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為什麼會對“鄂籍專廁”難以釋懷

南都評論員 蕭銳

一個廁位,可能從來沒有引發如此圍觀。3月17日,桂林高速服務區設立的湖北籍專廁總算有了“主人”,據桂林永福縣衛健局說法,該服務區不在該縣行政管轄範圍內,“屬於自治區級直屬企業,按其上級行業管理規定設置湖北籍專用廁所”。

還沒有談到對錯,更沒有歉意,只是想找出個用“鄂籍專廁”、專用停車位來防疫的決策主體,尚且如此耗費時間,不免令人感慨。在事發地方出面否認政由己出的情況下,涉事企業有必要出面還原決策初衷,論證其必要性,公示其執行狀況。

舆论为什么会对“鄂籍专厕”难以释怀

媒體報道顯示,不管是鄂籍專廁,還是專用停車位,牌子雖然掛了,但實際上“並沒有人對進出人員的身份進行區分管理”,即便是某種獨具特色的疫情防控“硬核措施”,其具體執行狀況可能也難盡如人意。

不客氣地說,被掛上的“鄂籍專廁”牌子,除了對相關地域人士徒增歧視和排斥感,並不會有絲毫實質性的防疫作用。哪怕只是對來往車輛人員儘可能嚴格地測量體溫,做好必要的人員分散安排,也要比專門針對湖北籍人士設置專區、事實上擴大隔離範圍,要有用的多。

必要的防護必須有,但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過度加戲,卻只會徒增麻煩。不妨放開了想,“鄂籍專廁”如果必要,為湖北籍人士闢出專用車道、修建專門道路,是否只是因為時間緊來不及(或者無力)準備,才胎死腹中?

早有論者指出,僅僅因為擁有湖北籍貫,哪怕可能已經數年未曾落地湖北的在外工作、生活人員,也被視為洪水猛獸,這不僅屬於赤裸裸的懶政,更是對特定人群的公然歧視。有必要深究,那些雖然對疫情防控毫無作用的表演型措施,為何依然會有人樂此不疲地佈置、設計和推動,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義,此恐非孤例。

疫情防控不能只是掛塊牌子、做做樣子,各種形式主義不僅不能給戰疫助力,還會扯戰疫的後腿、消解社會的凝聚力。

戰疫前期,因為對未知疫情的某種緊張和恐懼,各地對湖北籍車輛、人員的區別對待或有可以理解的成分,但隨著全社會對疫情認知的加深,“一刀切”地以籍貫辨別和排斥湖北居民的方式正越來越多被糾正。在突如其來的疫情氛圍中,面對瞬息萬變的輿論熱點,人們之所以會對“鄂籍專廁”的關注和討論不離不棄,箇中透露出的正是公眾對一些地方過激防疫政策的擔憂,和對歧視鄂籍人士的警惕。

戰疫需要對疫情的科學認知和理性判斷,不能一直都把粗暴、無知與矇昧捧為“硬核”。疫情防控的措施也要儘可能避免偏激,更加註重措施的科學、務實和有效。特別是地方和企業的決策者,則尤其需要對疫情防控具備基本的冷靜和理性,即便在一定時間段內,周邊氛圍存在某種針對鄂籍人士、車輛的恐懼和排斥,地方防疫措施的制定不能疏於引導,更不應該一味迎合。

病毒沒有籍貫,湖北沒有原罪,這場疫情過後,

鄂籍人士遭遇的那些防備和排斥,需要對各種地方土政策、土措施做全面徹底的排查和清理,更需要社會各界明確對類似行為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