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倒閉,旺鋪轉租,是劉強東還是馬雲的錯,董大姐說明了

如今走在路上,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旺鋪轉讓的標語。其實大家可能都會想,既然是旺鋪又何必轉讓呢?要轉讓的鋪子自然不是旺鋪了。

最近幾年旺鋪轉讓的情況越來越多,甚至不少步行街都是整條街都不行了。於是不少人都說這是馬雲造成的,甚至喊出了實體店沒有未來的說法。電子商務的崛起,確實對實體店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出現了一種聲音,雖然電商養活了不少人,但是造成更多的實體店破產,更多的人失去了工作。當然稍微有常識的人就知道,這樣說是不負責任的。

店鋪倒閉,旺鋪轉租,是劉強東還是馬雲的錯,董大姐說明了


實體店沒有前途,其實並不是馬雲的錯,最近董明珠就說出了真相。1999年馬雲就創辦了阿里巴巴,至今電商在中國已經走過了20年的時間。

不過過去20年裡面,也有不少的實體店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比如說發展自廣州的實體零售品牌名創優品。名創優品的老闆葉國富就曾經說了,不是實體店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店不行了。

其實每年做電商而倒閉的公司也不少。不管是電商也好,實體店也好,如果你的經營策略不行,都可能會破產。

店鋪倒閉,旺鋪轉租,是劉強東還是馬雲的錯,董大姐說明了


董明珠最近就說了,其實實體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渠道,因為電商有電商天然的缺陷,那就是用戶無法體驗。不管電子商務如何發展,用戶無法體驗的問題永遠也無法解決,這就給實體店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不過可惜的是大部分實體店並沒有捉住這樣的機會。電子商務在中國為何發展得如此好,而美國電子商務的佔比就沒有我們高。馬雲就曾經說了,這並不是中國的電子商務比美國好非常多,而是因為我們的實體店太差了。

店鋪倒閉,旺鋪轉租,是劉強東還是馬雲的錯,董大姐說明了


去年在上海開業的costco超市就曾經造成了萬人排隊的情況。costco超市就是美國的超市品牌。costco為何可以做到這樣,原因就是他們的產品確實是便宜,甚至比電商還便宜。電商比線下的優勢就是沒有租金,不過現在電商的渠道成本一樣非常高,甚至不低於線下的租金。

那麼為何電商的成本優勢已經沒有情況下,線下還有這麼多的實體店經營不好呢?答案就是在於創新上面。董明珠早就說了互聯網不過是一個銷售渠道而已,這也是為何電商如此強大,格力依然沒有放棄線下渠道的關鍵,反之實體經濟的發達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表現。

店鋪倒閉,旺鋪轉租,是劉強東還是馬雲的錯,董大姐說明了


大部分的實體店經營都毫無創新,不管是產品上,還是經營方式上面,還是服務上面,都是同質化明顯,這樣的情況不倒閉當然很難。其實由於電商的發展,大部分的人才都被電商吸引走了,所以實體店缺乏優秀人才,導致實體店創新不足。

其實從大部分的方面來說,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實體店如果發達了,可以解決的就業人口更多。電商會造成大部分的財富往少數人手中聚集的問題。當然現在的市場是自由開放的,實體店要做好,不能只是要一張嘴,需要所有從業人員群策群力。

店鋪倒閉,旺鋪轉租,是劉強東還是馬雲的錯,董大姐說明了


過去許多開實體店拿貨都是從二道販子手中拿貨,但是現在渠道非常開放,實體店也完全可以做到直接從廠家拿貨,這樣成本上就有更大的優勢。同時實體店應該發揮電商沒有的體驗功能,這樣才可以取長補短。同時現在開著門店就等著顧客上門的模式也已經落後,實體店也必須主動出擊,門店不過是一個體驗中心而已,經營者必須打破地域的限制,利用線上線下結合,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