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設化作春泉灌溉轄區村民心田

陽春三月,在涇河新城涇幹街道瑞凝村,泊泊渠水穿村而過,將勃勃生機慷慨贈予了這個寧靜的村落。涇惠渠,一條福披關中,沃野千里的水利工程,將這方土地惠澤成了關中平原上的白菜心。就在近日,該村剛獲評西鹹新區2019年度“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

在此次新區2019年度精神文明建設表彰決定中,涇河新城入選6個“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轄區董紅旗等12戶家庭獲得“好家風示範家庭”榮譽,王會仙等10個家庭被評為“十星級文明示範戶”。而這一成果,得益於涇河新城全力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所做出的努力,轄區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農民精神風貌呈現嶄新的氣象。

瑞凝村的“蝶變記”:從落後破舊到美麗家園

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
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

3月13日,在位於茶馬大道北頭丁字路口以西的瑞凝村口,五六位村民全副武裝、手拿體溫計,一米開外的防疫棚上貼著西安市民一碼通二維碼。村口排了兩三輛車,都在有序等待檢測……

這是春節以來,瑞凝村最普通的一個晌午。即使在疫情形勢緩和的現在,村民也積極響應新區、新城關於“嚴防輸入”的指示,防疫工作未有絲毫放鬆。村支部書記老高老早就等待在村委會。老高名叫高宏章,兼任瑞凝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長達9年時間。對於他來說,瑞凝村就和自家姑娘一樣。這9年間,他見證了瑞凝村的“女大十八變”。

疫情期間,瑞凝村乾淨寬闊的村委會廣場空無一人,進村道路一塵不染,路邊的綠化帶也不見菸頭紙屑。村委會廣示欄裡,貼著一排排褪色的老照片,照片中是2013年的村莊,狹窄泥濘的土路,垃圾堆放在路兩旁,低矮破舊的民居,老農蹲坐在門口,與今時今日寬闊齊整的瑞凝判若兩村。

“這是以前的樣子,那時只能用髒亂差形容,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不好。2013年我們開始對村子美化改造。去年,‘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創建工作啟動後,我們又對12個組房前屋後、街巷及轄區死角進行了全面清理,清運垃圾、綠網覆蓋;對全村主幹路、街巷道路兩邊的樹木進行刷白圈紅,栽植花樹710棵;村上的保潔員每天打掃兩次衛生。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去年,瑞凝村投入110多萬元,在村上修建了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千眼工程。在高宏章的手機裡,點開軟件就能清楚看到村子的每一條主幹道,便於及時監控,下達任務。如今,這一張張舊照片,像一枚枚軍功章,向每位來訪的客人展示著多方合力的累累成果。

在瑞凝村村委會辦公室後面,有一塊“寶地”,那就是一個狹長形、百餘平方的村史館。“當初建館就為了給村子留下歷史。這裡面陳列了一些舊農具,瓦瓦罐罐都和瑞凝村相關。牆上貼著我們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照片。”在高宏章看來,村子環境變好後,村民的生產生活完全變了樣。

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

去年,瑞凝村先後投入20萬元購置了12臺電腦、2臺電視、2臺投影儀、3套音響設備和樂器設備數件等文化活動硬件設施;投入10餘萬元完善老年協會建設,休息室、繪畫室、電子閱覽室、棋牌室應有盡有;投入10萬元建村級圖書室,藏書近2000冊。

“村上兩個活動廣場,面積足足有2700多平方米。短短3年時間,吸引了本村和附近村子300餘人來跳舞。村委會為大家提供免費的音響設備、飲用水、椅子等。沒有疫情時,跳舞的人太多,跟前停的車都被圍住開不出去。”除此之外,在文化活動室,村民秦腔自樂班每週開展兩次活動;4個村民舞蹈自樂班成員達到了50人;鑼鼓秧歌隊自成立來吸引愛好者100多人參與……

如今的瑞凝村,在“好人榜”“涇河好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評選獎勵活動中,形成了崇德向善、和諧向上的村風民風。村民群眾依靠“一約四會”遏制陳規陋習,實現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今年,我們還將在涇惠渠邊栽上樹,安上路燈,讓它不但成為造福渠,還要變成村上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還有更多美好的暢想等待實現。”高宏章說。

王會仙:讓“星級”評定賦予的文明榮譽更加充實、閃耀

在瑞凝村,提起王會仙和樊建成,村民總是滿口稱讚。在認識的人眼裡,這一家子都是“熱心人”。資助大學生、幫助貧困戶、辛勤持家、和睦鄰里……老兩口的“好心腸”,讓“星級”評定賦予的文明榮譽更加充實、閃耀。

王會仙一家與其他家庭一樣,過著普通又幸福的日子,然而這份普通的背後,卻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樊建成今年74歲高齡,是陝西交通技校的退休幹部。妻子王會仙也年過古稀,老兩口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但“閒不住”的樊建卻投身黨的基層事業,發揮餘熱為貧困百姓服務。將自己的點點星火,燃燒在了涇河新城這片土地上。

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
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

多年來,樊建成為村內修葺雜草、修繕道路,熱心幫助管理各家紅白喜事相關事宜。在瑞凝村黨建工作最困難之時。他挺身而出,不論白晝黑夜、天陰下雨都堅持工作,病倒了爬起來,始終無法放下心中重擔。

2016年扶貧工作全面拉開,樊建成能做的雖然有限,但還是想盡一份綿薄之力。於是,他試著為貧困戶沙登濤改變了家裡的環境衛生;資助樊懷義家的兩名大學生,幫襯著他們家務事,直至孩子學業有成,參加工作;幫助趙興斌渡過困難階段;為貧困戶李忠良一手操辦葬禮……

看著自家的“老黨員”發揮餘熱,妻子王會仙也開始鼎力支持。她辛勤持家,幫助病殘有困難群眾,與村民和諧相處。王會仙種菜是一把能手,附近村子的人總會向她打問菜苗,久而久之,王會仙開始種植菜苗,無償提供給本村村民,有時候還會供到外村。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在樊建成的影響下,兒子樊新輝和兒媳也敬老愛幼,誰家有事幫誰家。有一次,同村的李育國之子不慎受傷,樊新輝將外出的車頭調回來,將其送到醫院後,才辦自家事。“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都很重要,在大人的言傳身教下,我的孫子學習也刻苦,平時禮貌懂事,老師們都很喜歡。”王會仙欣慰地說。

在樊建成看來,好家庭應倡導禮貌科學的生活方式,他常教導孩子:“‘儉以養德’,無論生活條件有多好,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而踐行勤儉要從每件小事做起。”水龍頭壞了,換個皮墊、加個螺帽就能再用;洗衣水可以拖地或沖刷廁所;剩飯剩菜給雞當飼料,瓜皮果殼當種菜的肥料……平時言傳身教的勤儉節約意識,不知不覺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心中,成了這個“十星級文明戶”良好的家風。

董紅旗:心中有大愛,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

泾河新城:把精神文明建设化作春泉灌溉辖区村民心田

“每天六點鐘準時到執勤點,中午十二點回來吃口飯。堅持一個多月了……”67歲的董紅旗,是涇河新城永樂鎮永豐村車站組的村民。大年三十,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武漢並波及全國,永豐村的執勤點剛一紮起來,有著47年黨齡的村幹部董紅旗便閒不住了。“我有高血壓,本來想趁春節好好休養,遇到這事,那咱不能退,咱是在黨旗下宣過誓的。”一席樸素的話,道出了這個老黨員“愛家更愛國”的心聲。

在永豐村,董紅旗是有名的孝子。十餘年來照顧多病的繼母,端吃端喝,任勞任怨,給兒女們做出了榜樣,也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43年來,董紅旗與妻子牽手相濡以沫,家庭美滿幸福。他常說:“我的家庭好,我就要做的更好,帶動更多的家庭好起來”

永豐村貧困戶王長髮屬二級殘疾,且有智力障礙。夏季經常能看到他匍匐著身子趴在門口,日常飲食由弟弟王長嶺照顧。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村包抓幫扶人董紅旗隔三差五就會去送衣物、聯繫政策、查看王長髮的近況。王長髮沒有勞動能力,無法通過自身努力脫貧。生態補償措施開展後,董紅旗聯繫施工隊,住房刷白、重新走電、更換床鋪門簾,讓王長髮的家煥然一新。在產業幫扶上,董紅旗聯繫王長髮弟弟王長嶺爭取到幫扶資金5000元,推動其實現脫貧。現在王長髮家中已安裝了太陽能,旱廁改建成水廁,內外居住環境得到很大改善,董紅旗小舒了一口氣。

一個人心裡有大愛,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雖然家庭情況一般,但董紅旗多年來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扶貧濟困。2008年汶川地震,董紅旗捐贈500元,村裡修路捐贈1000元。此次疫情,董紅旗在出力的同時也累計捐贈了1500元。他將小家看成大國,用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一個個美麗鄉村,一戶戶“十級文明戶”一個個“好家風家庭”像涇河新城近年來全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個縮影。塑形又鑄魂,涇河新城在加快推進經濟跨越發展的同時,將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泓精神活泉,注入到轄區人民的心田。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新城實現追趕超越、建設大西安北部核心聚集區,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豐潤道德滋養、良好文化條件。

文化藝術報記者 梁飛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