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真的可以了不起!

關係塑造著自我,影響著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既然自我是關係的產物,那麼自我發展的核心問題,就從如何塑造新經驗變成如何塑造有利自我發展的新關係。

初識“自己”

一直對心理學有興趣,但由於自己有點懶,一直不想去看教科書類型的書籍。之前看過樂嘉的《色眼識人》,覺得分析人物性格可以,但是沒有動態地去認識自己和他人。

初識這本書,是在某到App。看到書名,第一感覺:挺想知道,我們怎麼就能了不起了呢?

試讀了部分內容,發現並不是那種專業概念滿篇的書。讀起來至少不枯燥,讀完,萬一還能了不起了呢?

本書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述人的自我發展歷程。

我認為自己目前到了一個人生抉擇的十字路口,很希望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自己的自我發展。從思維方式、關係處理、轉折期的角度來處理自我的發展。


我是“我”嗎?

讀這本書的時間,挺漫長的。農曆新年前開始看,假期遇上疫情。疫情初期,覺得沒有心思看書,天天關注最多的就是疫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決定唯有書籍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

重拾這本書,讀完之後,給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從關係的角度去理解和處理身邊遇到的問題。人們總是說“對事不對人”。在關係的角度中,變為了“對人不對事”。分析你和對方所處的是什麼樣的關係,分析關係背後對方的訴求、需求是什麼。從而對理解對方的想法,與對方相處,從而解決問題。

“關係塑造著自我,影響著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既然自我是關係的產物,那麼自我發展的核心問題,就從如何塑造新經驗變成如何塑造有利自我發展的新關係。”

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關係之中,和家人、朋友、同事、客戶,甚至是陌生人。面對不同的關係,又能發現不同的自我。這不是說自己是多面的,而是激發出你面對不同關係,如何接人待物的潛能。我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內斂的性格。不願意當眾或者面對陌生人去說話。更願意去觀察身邊的每個人。看完這本書,我試圖去改變自己,面對公眾去演講(講課),等等。


我只是不一樣的“我”

更重要的是,前面說的我現在處在了一個十字路口,我本打算脫離出來,去尋求新的發展。但我現在決定,用關係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自己和現在所處的關係。改變我之前一些情緒化的想法。我離開不是怨氣,而是我盡到了我的責任。

也許,我們真的可以了不起!

記錄讀書時的一些隨想

就說到這裡吧。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也許我的文字不能和你產生共鳴,但這本書卻能讓你找到自我,讓你去改變,變得更好!


每週三將定時更新《浩浩讀書》,每週分享一本書,帶你遨遊書的魔方世界。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