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曾造48位億萬富豪,一年被減持近百次

文 | AI財經社 實習生 周享玥

編 |華記



前有獐子島扇貝跑路、雛鷹農牧豬被餓死,後有東方海洋海參變老、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A股動物世界向來“奇事百出”。

3月17日晚間,針對投資者“家賊難防?溫氏69頭懷孕母豬被盜,損失近50萬元”是否為真的提問,國內龍頭豬企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溫氏股份”)在互動平臺上給出了回應。

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曾造48位億萬富豪,一年被減持近百次

溫氏股份表示,其在江西贛州信豐縣養豬場的69頭已配種母豬於2月底全部被換成了未配種的母豬,其已在發現後第一時間報案。目前,犯罪嫌疑人劉某生因涉嫌盜竊罪,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公司也追回了損失。

公開資料顯示,溫氏股份成立於1983年,於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目前,其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70多家控股公司、5萬戶合作家庭農場。

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曾造48位億萬富豪,一年被減持近百次

(圖源:視覺中國)

69頭懷孕母豬被盜


對於這一奇葩案件,江西公安微信公眾號曾在3月16日一篇名為《驚!一男子竟然對69頭母豬下手》的推文中做了詳細介紹。

據瞭解,溫氏股份於2019年12月租用了犯罪嫌疑人劉某生的養豬廠,並聘請其在養豬廠從事喂飼料的工作。

然而,劉某生卻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以更快讓母豬下崽獲得資金,動起了歪腦筋。

2月27日,劉某生以35萬餘元的價錢購得70頭未配種的母豬,僱車運送到溫氏股份養豬廠旁。之後,又從溫氏股份養豬廠盜出69頭已配種的母豬運上車,運送至其在其他地方租用的養豬廠,再將買回的70頭未配種的母豬分配至溫氏股份養豬廠空缺的豬圈裡,涉案價值達50餘萬元。

不過,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掉包”一事很快就被發現。就在母豬被盜次日,溫氏股份就向信豐縣公安局報了警。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員工劉某生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劉某生用秘密竊取、偷樑換柱的作案方式盜竊他人母豬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盜竊罪,且數額達50萬元,屬於數額特別巨大的情形,最低可以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據瞭解,目前,犯罪嫌疑人劉某生因涉嫌盜竊罪,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曾造48位億萬富豪,一年被減持近百次

(圖源:視覺中國)

一夜造就48位億萬富翁


在母豬被盜的事故前,溫氏股份有著一段傳奇的造富史。

198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時年54歲的原新興縣食品公司幹部溫北英放棄手中的鐵飯碗,毅然“下海”,帶著兒子溫鵬程以及同村的溫氏本族一共8人,各自出資1000元,按“七戶八股”的方式創辦了簕竹畜牧聯營公司(即“簕竹雞場”),由此開始了“溫氏造富創奇”。

之後,在溫北英和溫鵬程的帶領下,溫氏股份以簕竹雞場為根據地,迅速發展起來。至1986年,簕竹雞場的產值突破36萬元,1988年又飆升至235萬元,養雞利潤也由1986年的5萬元上升到37萬元,公司股東均躋身中國農村第一批“萬元戶”之列。

1989年6月後,肉雞市場深度疲軟,養戶的雞賣不出好價錢。為了養戶的利益,溫氏果斷將原來的“代購代銷”的合作模式變為了“保價收購”,創立了“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

找對了經營模式,溫氏股份開始以更加迅速的發展速度前進。1994年,其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廣東溫氏食品集團也應運而生,成長為一個區域性品牌,並不斷在全國範圍開疆拓土。

1997年,溫氏股份開始涉足養豬業,戰略方向也從“專養一隻雞”拓展到“再養一隻豬”。隨後,兩線並進,溫氏股份很快成長為了養豬養雞“雙料龍頭”。到2010年,溫氏集團實現上市肉雞7.24億隻、肉豬505萬頭,總銷售值達220億元。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溫氏股份開始謀劃上市,但由於股東數量遠超過此前上市所規定的200名股東限額,其上市計劃遲遲未能實現。

在此背景下,溫氏集團於2011年分拆旗下獸藥資產大華農,使其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2013年,隨著證監會第96號文的發佈,溫氏集團整體上市之路出現轉機。

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通過換股吸收合併大華農登陸A股市場。上市首日,股價即出現暴漲,市值一度超200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創業板“巨無霸”,也創下了一夜之間造就48名億萬富翁的記錄。據統計,由於溫氏股份的股本結構較為分散,其共有43位股東、4位非發起人高管、1名非公司發起人且非公司高管人士的身家超過1億元。

而在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溫氏股份上榜的股東共有9位,與小米並列成為了造富人數第二多的企業,其中溫氏股份實控人溫鵬程家族以190億元財富值排名第183位。

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曾造48位億萬富豪,一年被減持近百次

(圖源:溫氏股份官網)

失守“養豬一哥”


2019年,受豬價上漲影響,養豬概念股的股價也隨之走高。然而,就在這段特殊時期,溫氏股份陡然被後來居上的牧原股份所擊敗,失守“養豬一哥”寶座。

數據顯示,2019年初,溫氏股份市值為1390億元,而牧原股份的同期市值為605億元,尚不足溫氏股份的一半。不過,這種形式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了逆轉,隨著牧原股份股價的瘋漲,2019年10月28日,牧原股份成功以2億元的微弱優勢實現反超,擊敗稱霸A股多年的養豬“老大哥”溫氏股份成為新晉“養豬一哥”。

而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18日收盤,溫氏股份的市值為1668億元,約比牧原股份2591億元的市值低923億元。

不過,就業績來看,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利潤規模,溫氏股份都遠超牧原股份。

據溫氏股份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其在2019年實現營收732.28億元,同比增長27.92%;實現歸母淨利潤139.06億元,同比增長251.38%。而牧原股份在2019年的營收為202.21億元,同比增長51.04%,歸母淨利潤為61.14億元,同比增長1075.37%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營業務的佈局上,牧原股份幾乎把全部希望壓在了養豬業務上,而溫氏股份則追求多元化發展,在“一手抓豬,一手抓雞”的同時,還不斷拓展自己的產業鏈,業務範圍遍及食品加工、生鮮、乳業、生物製藥、金融投資、農牧設備等多個領域。

最近,溫氏股份又開始在養鴨上發力。3月16日,溫氏股份發佈公告稱,決定成立水禽事業部,主要負責養鴨業務。

據瞭解,溫氏股份的主要業務是黃羽肉雞和商品肉豬的養殖和銷售,兼營肉鴨、奶牛、蛋雞、鴿子、肉鵝的養殖及其產品的銷售。不過,近年來,肉鴨已經成為溫氏股份業績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其肉鴨銷售增速較快,銷量達1708.4萬隻,同比增長21.52%。

股東套現、分紅“雙豐收”


資本變現是資本市場的常態。

隨著2018年底溫氏股份大量限售股份解禁,溫氏股份多位股東、高管紛紛開啟了減持之路。據AI財經社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溫氏股份的股東、高管等已經累計減持97次,累計套現10.45億元。

2019年2月25日和26日,溫氏股份實控人之一、前任董事長溫鵬程之妻伍翠珍分別以30.78元/股和30.02元/股的均價減持了608萬股和256萬股股票,累計套現約2.64億元。

與此同時,由溫鵬程作為實控人的廣東筠業投資有限公司也分別減持了339.66萬股和679.16萬股,成交均價分別為32.43元/股和32.57元/股,套現約3.31億元。

實控人溫氏家族成員大手筆減持後,高管們也紛紛開始減持。據AI財經社統計發現,2019年至今,包括副總裁葉京華、副總裁羅旭芳、董事會秘書兼副總裁梅錦方、財務總監林建興、監事會主席伍政維等在內的多位重要高管及其家人已經減持93次,累計套現約4.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套現變現,溫氏股份股東們也獲得了鉅額的分紅。據AI財經設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上市以來,溫氏股份已經累計向股東分紅146.76億元。

溫氏股份69頭懷孕母豬被盜,曾造48位億萬富豪,一年被減持近百次

(製圖/周享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