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逐水溪中響”,改成“溪中蕩”可以嗎?

我愛古詩詞


不是不可以,只是少了韻味。

詩詞的寫作,講究的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有的是可以直抒胸臆,有的是可以借景抒情。當然寫作地手法也是為了表達作者的觀點而服務的。

這首詩的下一句不知為何,單從這一句來說,先說原句“藤花逐水溪中響”,明顯這句是描寫眼前的景物,為下句的人抒情而作準備,藤花,我這姑且解釋為紫藤花,藤科植物的花朵,一般為懸垂狀,這裡的“逐水”可以是倒吊在溪水上的花朵隨風飄揚,拍打著水面,也可以是從花枝上掉落的花朵落下,隨波逐流。而後“溪中響”這個響字的精妙之處在於,把溪流的沖刷的叮咚之聲點了出來,一句話,有花有水,有靜止的花朵,也有動態的溪流,你可以想象紫藤花的紫色,也可以由“響”字想象溪流的叮咚之聲,7個字,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面就在讀者的面前。十分符合詩詞動靜結合,虛實相映的原則。可以說,“響”字是這句詩的詩眼。

那如果說改作“蕩”呢?,那通篇就只有動作而沒了聲響,畫面上就失去了一點趣味性,比之原作,失色了不少。

詩歌是精簡的藝術,古體詩更是如此,與寥寥幾字之中千迴百轉,數語之中蕩氣迴腸,古人不乏有為一字反覆吟詠,夢裡始得佳作的故事,一首好詩,也值得我們反覆推敲。


公孫小衣


無法判斷,需要結合詩句的上下聯對來看。但是,僅僅從這一句詩來看,是可以的。

1、藤花逐水溪中響。響字略微牽強,可能為了湊韻而做。藤花逐水借水力、借風力,如有聲則為風聲、水聲,響字會不會用力過猛。

2、藤花逐水溪中蕩。蕩之一字,可能體現藤花逐水的意境,點題又點睛。

僅從一句詩看,蕩較為妥當。


禿筆寫春秋


不可,響有聲音,更形象直觀!


園丁老老王


不可以!一個蕩字就成了隨波逐流的感覺,沒有動感!


止兒文學


可以


北斗七星883


用“蕩”字比“響”字好。藤花隨著溪流蕩漾,用字貼切柔美,意境很好。


梅落肩香1


有浪字,何必用蕩,浪才是精髓。


今與朝陽


“藤花逐水溪中響”,一個響字,既體現了溪水流動的聲音,也表達了水流動的動感。一個響字,引人入勝,好像看到了溪水時緩時急的流動,看到水草樹枝倒映的倩影,看到溪低魚兒遊翔淺底的安然。還可以聽到溪水流動時與卵石碰撞的聲音,聽到魚兒躍出水面的紋聲,聽到水鳥的叫聲。還能感受到粼粼微波帶來的心曠神怡。

響字讓人感到一切都在收攏,緩緩地聚在周圍,慢慢的人與自然就合為一體了。而一個蕩字,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蕩字讓所有的一切都離人遠去,剩下的只有孤獨和寂寞。所以,用響字比蕩字更恰當。


君在記


不可以


美酒似人生


可以

原詩更偏向於藤花隨溪水流過時的聲音。

修改之後更偏向於藤花隨水四處遊蕩的過程。

如果有下一句的話可以對照一下下一句看是否公正或者有什麼關係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