,向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发起最后冲刺、最强总攻。

昂扬斗志 鼓足干劲 收官之年打赢决胜之战

这是最后冲刺的动员令

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减贫9.4万人、退出贫困村261个,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进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出台“3+13+N”政策体系,打出“组合拳”,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尽锐出战、精细“绣花”。

有效落实全面攻坚机制。分阶段制定《雅安市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雅安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连续6年编制《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大力推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的攻坚机制,落实市领导“包县联点帮扶”,积极动员人大、政协、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积极融入脱贫攻坚,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攻势。

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依托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带动沿线151个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增收;持续完善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激励机制,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8个、“扶贫车间”4个,设置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困难劳动力2055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由2014年的2576元增加到2019年的9347元,年均增幅达29.4%,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累计对1277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市13.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无因贫困而辍学,8.8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三重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1222公里,妥善解决全市2.9万户贫困群众的安全饮用水问题,累计完成257个贫困村电网升级、261个贫困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普遍解决,逐步实现从脱贫向全面小康跨越。

成绩振奋人心,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距离夺取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还有许多硬仗要打。诸如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返贫致贫任务艰巨,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还需加强等,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绊脚石”。充分认知当前形势后,更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去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302万元,大力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贫困户年均经营性收入达7916元,占收入总数25.49%;累计依靠产业脱贫5.6万人,占脱贫人口的59.27%。”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蒲丹惠介绍,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品种推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同时,以户为单位,精准掌握贫困家庭在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资金奖补、协助采购生产资料、帮助销售产品、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五个方面的产业帮扶需求,精准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将疫情对产业扶贫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

这是最强总攻的军令状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雅安出台关于加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的9条措施,从思想上防松懈、防滑坡,从力量上防减弱、防分散,从工作上防滞后、防偏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通过此次900余人参加的视频会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一个个工作重点、一项项目标任务,既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书,也是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军令状。

名山区将对标对表脱贫标准,全面开展扶贫对象“拉网式”排查,按照脱贫监测户、一般监测户、边缘户进行分类管理,强化“输血”“造血”,坚决防止脱贫反弹。另一方面,计划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00万元以上,实施扶贫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区域基础设施;着力构建“2+1+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茶叶、果蔬、生猪、林竹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观光农业、民宿等农旅融合发展,做强富民增收的产业支撑;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将集体土地资源、财政扶持资金转化为村集体资本,力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同比翻一番。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是今年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名山区委书记金武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精准实施好产业提质、就业增收、基础提升、惠民保障、长效帮扶“五大行动”,坚决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

同样在行动的还有天全县。天全在建立健全返贫预警监测机制中突出“精准”。精准开展全覆盖排查,以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作为分类监测标准,构建三级预警体系,而后精准制定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的帮扶措施和方案,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产业扶贫方面,天全将在设立农业产业特色发展基金2000万元的基础上,专门增设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400万元。结合春耕生产,调整产业布局,计划年内新发展特色种养基地2万亩,带动2245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引导支持485家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复工复产并投产达效,不断健全“产业带+示范园+经营主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始终把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作为贫困人口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深化落实市应对疫情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十条措施,深入实施扶贫车间吸纳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转移就业输出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五个一批’,确保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目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唐小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