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變身”記

羅婷、本報記者劉麗萍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部分貧困戶農產品滯銷。針對該情況,永豐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消費扶貧,構建以鄉扶貧工作站為支點,黨員幹部、志願者及扶貧工作隊為主體的消費扶貧體系,廣開銷路,利用“雲消費”幫助銷路不暢的貧困戶找“出路”,助力脫貧攻堅。

“麻田村貧困戶家中養的鴨子,50元一隻,大概有8斤左右,需要的請跟我聯繫。”佐龍鄉扶貧工作群中,麻田村第一書記鄒小飛正利用微信群為貧困戶銷售鴨子。該縣各鄉鎮黨委政府通過“一日一報”及時掌握貧困戶滯銷產品情況。幫扶幹部們出智出力,紛紛在自己的微信工作群曬出貧困戶滯銷農產品的品種、數量、價格等信息,讓產品在“雲上”流動起來。

“貧困戶家養的正宗的土雞、土鴨,價格實惠,肉質鮮美,搶到就是賺到,你要不要來幾隻?”佐龍鄉浪田村第一書記曾小偉打電話給朋友說到。

為暢通銷售渠道,扶貧幹部亮出“十八般武藝”,紛紛化身“推銷員”,向機關、企業、超市、商場等推銷產品,主動“串聯”起貧困戶和市場消費主體。

君埠鄉鐵元村第一書記楊衛瞭解到貧困戶謝名華養殖的七彩山雞和貴妃雞出現銷售難題後,迅速在朋友圈、QQ等平臺打廣告,標明雞的種類、數量、價格、聯繫電話等信息進行發佈,並發動鄉、村幹部都開啟群發推銷模式,最終賣出了63只山雞、42只土雞蛋,讓謝名華不再望“雞”興嘆。

鹿岡鄉巷口村第一書記李淑琴,每天在朋友圈裡“叫賣”貧困戶張永君的蘑菇,短短3天就銷售出454斤,幫助貧困戶直接增加收入1500餘元。

涓涓細流彙集成海,永豐縣廣大扶貧幹部主動“出招”、齊動手指,助力貧困戶“去庫存”,讓消費潛力進一步轉化成脫貧動力,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的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