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華:昔人已乘黃鶴去 煙波江上使人愁——深切緬懷寧津生院士

《測繪學報》

構建與學術的橋樑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

徐冠华:昔人已乘黄鹤去 烟波江上使人愁——深切缅怀宁津生院士

昔人已乘黃鶴去 煙波江上使人愁

——深切緬懷寧津生院士

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冠華

2019年6月16日,在武漢大學舉辦的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30年發展研討會上,測繪界的院士大都出席,而為該重點實驗室創立、建設、成長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寧津生院士卻因病未能出席。當時我想,如果津生院士能夠出席此次研討會,當他看到一手締造並奮鬥半生的實驗室從嗷嗷待哺到三十而立,從默默無聞到成為全球測繪遙感地理信息領域最知名的高水平科研機構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會充滿激動與自豪。此前每次和他見面,他的謙和、平易近人總能溫暖我們,此次未能如期見到他,我一直覺得隱隱不安。沒想到時隔9個月,噩耗傳來,再次談起已是陰陽兩茫茫,內心感到十分的惆悵和懷念。

津生院士是我們測繪學科的巨星,他的隕落是我們的巨大損失。我想,對津生院士最好的悼念是傳承他的科學精神,最好的緬懷是光大他奮鬥終身的事業。津生院士把他一生都獻給了祖國和測繪事業,為我國測繪科學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功勳卓著的貢獻。他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和學習。

我和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很早就有淵源了,與津生院士的交往也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正擔任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校長,他在國家測繪局和王之卓院士大力支持下,以超常的膽魄集全校之力,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申請和籌建了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了實驗室的順利推進,津生院士親自擔任實驗室建設委員會主任,親自部署和推進,統籌各類資源,抽調精兵強將,身體力行做好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工作,為該實驗室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其它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樹立了標杆。實踐證明,這是一項有戰略眼光的重要舉措,實驗室的設立和高效運行使武漢大學測繪學科(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始終走在全國測繪學科的前列,佔領著學科創新發展的制高點,引領著國內測繪學科的發展。

津生院士不僅在學校管理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學術上同樣作出令人矚目的突出成就。他始終站在國家測繪學科的戰略層面思考學校以及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他在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模型、國家天文重力水準網等方面研究成果豐碩。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是為了具體的某個項目、某個方向,而是為了國家測繪事業的整體發展,他那夙夜在公的大局意識始終感染著我們周邊人。

津生院士從教60餘載,始終以一位引路人的身份呵護和培養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才成長,鼓勵科技中青年人員投身國家測繪事業,積極推薦中青年人才參與各個層面的科研項目,他指導和培養的中青年人才大多數已成為我國測繪領域的骨幹力量。津生院士1995年當選院士後,他積極舉薦測繪界優秀人才遴選院士,其間劉經南、王家耀、張祖勳、許其鳳、李建成、郭仁忠、譚述森、陳軍等多人相繼當選為院士。他這種大公無私、寬廣豁達、謙和博愛的大師風範給我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是提攜人才的典範,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津生院士有一句格言:“做一件事,就應該儘自己所能做得最好;沒有熱情和責任感,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想,津生院士終其一生,已將這句他的格言詮釋到了極致。津生院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並未真正離去,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武漢大學蔥蘢的校園內,活在我們眼角滑落的眼淚裡。

僅以此文悼念津生院士!

津生院士千古!

寧津生院士網上紀念堂

http://ning.users.sgg.whu.edu.cn

書訊 | 王家耀院士:地圖製圖數據處理的模型與方法

論文推薦 | 趙泉華:全卷積網絡和條件隨機場相結合的全極化SAR土地覆蓋分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